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Energy knowledge resource center | Advanced energy information network system

微信公众号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共计 1,942 条信息

      全选  导出

1 国家电网首个氢电耦合国家重点项目通过验收 2024-06-14

近日,国网浙江电力牵头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可离网型风/光/氢燃料电池直流互联与稳定控制技术”项目,在浙江宁波通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组织的综合绩效评价。专家组一致认为“项目研究成果对推动氢电混合储能和直流微网技术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据了解,该项目是国家电网公司首个氢电耦合领域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并在宁波慈溪建成了国际首个“电—氢—热—车”耦合的中压直流微网示范工程,实现了电氢热多种形式清洁能源的相互转化及供应的全过程零碳。 以国网浙江电科院牵头的项目团队历时4年,攻克了氢能支撑的直流微电网发展中面临的离网下多目标能量平衡、氢电混合系统安全防护等难题,实现了电氢耦合直流微网“机理创新—核心装备—工程示范”系统性突破。团队自主研发的大功率多端口直流变换器变换效率、燃料电池热电联供系统综合效率2项关键指标实测分别超过97.5%、84.7%,高于国际同类系统标杆值,实现了氢电耦合核心设备100%国产化,氢电转换效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作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的配套示范工程,宁波慈溪氢电耦合直流微网示范工程以“绿电”制“绿氢”,服务制氢、储氢、加氢全环节,入选了浙江省“十四五”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试点示范工程,在极端工况下能够依托100%新能源实现168小时独立运行。据测算,工程每年产氢超过60万标方,消纳新能源超400万千瓦时,具备每日满足10辆氢能大巴充氢和50辆电动汽车充电的能力。 接下来,国网浙江电力将抓住氢电耦合技术先发优势,做好第二个氢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紧凑型可再生能源电热氢联产系统模块关键技术”项目的研究和示范应用。 查看详细>>

来源:能源界 点击量:0

2 1毫米“柔性翅膀”给卫星装上“超强能源” 2024-06-14

卫星的“翅膀”能有多薄?约1毫米!装上这对翅膀,在距离地面500公里左右的空中,银河航天灵犀03星正以每秒超过7公里的速度绕地飞行,如同将地面通信基站建在太空中,铺就天地间“信息路”,以解决高山、荒漠等偏远地区的上网问题,充分挖掘商业航天市场的巨大潜力。 银河航天灵犀03星是我国首款使用柔性太阳翼的卫星。这个单层薄如纸张的“柔性翅膀”是卫星的“超大功率发电机”,为卫星在轨飞行和工作提供能量。 走进北京银河航天方舟实验室,记者的视线立刻被一张金光闪闪的卫星“翅膀”吸引。它展开长度约9米、宽度超过2.5米,上面布满一片片太阳能电池。“这是灵犀03星柔性太阳翼全尺寸初样产品。”银河航天机热能源部部长杨巧龙说。 之所以叫柔性太阳翼,是因为它可以像古代的奏折一样折叠。而单层柔性太阳板厚度仅1毫米左右,其中还包括了基板、电池片和电缆。 “太阳翼是卫星能量的主要来源,柔性基板可以大幅压缩太阳板的厚度与密度,同样质量下面积更大,可以吸收更多的太阳能。”杨巧龙说。 据介绍,在发射过程中,太阳翼装在火箭里时为折叠状态,主体厚度仅为不到5厘米,未来可以实现十几颗甚至几十颗层层堆叠起来同时发射,降低单颗卫星的发射成本,这将成为低轨商业卫星发射的重要方式之一。 实现1毫米厚度的柔性太阳翼,是个高难度“技术活”。在此之前,我国在太空中验证并使用的柔性太阳翼有且仅有一个案例,就是在中国空间站上。 一方面,柔性太阳翼的太阳电池之间是面对面、背对背压在一起的。这样的好处是柔性太阳翼大幅压缩了包络尺寸,但是也由此带来了一系列技术难题。 “太阳电池是脆性材料,越薄越容易碎裂,所以要精准控制压紧力,压力过大会导致电池直接碎裂,而压力过小,会导致在火箭发射的时候,太阳板之间发生滑移、太阳板损伤。”杨巧龙说,团队创新采用了太阳电池的压紧防护技术,设计使用两块刚性蜂窝板将柔性太阳板“夹紧”。 另一方面,需要研发一套高性能的展开机构来展开太阳翼。杨巧龙解释称,传统的柔性太阳翼面积动辄100平方米以上,但对于灵犀03星这种中型太阳翼,如果仅仅是将用于超大柔性太阳翼的机构小型化,展开机构仍会很重、体积很大,会将太阳板柔性化带来的成果“吃回去”。 为此,银河航天针对平板卫星构型特点,研发了剪刀式的展开机构,具有简单可靠、重量轻、收纳比高、可扩展性好的优点。 “不到一年半时间,我们攻克了数十项核心技术研发难题,包括让脆弱的太阳电池可靠压紧,让太阳翼打开并实现空间三维旋转,以及良好地适应恶劣的太空环境等,实现了产品从地面到太空的全流程研制。”杨巧龙说。 2023年7月23日,银河航天灵犀03星成功发射,为我国巨型低轨通信星座的快速部署提供了技术支撑。目前,银河航天基于自主研制的8颗低轨宽带通信卫星,构建起我国首个低轨宽带通信试验星座“小蜘蛛网”,可以实现连续30分钟的宽带通信。 如今,在深山、深海以及低空领域,“小蜘蛛网”已在空地海等多场景进行低轨应用示范。 “批量化生产的卫星不断发射,大量卫星接续围绕地球运行,组成覆盖全球的卫星网络,将有助于解决深海、荒漠、山区等地面通信欠发达区域的上网难题。”银河航天公共事务总经理徐颖说。 业内人士表示,我国已经形成较为完整的卫星互联网产业链,星箭制造及发射能力正快速提升,地面设备制造和卫星运营及服务行业潜力巨大。艾媒咨询预计,今年商业航天市场规模约为2.34万亿元。 徐颖表示,银河航天正在与产业链上下游合力攻关,开展新一代通信卫星的研制工作,未来将用于支持手机直连卫星星座的建设,全天候提供无缝实时网络覆盖。 查看详细>>

来源:中国能源网 点击量:0

3 中国海油首个海上光伏建筑一体化项目投用 2024-06-12

近日,在中国最大浅吃水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蓬勃号”上,100多块光伏发电板里的电子挣脱磁力场流动起来。它们以光为媒,赴绿色之约,每年可提供近9万千瓦时的“绿电”。 据介绍,“蓬勃号”太阳能发电项目,是蓬莱油田继去年实施中国海油首个混流管道式水轮发电项目之后,又一‘绿电’并网发电示范项目,也是中国海油首个和迄今国内最大规模的海上光伏建筑一体化项目。光伏建筑一体化是将太阳能发电产品集成并作为建筑组成部分的技术。与附着在建筑物上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有所不同,光伏建筑一体化的光伏组件,兼具绿电生产和建筑材料两大功能。实施“蓬勃号”太阳能发电项目,既能使光伏组件在海上设施中具有防雨防晒、保温隔热、隔离噪音等建筑功能,又能充分利用有限空间进一步推动分布式绿色清洁能源的普及使用。 据了解,“蓬勃号”一橇块房顶分布着6台高压电力变压器,为低中压机、生产水注水增压泵等流程中的关键设备提供电力。该装置顶部和生活区D层舷边增加了太阳能光伏板,充分发挥光伏建筑一体化绿色节能、节约材料和空间资源等比较优势。该项目由147块单硅晶双面双玻高效组件、2个逆变器、1个并网柜等组成,安装面积约320平方米。项目采用“分块发电、集中并网”的方式,坐享“阳光收益”,每年可发绿电9.21万千瓦时,峰值电量可供千余盏荧光灯使用,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81吨,节能减排效益显著。 “蓬勃号”光伏建筑一体化项目投用为后续太阳能发电项目开展提供借鉴。截至目前,蓬莱油田太阳能发电项目已累计安装面积约800平方米,每天可产生绿电超过470千瓦时。 查看详细>>

来源: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点击量:1

4 国网首家!虚拟电厂现货价格联动零售套餐上线 2024-06-12

6月5日,山东电力交易中心在国网系统内率先实现了与现货价格相联动的虚拟电厂灵活调节类零售套餐的上线运行。 山东电力交易中心充分利用新一代电力交易平台和“e-交易”App的技术优势,成功在国网系统内率先推出与现货价格相挂钩的虚拟电厂灵活调节类零售套餐。该零售套餐旨在为虚拟电厂运营商与其聚合资源之间的零售交易提供便捷、高效的解决方案,实现聚合资源关系绑定、零售合同签订以及调节收益分配等全流程的线上化处理。 该零售套餐通过精心设计的机制,明确了各时段电能量价格与现货价格的联动方式,确保了虚拟电厂运营商与聚合资源在参与电能量调节过程中能够获取合理的收益分配。此举不仅提升了电力交易的透明度和公平性,也为电力市场的健康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查看详细>>

来源:中国能源网 点击量:1

版权所有@2017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制作维护: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信息系统部地址:北京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邮政编号:100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