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Energy knowledge resource center | Advanced energy information network system

微信公众号

  • 前4月湖北省锂电池出口同比增长122.95%
  • 我国科学家巧用“可乐”破解锂电能量焦虑
  • 北京5月省间市场交易电量完成773亿千瓦时
  • 储能企业、虚拟电厂、负荷聚合商、分布式电源如何进入电力市场?基本规则征求意见中……
  • 15部门联合印发新方案!加快建立统一规范的碳足迹管理体系!
  • 天津成立国内首家省级绿电绿证服务中心
  • 长三角地区首个新能源大型风光基地项目风机全部吊装完成
  • 1
  • 2
  • 3
  • 4
  • 5
  • 6
  • 7

储能企业、虚拟电厂、负荷聚合商、分布式电源如何进入电力市场?基本规则征求意见中……

6月4日,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发布关于公开征求《电力市场注册基本规则》意见的通知,本规则所称的经营主体包括参与电力市场交易的发电企业、售电企业、电力用户和新型经营主体(含储能企业、虚拟电厂、负荷聚合商等)。 文件明确了储能企业、虚拟电厂、负荷聚合商、分布式电源准入等基本条件。 储能企业基本条件:与电网企业签订并网调度协议,接入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具备电力、电量数据分时计量与传输条件,数据准确性与可靠性满足结算要求;满足最大充放电功率、最大调节容量及持续充放电时间等对应的技术条件,具体数值以相关标准或国家、地方有关部门规定为准;配建储能与所属经营主体视为一体,具备独立计量、控制等技术条件,接入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可被电网监控和调度。具有法人资格时,可选择转为独立储能项目,作为经营主体直接参与电力市场交易。 虚拟电厂、负荷聚合商基本条件:与电网企业签订负荷确认协议或并网调度协议,接入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或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具备电力、电量数据分时计量与传输条件,数据准确性与可靠性满足结算要求;虚拟电厂具备对聚合资源的调节或控制能力,拥有具备信息处理、运行监控、业务管理、计量监管、控制执行等功能的软硬件系统;负荷聚合商具备对聚合资源的调节或控制能力,拥有安全、可靠的负荷管理运营系统;虚拟电厂、负荷聚合商的聚合范围、调节性能等条件应满足相应市场的相关规则规定。 分布式电源准入基本条件:依法取得发电项目核准或者备案文件;与电网企业签订负荷确认协议或并网调度协议,根据电压等级标准接入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或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具备相应的计量能力或者替代技术手段,满足电力市场计量和结算的要求。 文件还提出,原则上同一经营主体在同一合同周期内仅可与一家经营主体确立服务关系。

2024-06-06  (点击量:0)

15部门联合印发新方案!加快建立统一规范的碳足迹管理体系!

为加快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形成绿色低碳供应链和生产生活方式,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6月4日,生态环境部等15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主要目标 到2027年,碳足迹管理体系初步建立。制定发布与国际接轨的国家产品碳足迹核算通则标准,制定出台100个左右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产品碳足迹因子数据库初步构建,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和分级管理制度初步建立,重点产品碳足迹规则国际衔接取得积极进展。到2030年,碳足迹管理体系更加完善,应用场景更加丰富。制定出台200个左右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覆盖范围广、数据质量高、国际影响力强的产品碳足迹因子数据库基本建成,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和分级管理制度全面建立,产品碳足迹应用环境持续优化拓展。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因子数据库与碳标识认证制度逐步与国际接轨,实质性参与产品碳足迹国际规则制定。 《实施方案》主要任务 建立健全碳足迹管理体系 发布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优先聚焦电力、煤炭、天然气、燃油、钢铁、电解铝、水泥、化肥、氢、石灰、玻璃、乙烯、合成氨、电石、甲醇、锂电池、新能源汽车、光伏和电子电器等重点产品,制定发布核算规则标准。按照团体标准先行先试、逐步转化为行业标准或国家标准的原则,研制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依托国家温室气体排放因子数据库,优先聚焦基础能源、大宗商品及原材料、半成品和交通运输等重点领域发布产品碳足迹因子,建立国家产品碳足迹因子数据库。 构建多方参与的碳足迹工作格局 鼓励将产品碳足迹纳入绿色低碳供应链和产品等评价指标,充分发挥产品碳足迹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应用低碳技术、实施低碳改造、优化能源资源配置、履行社会责任的积极作用。 推动产品碳足迹规则国际互信 积极参与国际标准规则制定。指导行业协会、企业主动参与具体产品碳足迹国际规则制定,提升中国贡献度,力争在锂电池、光伏、新能源汽车和电子电器等领域推动制定产品碳足迹国际标准。 持续加强产品碳足迹能力建设 综合运用大数据、区块链、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等技术,提升数据监测、采集、存储、核算和校验的可靠性与即时性。推动产品碳足迹因子数据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和全国排污许可证管理信息平台相关数据相互校验、互为补充。落实数据安全法规制度,强化产品碳足迹数据流通监管,保障数据交换环境安全可靠,鼓励数字技术企业开展基于云端的安全服务,提升数据安全水平。

2024-06-06  (点击量:2)

我国科学家巧用“可乐”破解锂电能量焦虑

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黄富强团队、清华大学助理教授董岩皓团队将三元电池材料浸入可乐中,发现二氧化碳气泡会定向包裹三元电池材料颗粒,形成部分锂离子空位,将地球储量丰富的钙离子填充进空位后生成的表面钝化层可大幅提升正极材料的稳定性,缓解锂离子电池能量焦虑。该成果近期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先进材料》。 黄富强介绍,在可乐中插入一根纸吸管,饮料中的气泡会加剧产生、甚至溢出。这是因为粗糙的纸吸管表面为可乐中的二氧化碳提供了丰富的成核位点,在微观结构中形成了连续的二氧化碳膜。 利用该原理,团队用三元电池材料取代纸吸管,其粗糙表面也会为二氧化碳气泡提供丰富的成核位点,促进二氧化碳气泡与三元电池材料的化学反应,从而生成表面高度均匀的“碳酸锂基底层”并留下一些锂离子空位,研究人员将这一过程称为“气泡靶向封装”。 团队研究发现,“碳酸锂基底层”还是室温下掺杂各种金属离子的优良基底。以地球储量丰富的钙为例,将钙离子掺杂进“碳酸锂基底层”,部分锂离子空位会被填充形成具有极高弹性的含钙离子的碳酸锂“表面钝化层”。“表面钝化层”不仅有助于抵抗三元正极界面间的副反应,抑制氧气的析出,减少材料相变,提升正极材料的稳定性,还能作为“缓冲器”,缓解电池材料外表面与内部晶界的应力,系统提升电池能量密度。 团队引入“堆积因子”计算模型,用于指导弹性“表面钝化层”的构建。“堆积因子”简单讲,就是材料的实际体积除以所占空间体积。堆积因子的数值越低,意味着材料晶体结构的堆积越松散,表面钝化层的弹性越高。计算结果证实,钙、铝、锶、稀土离子都是堆积因子较低、能构建出理想的超高弹性表面钝化层的优异掺杂离子。 电池测试表明,三元锂电在1C倍率、10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高达91.2%;当电压进一步提升至4.8V时,三元锂电正极材料可拥有918Wh/kg的超高能量密度和100次循环后89.5%的优异容量保持率,优于市场主流高镍/超高镍正极材料。将“气泡靶向封装+表面钝化”界面改性技术进一步推广,研究团队发现,不仅三元锂电正极材料可以适用于该界面改性技术,钴酸锂、富锂锰等具有超高能量密度潜力的层状正极锂电材料均可适用。

2024-06-06  (点击量:0)

化学所在钙钛矿电池电子传输材料研究方面获进展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具有优异的光伏性能和低成本溶液加工性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钙钛矿活性层和相关电荷传输层是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电池的光伏性能和稳定性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开展电荷传输材料的研究对于推动钙钛矿电池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近年来,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绿色印刷院重点实验室宋延林课题组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高质量薄膜及高性能器件制备方面取得系列进展。近期,该课题组在钙钛矿电池中电子传输材料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常规的钙钛矿电池一般使用N-型无机氧化物半导体如二氧化钛、二氧化锡等作为电子传输层。这种溶液涂布的无机半导体一般需要高温热处理工艺,不利于柔性电池的制备。同时,这些无机半导体对紫外光敏感,影响钙钛矿电池的光伏性能和稳定性。该研究采用原位环化聚丙烯腈作为电子传输层,取代传统的无机氧化物半导体制备高效和稳定的钙钛矿电池。科研人员将聚丙烯腈溶液涂布到导电玻璃基底上,通过热处理原位形成环化聚丙烯腈薄膜。这种原位环化聚丙烯腈覆盖度好,表现出良好的电子传输性能。基于这种环化聚丙烯腈电子传输层的钙钛矿电池呈现出良好的光伏性能和稳定性。 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德国应用化学》上。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科学技术部和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支持。

2024-06-05  (点击量:7)

前4月湖北省锂电池出口同比增长122.95%

锂电产业是湖北省的优势产业。武汉海关围绕湖北锂电产业发展特色化、链条性的特点,深化调研、靶向发力、优化服务,着力培育新动能塑造新优势,助力湖北外贸质升量稳。据统计,今年1月至4月,湖北省出口锂离子蓄电池16.15亿元,同比增长122.95%。 深入调研推动税率下调 今年1月1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关于2024年关税调整方案的公告》正式实施。其中,武汉海关通过税政调研上报的“降低硫酸镍暂定税率建议”获采纳,硫酸镍的进口暂定关税税率从2%降为零,为新能源产业添力续航。 为充分发挥海关税政调研连接国家进出口税收政策制定和企业实际需求的纽带作用,武汉海关深入开展行业调研,了解到硫酸镍在锂离子电池领域应用占比较高,国内资源稀缺,价格随市场波动较大,且为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的重要原料。在全球“减碳”趋势下,保障硫酸镍进口,对维护新能源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们公司的出口拳头产品是三元锂电池前驱体,其镍含量越高,锂电池‘体积能量密度’就越高。”荆门市格林美新材料有限公司集团监事会主席鲁习金介绍,海关通过税政调研推动硫酸镍税率下调,不仅给公司带来了真金白银的实惠,还可通过价格传导机制,提升整个产业链的国际竞争力,促进新能源产业整体发展。 据测算,硫酸镍暂定税率降为零预计每年能为我国新能源产业降低税负逾3000万元。 “双通行证”开拓国际市场 AEO企业是海关最高信用等级企业,AEO资质是国际国内名副其实的“金字招牌”。原产地证书则被誉为“纸黄金”,经海关认定为经核准出口商的企业,可以自主出具原产地声明,使出口货物享受优惠贸易协定项下关税减让。 为了助推湖北锂电产业蓄力发展,武汉海关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创新推出“AEO+经核准出口商”同步培育计划,将AEO认证培育同步嵌入原产地规则和管理制度等辅导,为企业配备培育专员,开展一对一认证指导,助力企业“双资质”无缝对接。 “凭借一张张‘纸黄金’,一批批货物能顺利享惠,且AEO企业又可以享受到‘海关最便捷、国内最优惠、国际最认可’三个维度的实惠,对我们而言更是锦上添花!”荆门亿纬创能锂电池有限公司物流总监郑泽华表示。今年前4个月,亿纬创能在“双通行证”加持下出口锂电池产品8866万美元,同比增长46%。 为了帮助辖区锂电企业进一步提升原产地享惠水平,武汉海关还创新融合“线上审核+双向寄递”签发证书,推广原产地证书自助打印,实现证书“秒签”,业务办理秒等待、零跑腿。通过提供培训、咨询服务,帮扶锂电池出口企业提前掌握自贸优惠原产地规则,分类指导企业用足用好政策红利。 快检快放助力“倍速通关” 走进荆门高新区的荆门动力储能电池产业园,恩捷集团投资52亿元的锂电池隔膜项目正加紧建设,建成投产后将年产10亿平方米锂电池基膜和6亿平方米锂电池涂覆膜,为国内锂电池生产企业抢占新能源产业风口、扬帆出海提供更加充足的“弹药”。 “今年以来,我们有422件、价值1.95亿元的进口设备陆续运抵,到厂后需要完成卸货、检验、安装、测试等一系列工作,留给海关查检的时间非常紧张且具有不确定性。”湖北恩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关务经理翟兆伟表示,进口货物头天抵达,海关关员次日与进出口方人员在建设现场开箱验货通关,极大节约了企业时间成本。 锂电池属于危险货物,在包装、运输等方面都有严格要求,如何实现出口产品安全快速通关更是企业最关心的事。 “随着新能源产业发展,我们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贸易越来越频繁,出口量激增,交货能力也逐步成为国外客户考量的重要标准之一。”湖北亿纬动力有限公司关务经理刘春雪表示。 为了支持锂电全生命周期产业链建设,武汉海关积极推进智慧海关建设,“一企一策”“一品一策”实施差异化检验监管,不断优化出口锂电池包装检验,在“集中作业+随报随检”的基础上,为亿纬动力出口锂电池包装检验量身打造综合评定程序,做到顺势监管、智慧监管、精准监管和高效监管。企业发货周期平均可缩短1天以上,大幅减少仓储和短驳运输等费用,基本实现“高周转零库存”。据企业介绍,1月至4月,亿纬动力共出口锂电池710批次,同比增长76%。

2024-06-06  (点击量:0)

专题情报

查看更多

版权所有@2017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制作维护: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信息系统部地址:北京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邮政编号:100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