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 mari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network system

微信公众号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重要资讯

重要资讯共计 791 条信息

      全选  导出

1 亚洲首艘圆筒型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运抵作业海域 2024-06-11

5月29日,经过长达17天、超1300海里的远航,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亚洲首艘圆筒型“海上油气加工厂”——“海葵一号”抵达流花油田海域,为我国首个深水油田二次开发项目年内投产奠定基础。海葵一号”是集原油生产、存储、外输等功能于一体的高端海洋装备,由近60万个零部件组成,总重近3.7万吨,相当于3万辆小汽车,高度接近30层楼,主甲板面积相当于13个标准篮球场,最大储油量达6万吨,每天能处理约5600吨原油。“海葵一号”按照百年一遇恶劣海况进行设计,设计寿命30年,可连续在海上运行15年不回坞。“海葵一号”是世界上首个集成了海洋一体化监测、数据集成平台、机械设备健康管理等多系统的“数智化”圆筒型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运抵后,将通过12根长达2570米的系泊缆,与提前布设于深海的锚腿进行连接,漂浮在水深324米的大海上工作。油田在国内首创“超300米深水导管架+圆筒型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开发新模式,为我国深水油气田高效开发提供全新选择。 查看详细>>

来源: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 点击量:1

2 《2023年中国海洋生态预警监测公报》出炉 2024-06-11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自然资源部编制完成《2023年中国海洋生态预警监测公报》(以下简称《公报》),于6月8日正式发布。这是自然资源部首次发布海洋生态预警监测公报。 《公报》显示,近年来我国海洋生态状况总体稳定,局部海域有所改善,典型生态系统退化趋势得到初步遏制。近十年来,我国近岸海域表层海水盐度、底层海水溶解氧浓度、酸碱度、化学需氧量浓度总体稳定,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浓度波动下降。近五年来,近岸海域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大型底栖动物物种数和多样性指数总体保持稳定。重点监测的珊瑚礁、海草床、滨海盐沼、红树林生态系统状况以优良为主,河口和海湾生态状况基本稳定,海岛生态状况稳中有升。 《公报》分析了当前面临的海洋生态灾害和问题。受全球气候变化加剧等因素影响,2023年我国沿海海平面较常年高72毫米,处于有观测记录以来高位,海岸侵蚀在局部区域较重,夏季近海表层水温较常年偏高0.8℃。赤潮发现次数较近十年平均值有所减少,浒苔绿潮、河口低氧等生态灾害和生态问题仍然存在。 自然资源部有关司局负责人表示,近年来,我国海洋观测监测能力不断提升,形成了集海洋站、雷达、浮标、船舶、无人机、卫星遥感于一体的“陆海空天”综合观测监测网。监测要素涵盖海洋生物、水文气象、水体环境、沉积环境,监测区域以近岸海域为重点,覆盖我国管辖海域,重点关注珊瑚礁、海草床等典型生态系统分布区以及生态灾害高风险区。这些工作是编制《公报》的基础。《公报》反映了我国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作阶段性成效,但海洋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尚未得到根本缓解,气候变化带来的风险压力日益增加,为进一步守住海洋生态安全边界和底线,自然资源系统将从四方面提升海洋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 一是优化海洋国土空间布局。探索生态保护红线管控措施分类管理,加快建设以国家公园为主体、以自然保护区为基础、以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严格保护自然岸线,建立健全自然岸线管控制度。 二是强化海洋开发利用管理。准确把握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积极拓展海洋利用空间,减缓近岸海域资源与生态压力,严格管控围填海,健全用海用岛监管体系,落实海域使用者生态用海责任。 三是完善海洋生态预警监测体系。加快建设监测网络,提升卫星、无人机、原位在线等新型监测手段应用水平,发展生态状况评价和风险预警技术,不断丰富海洋生态预警监测产品。 四是加强海洋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强化自然岸线、无居民海岛、重要滨海湿地、重要海洋生态廊道,以及红树林、珊瑚礁等典型海洋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加强互花米草、浒苔绿潮等联防联治。强化生态修复关键技术研究,完善生态修复多元化投入机制。 查看详细>>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部 点击量:1

3 联合国为海洋空间规划项目开发数据工具箱 2024-06-05

近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和欧洲委员会联合发布的全球海洋空间规划2.0倡议项目举办在线研讨会,向海洋数据和空间数据基础设施专家进行咨询。该项目旨在共同开发一个数据工具箱,将现有工具和方法进行汇编,以支持各国为海洋空间规划开发数据基础设施(SDI)。来自全球各国约30名代表参加会议,分享专业知识并咨询工具箱相关信息。SDI对海洋空间规划至关重要,有助于整合不同来源的地理数据和服务,但许多国家由于缺乏人力或财政资源仍未开发SDI。该倡议项目旨在制作一本关于SDI发展的综合指导出版物。 查看详细>>

来源:中国海洋信息网 点击量:5

4 全球近半数红树林生态系统面临崩溃风险 2024-06-05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首次利用其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全球标准对全球红树林生态系统开展全面评估,结果显示:全球约50%的红树林生态系统正面临崩溃风险(易危、濒危或极危等级)、19.6%的红树林面临极高的崩溃风险(濒危或极危等级)。本次评估将全球红树林生态系统划分为36个不同的区域,对每个区域面临的威胁和崩溃风险进行评估。评估结果指出,随着海平面上升和沿海风暴日益加剧,若到2050年不做出重大改变,气候变化和海平面上升将导致碳封存量减少约18亿吨,使约210万人和近360亿美元财产遭受沿海洪水威胁,捕鱼量也将受到威胁。IUCN表示,恢复并保护全球红树林生态系统将是减缓气候变化影响的关键措施,保持良好的沉积物循环并允许红树林向内陆延伸,将有助于红树林应对海平面上升问题。 查看详细>>

来源:中国海洋信息网 点击量:8

版权所有@2017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制作维护: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信息系统部地址:北京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邮政编号:100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