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Energy knowledge resource center | Advanced energy information network system

微信公众号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综合资讯

综合资讯共计 23,606 条信息

      全选  导出

1 青岛能源所全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研究获进展 2024-05-30

全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具有良好的透明性、溶液加工性和出色的机械灵活性等特点,因而受到关注。由于聚合物存在的长共轭分子骨架和大分子量使得微观形态难以调控,限制了全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短路电流密度和填充因子。此外,作为评估应用前景的关键,柔性器件的应力应变特性与机械稳定性之间没有明确统一的评价标准,制约了光伏器件性能与机械稳定性的发展,并混淆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近日,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研究员包西昌带领的先进有机功能材料与器件研究组,设计具有苯基烷基侧链的小分子作为固体添加剂,在特征侧链的辅助下与聚合物受体产生的多重非共价相互作用,尤其是添加剂苯基烷基的苯基与受体端基之间形成新的非共价键,提高了PY-IT亚晶相的分子间作用强度和有序性,提升了全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光伏性能和机械稳定性。通过独立诱导分子堆叠和垂直相分离,伪平面异质结的全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实现了19.01%的效率和近80%的填充因子,这是当前全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最高值之一。同时,科研人员探讨断裂伸长率、韧性、弹性变形、弹性模量和屈服强度等各种变量在应力应变下的变化发现,与传统断裂伸长率和弹性模量相比,活性层的弹性形变可以更真实地反映器件的相分离自修复能力和弯曲稳定性,这为开发具有优异性能和机械灵活性的先进全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提供了研究思路。 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能源与环境科学》(Energy&Environmental Science)上。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山东能源研究院专项基金、山东省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等的支持。 查看详细>>

来源:能源界 点击量:2

2 中科院举行碳排放权新闻发布会 2024-05-30

中国日报网获悉:中国科学院5月29日发布的报告显示,1990年至2019年,主要发达国家消费型碳排放普遍高于生产型碳排放。 《消费型碳排放研究报告(2024)》显示,通过比较消费型与生产型碳排放的差异,仅2019年,主要发达国家就通过国际贸易向其他国家和地区转移了14.7亿吨碳排放。但主要发展中国家同年承担了33.9亿吨隐含碳排放量。 报告称,受产业升级、技术创新等因素影响,中国出口贸易隐含碳强度下降83.3%,这意味着中国向世界提供了更多绿色低碳产品。 查看详细>>

来源:能源界 点击量:2

3 中石油经研院《油气行业发展报告》在迪拜发布 全球化石能源占比首次跌破80% 2024-05-30

迪拜5月27日电国家高端智库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油气行业发展报告》(简称《行业报告》)27日在迪拜发布。报告提出,2023年,全球清洁能源投资迅速增长,全球化石能源占比首次跌破80%。中国能源转型步伐加快,中国成品油消费达峰时点最早可能提前至2024年。发布会由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主办,中国石油中东公司协办。中国石油中东公司总经理陈欣荣致辞表示,《行业报告》选择在迪拜进行首次海外发布,对加强能源行业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能源合作利益共同体建设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副院长、《行业报告》副主编吴谋远介绍报告主要内容。报告认为,2023年全球能源安全水平有所改善,全球能源价格总体回落,能源转型在博弈中加速,化石能源消费比重首次跌破80%。报告分析,今年油气市场需求更趋集中,价格高位波动回落。报告认为,绿色低碳正主导能源行业转型,能源转型呈现“四化”特征:化石能源清洁化、清洁能源规模化、能源系统综合化、终端用能再电气化,将带来巨大的投资和合作机遇。转型过渡期内,如果不先“立”(清洁能源)后“破”(传统能源),将导致能源供应不稳定和化石能源投资不足,能源系统韧性下降。值得注意的是,国际大石油公司重新强化上游业务,油气资产并购持续升温,同业并购与跨界并购或将成为新趋势。报告认为,中国能源安全保障能力持续提升。2023年,中国国内能源供应总量约48.94亿吨标煤,能源自给率升到85.6%,较2016年上升了7.2个百分点。中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支撑油气需求增长。预计2024年中国石油需求将将达到7.64亿吨。天然气将成为支撑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重要能源。报告指出,2023年,非化石能源在中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比上升到17.7%。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总量14.5亿千瓦,在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中占比首次超过50%。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达到31.6%。报告指出,随着终端能源领域电气化替代加速,能源消费结构中新能源比重持续上升,中国的成品油需求达峰时点最早可能提至2024年。报告指出,独具特色的石油能源公司转型模式正在形成,油气与新能源融合发展开创众多新模式。2023年中国石油企业加快推动油气行业绿色转型,正在实现“油田变地热田”“油田变绿电田”“油田变绿氢田”“油田变储碳田”。发布会上,报告主创团队还就与会代表关注的热点问题开展了交流探讨。 查看详细>>

来源:中国能源网china5e 点击量:2

4 亚洲首艘圆筒型“海上油气加工厂”运抵作业海域 2024-05-30

北京5月29日电中国海油29日宣布,中国自主设计建造的亚洲首艘圆筒型“海上油气加工厂”——“海葵一号”抵达流花油田海域,为中国首个深水油田二次开发项目年内投产奠定基础。“海葵一号”是集原油生产、存储、外输等功能于一体的高端海洋装备,由近60万个零部件组成,总重近3.7万吨,相当于3万辆小汽车,高度接近30层楼。其按照百年一遇恶劣海况进行设计,设计寿命30年,可连续在海上运行15年不回坞。这个大块头于5月12日搭乘亚洲最大半潜运输船“新光华”号从山东青岛启运,拖航过程中先后穿越黄海、东海和台湾海峡,累计航程超1300海里。据悉,“海葵一号”最大储油量达6万吨,每天能处理约5600吨原油。其与亚洲第一深水导管架平台“海基二号”共同服役于中国首个深水油田——流花11-1油田,在国内首创“超300米深水导管架+圆筒型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开发新模式,为中国深水油气田高效开发提供全新选择。(完) 查看详细>>

来源:中国能源网china5e 点击量:2

版权所有@2017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制作维护: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信息系统部地址:北京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邮政编号:100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