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Energy knowledge resource center | Advanced energy information network system

微信公众号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动态资讯

动态资讯共计 10,888 条信息

      全选  导出

1 福建成立首个海上风电安全联合体 2024-06-14

6月12日,《“莆海驭风”海上风电安全联合体创建协议》暨《“海峡清风”党建联盟创建合作协议》签订仪式在莆田举行,标志着福建省首个海上风电安全联合体正式成立。 据了解,该联合体由莆田海事局统筹协调辖区现有4家风电公司资源推动成立。立足海上风电安全监管职能,联合体采取“业务联合”与“党建联盟”双轨驱动模式,聚焦“共搭协商平台、共筑应急防线、共疏沟通渠道、共拥党建联盟、共办联合活动、共创特色品牌”六大工作任务,以“队伍建设机制、线上轮值机制、流动办公机制、议事协商机制四大机制”保障联合体工作顺利运行。 未来,各方将从提升风电区域通航安全保障能力、促进信息化智能化新技术运用、运维船舶安全管理、应急保障和应急处置能力建设等方面发力,攻克海上风电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重难点问题,不断提高莆田海上风电场本质安全水平,提升联合体品牌及党建联盟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共同创建莆田海上风电安全管理示范区。 查看详细>>

来源:中国能源网china5e 点击量:2

2 多国持续遭遇热浪 今夏我国是否会出现极端高温天气 2024-06-14

近日,全球多国持续遭遇热浪。巴基斯坦大部分地区出现了超过40摄氏度的高温天气,南部信德省此前更是出现52摄氏度的高温,逼近历史极值。热浪也席卷印度,多地气温连续数日超过45摄氏度,已经导致多人死亡。 那么,今夏我国是否会出现极端高温天气?科技日报记者就此采访了相关专家。 气候、地形等因素共促高温 最近一段时间,印度北部、巴基斯坦部分地区出现明显高温天气,平均气温比往年高出2摄氏度至4摄氏度,平均最高气温较常年高出2摄氏度到5摄氏度。 “与历史同期相比,近期这些地区的高温天气,整体来说还不是特别极端。”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国家气候中心研究员任国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事实上,印度和巴基斯坦等国在每年3月至6月都会遭遇极端高温天气。 这次的热浪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以印度为例,地形和气候等因素共同造就了高温天气。 从地形上看,印度北部紧邻喜马拉雅山脉南侧,南部是德干高原,中间是广阔的恒河平原。平原地区大气层相对较薄,散热能力较差,气温容易迅速攀升。 从气候角度看,印度所在的南亚地区主要受热带季风气候影响。5月下旬至6月初,南亚季风还没有爆发,印度上空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此时天空云量少,降水少,太阳辐射强,土壤湿度低,蒸发消耗的热量少。 任国玉解释,从春分开始,正午太阳直射点从赤道逐渐北移至印度大陆。同时,印度次大陆北部和西部受到高山阻隔,来自高纬度的冷空气很难吹进来,即便一些偏西北风或偏北风吹进来,气流下山后也会受到焚风效应影响,形成干热风,让天气更炎热。 2024年或比2023年更热 2023年形成了一次中等强度的厄尔尼诺事件。 “一般来讲,厄尔尼诺形成的次年,极端天气将会出现得更频繁。与2023年相比,2024年可能更热,极端天气出现次数或更多。”国家气候中心气候服务首席专家周兵说。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郑飞长期从事厄尔尼诺预测与研究工作。他说,2024年全球平均地表气温创造全球高温新纪录的概率达60%。 国家气候中心首席预报员郑志海认为,2000年以来,我国华北、黄淮、江淮、江南、华南等地的夏季高温事件出现频率呈明显增加趋势。预计今年夏季,全国大部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其中华北、内蒙古中西部、华东南部、华中南部、华南、西南地区南部、西北、新疆等地气温偏高比较明显。 郑志海预测,受今年高温影响最明显的区域或将偏南一些,主要集中在江南南部、华南一带。除此之外,长江流域2022年夏季持续高温干旱天气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异常天气事件,预计今年出现类似事件的可能性小。 链接 厄尔尼诺显示结束迹象 近日,世界气象组织发布最新预测称,2023年至2024年助推全球气温升高和极端天气事件的厄尔尼诺已经显示出结束迹象,拉尼娜可能在今年晚些时候出现。 厄尔尼诺是自然发生的一种与热带太平洋中部和东部海洋表面变暖有关的气候模式。拉尼娜则与之相反,与热带太平洋中部和东部海洋表面变冷有关。拉尼娜常出现在强厄尔尼诺之后,两种现象都与一些地区的持续干旱、洪水等自然灾害相关。 世界气象组织表示,本次厄尔尼诺在2023年12月达到峰值,是有记录以来最强的5次厄尔尼诺之一。2024年7月至9月期间,出现拉尼娜的可能性为60%;8月至11月期间,这种可能性达到70%。 世界气象组织指出,虽然厄尔尼诺即将结束,但这并不意味着长期气候变化的暂停,受温室气体影响,地球将持续变暖。(本报记者华凌) 查看详细>>

来源:中国能源网china5e 点击量:2

3 智能化挖出煤炭产业“新”潜力 2024-06-14

“井下温度怎么样?” “25℃,挺凉快的!” 近日,科技日报记者在中国中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煤集团”)陕西大海则煤矿采访时看到,借助5G技术,井上、井下实现实时视频通话,通话过程声音流畅、画面清晰。 近年来,中煤集团瞄准智能化下功夫,苦练创新硬本领,形成智能矿山、智慧煤化工等一系列煤炭产业智能化升级成果,挖掘煤炭产业高质量发展潜力,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 智慧煤矿“见智不见人” 在大海则煤矿生产控制指挥中心内,采煤机司机贺日滔坐在8个显示屏面前,目不转睛地注视着井下的一举一动。显示屏上没有人的身影,只有全自动运行的智能采煤机沿着煤壁缓缓前行。布置在井下的数百个传感器正对机器运行情况、井下环境等进行实时监测,一旦出现异常,将会立即报警。 曾在井下工作10年的贺日滔用“天壤之别”来形容如今工作环境的改变。 他告诉记者,过去在井下,一天工作下来免不了灰头土脸,“但现在,我们坐在宽敞明亮的大厅里,虽然工作要求同样严格,但并不繁重。煤矿山的智能化水平已经非常高,不需要我们过多干预。” 大海则煤矿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5G、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智能化技术应用,形成全矿井一套体系、一张网络、一个中心,打造出“工作面自动掘进+地面远程可视干预”的智能掘进模式,实现了全流程智能化管控。 目前,大海则煤矿采用基于5G技术的常态化智能少人开采模式,单班智能化率最高96%,综采工作面生产单班由13人减少为5人,减人增安成果显著。 生产安全性大幅提升的同时,生产效率也不断提高。负责人告诉记者,过去以人工作业为主时,不仅井上井下联络不便,井下人员之间同样沟通困难,导致指挥中心难以掌握全局信息。如今,借助各类智能化手段集中汇总井下信息,指挥中心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对生产进行实时调整,实现生产效率最大化。“未经智能化改造的工作面,年产能仅为700万吨左右。但智能化改造后的工作面,年产能有望达到1200万吨。”该负责人说。 “数据大脑”指挥生产提质增效 来到中煤集团陕西公司的生产运行优化指挥中心大厅,仿佛走进一个全景3D影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高约4米、宽约22米的智慧大屏。 屏幕上,与煤化工生产有关的运销数据、煤质管理、能耗指标、设备工况等信息一应俱全。中煤集团陕西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俊杰向记者介绍,公司以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为总抓手,全面推动以设备互联互通、业务全面在线、数据全景感知为主要特征的智能煤化工工厂建设,搭建起煤化工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一体化管控系统,涵盖生产调度、优化指挥、应急管理、会商研判等多项功能。 他指着大屏幕上的一组数据向记者举例:“比如用煤,我们需要的燃料煤炭最佳热值是多少?含硫量多少最经济?哪个产品目前需求量更大,应该如何有针对性地调整生产计划?这些问题,数据都可以给出答案。” 李俊杰介绍,以前此类问题只能由管理人员凭经验作出判断,现在则可以让数据“说话”。“如果只靠经验,哪怕是一个小的决策失误,以我们如此大的体量,带来的损失都可能是惊人的。但数据可以做到精确无误,大大增加了我们生产决策的科学性。”李俊杰说。 无处不在的屏幕是该指挥中心的一大特点。员工休息的茶水间里、往返厂区的通勤车上,都少不了它们的身影,每一块屏幕连接的都是同一个“数据大脑”。 “利用手持智能终端,我们在班车上就可以监看运行情况、确认数据,完成交接班,真正省时省心。”中煤集团陕西公司甲醇中心党总支书记刘长伟告诉记者,在公司煤化工一期项目厂区,智能化控制已融入生产的每一个环节。目前,厂区已集成自动化控制系统,自控投用率、数采率均达到95%以上;搭建了智能巡检系统,可实现24小时在线检测和全面感知预警。在全面数智赋能下,企业生产真正实现提质增效。 查看详细>>

来源:中国能源网 点击量:1

4 数字化转型步入快车道 中小企业持续释放创新活力 2024-06-14

全自动导向车从容不迫地穿梭,仿生机械臂井然有序地摆动,无人化生产线有条不紊地运转……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正逐步展现出数字化转型的显著成效。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发布的《2023年度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评估报告》显示,30个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共15个重点行业、超1.5万家中小企业参与数字化改造,广州、无锡、苏州、杭州、上海等城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整体水平相对较高,各参评城市中小企业“不愿转、不敢转、不会转”的状况有所缓解。 “成本降下去、效率提上来”,数字化、智能化正在改变着中小企业的面貌。在福建福州,当地加快建设数字化智能工厂,AI视觉识别、AGV机器人、智能货架等自动化设备让生产效率提高30%;在广西南宁,“机器人同事”包揽重活累活,“透明化生产线”监测全流程作业数据,带动当地工厂产能翻番;在四川德阳,全链条的智能设备取代了传统手工家具加工,“5G+工业互联网”实现开料、封边、包装、封箱等操作的全自动完成…… 随着提质增效降本效果不断显现,“智转数改”也正向企业生产全链条延伸。从产品设计、原材料管理,到产品加工、物流运输,越来越多传统产业将数字技术嵌入生产管理全链条。 “智转数改”既提高传统工厂的生产力水平和生产效率,也推进绿色发展,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多方联动实现绿色转型。走进江苏首个“5G+数字钢厂”,一键式炼钢、无人驾驶行车加料系统、炉前全自动筛分系统、5G炼钢物流跟踪系统等智造系统覆盖全部流程,5G技术让生产变得更安全、低碳,实现了远低于国家标准的废水废气污染排放。数字化和绿色运营相辅相成、密不可分,两者有机互动,引领绿色发展与智能化转型“双赢”。 在中小企业“智改数转”过程中,各地推进财税、金融支持,确保企业不因“缺资金、不愿转”而受阻。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年底,全国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9.06万亿元,同比增长23.27%,较各项贷款增速高13.13个百分点;2023年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为4.8%,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为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保驾护航。 近年来,各地围绕破解企业“智改数转”中的企业成本压力大、投入意愿弱的问题,积极优化惠企政策,实施靶向精准扶持。苏州分类落实工业企业有效投入专项奖励政策,按智能化改造项目设备投资额的一定比例给予奖励,带动企业加大“智改数转”技改投入;深圳探索设计“数字贷+贷款贴息+贷款风险补偿”的全链条金融工具,有效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抢抓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机遇…… “在新一轮制造业革命浪潮中,‘智转数改’是中小企业制胜法宝。”业内人士表示,要精准聚焦降本、增效、提质、扩绿四大关键点,深入实施中小企业“智改数转”行动,综合运用财税、金融、科技、人才等政策,为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提供专项资金、税收优惠、贷款贴息支撑,赋能新质生产力的高质量发展。(王檬对本文亦有贡献) 查看详细>>

来源:中国能源网 点击量:1

版权所有@2017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制作维护: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信息系统部地址:北京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邮政编号:100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