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Energy knowledge resource center | Advanced energy information network system

微信公众号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共计 1,926 条信息

      全选  导出

1 首型全球最大740TEU纯电动敞口箱船签约 上船院自主研发设计 2024-05-30

近日,由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旗下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为宁波远洋运输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设计的中国首型、全球最大2艘740TEU纯电动敞口集装箱船设计建造合同签约,标志着中国沿海集装箱船运营将进入零排放、纯电动时代。 该船将由江西江新造船有限公司建造,总长127.8米,型宽21.6米,设计吃水6.2米,可航行于国内沿海航区,目标航线为宁波—乍浦,入级中国船级社(CCS)。 全船设有约740个标准20英尺箱位,载重吨可达9000吨以上。全船有4个货舱和7个舱口,均为无舱盖设计,减少装卸货与靠离泊时间;艉部设置电推舱,较常规动力船多一个货舱,具有更大的载货空间;艏部还特别设置了减风阻型上层建筑,可有效降低振动噪声,提高船员工作生活的舒适度;配置10个箱式电池作为动力来源,共约19000千瓦时。该船充分考虑了电池的安全性,设有多级架构电池管理系统。箱式电池的布置远离起居处所和货物区域,周边环境通风良好。 该船采用轻型绑扎桥固定,顶部设置了防跌落碰撞平台,平台上方还配置了光伏系统,能够为船舶提供可再生能源。电池动力系统考虑冗余,故障模式下能够维持有效推进,返回最近的港口。船舶停靠在乍浦和宁波港时,可通过高压岸电充电或吊装箱式电池实现快速换电。尤其是该船配备了智能系统集成平台,具有实时船周视角、全天候航行视觉感知、航线规划、无人驾驶、自主避碰、驾驶模式切换等功能。岸基运维中心可对船舶设备实时监测,并可远程遥控,为船舶营运及航行带来全新体验。 锂电作为清洁能源,业界看好其在未来能源中占有一席之地。随着换电站等配套设施的建设,该船型可大幅提升续航能力,有望产生更多应用场景,进一步提升多元化减碳水平。 查看详细>>

来源:中国能源网china5e 点击量:2

2 面向超高海拔区域的特高压直流 输电关键技术研究成果通过鉴定 2024-05-30

5月26日,由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牵头,中国电科院、国网经研院、国网智研院等共同完成的“面向超高海拔区域的特高压直流输电关键技术研究”项目成果通过中国电机工程学会技术鉴定。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潘敬东出席鉴定会并致辞,公司总工程师孟庆强、总部有关部门及单位负责同志参加鉴定会。 该项目依托羊八井高海拔试验基地、中国科学院散裂中子源大科学装置等基础试验平台,在国际上首次掌握了2000~5000米超高海拔地区的空气间隙、电磁环境、宇宙射线等六大电气物理特性,攻克了超高海拔区域特高压直流工程设计和设备研制缺乏准确参数的世界级难题。 来自政府、高校及企业的院士专家一致认为:该项目掌握了超高海拔地区直流输电关键技术,取得了原创性成果,并被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国际大电网委员会(CIGRE)采纳,填补了国际空白,整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将为超高海拔区域特高压直流工程高质量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查看详细>>

来源:国际电力网 点击量:1

3 核嬗变技术将大幅减少核电站产生的高放射性废物数量 2024-05-29

近日,瑞士国家放射性废物处置合作公司(Nagra)表示,经过几个月的时间探索与实践,日内瓦的初创企Transmutex提出的“核嬗变”(Nuclear transmutation)技术将大幅减少核电站产生的高放射性废物数量,最多可将高放射性废物削减80%,并极大地缩短这类废物的放射性周期。 Transmutex首席执行官富兰克林·塞尔万-施赖伯(Franklin Servan-Schreiber)表示,储存高放射性物质数十万年一直是核工业面临的一个巨大且昂贵的问题,该技术是第一项受到核废料机构认真对待的“减少核废料数量的技术”,这种方法可以处理全世界99%的核废料,并将其放射性存留时间缩短至500年以内。 Transmutex建议使用与反应堆耦合的粒子加速器将亚原子中子粒子与放射性稍强的金属钍结合。这样会产生铀同位素,然后铀同位素会裂变并释放能量。但与铀不同的是,钍不会产生高放射性废物。 英国物理研究所核物理小组主席、萨里大学研究员杰克·亨德森(Jack Henderson)表示:嬗变可以将放射性衰变所需的时间缩短1000倍,如果可以证明这种方法可行,那么基本上就可以两全其美了。通过燃烧反应堆中产生的一些周期较长的同位素,不但可以降低放射性水平,同时还可以释放能量。 据了解,高放废物的分离——嬗变技术和核废物的最终处置问题到目前为止仍是一项挑战,核嬗变指通过核反应将一种元素转化成另外一种元素,或将一种化学元素的某种同位素转化为另一种同位素的过程。引发嬗变的核反应包括常见的热堆核裂变以及快堆核裂变、加速器驱动次临界系统等,也包括原子核的自发衰变。核燃料后处理有两个重要的方向,一是燃料增殖、二是长寿命核素的消减,两者都属于嬗变的范畴。 查看详细>>

来源:能源界 点击量:18

4 中国石油塔里木钻井提速再创新纪录 2024-05-29

5月27日,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富源304-H2井在前期试油期间斩获日产百吨油流后,目前正加紧开展最后的投产作业。5月初,这口井用时89天在8322米的地下超深层顺利完钻,创国内垂深超8000米超深井完钻时间最短纪录。 富源304-H2井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其所在的富满油田地质构造异常复杂,既发育有巨厚火成岩、膏盐岩、辉绿岩等多套难钻复杂地层,又存在易漏、易垮、易卡等多重难题,钻探难度大、钻井周期长,极大地制约了油气资源高效快速开发。 聚焦钻井“龙头”,塔里木油田开展新一轮钻完井提速工程,坚持地质工程一体化,建立采用“井长负责制”模式的单井地质工程一体化小组,科研、地质、钻井等多专业联合攻关,钻前预防、钻中预警、钻后评估全过程把控,有效预防复杂情况发生,确保各工序紧密衔接。 同时,塔里木油田坚持工程技术创新,分钻井开次、分地下层系探索提速技术措施,集成推广“预弯曲”钻具组合、封隔式尾管悬挂器、一体化刮壁器、提速工具串联等钻探工程利器,攻克了难钻地层、极端工况、复杂压力系统、超深试油完井等一系列钻完井技术难题。 工程技术创新,将攀登“地下珠峰”的不可能一一变为可能。以富满油田富源3区块为例,2022年,平均完钻周期为138天;2023年,平均完钻周期降至120天,其中富源302-H10井完钻周期缩短至百天以内;今年年初以来,富源304-H2井完钻周期首次缩短至90天以内。 今年年初以来,塔里木油田已连创32项超深井钻完井纪录,为我国超深井钻井提速提供了“塔里木经验”。塔里木油田油气田产能建设事业部塔中项目经理部钻井副主任邹博说:“早开钻、早完井、早投产,才能早贡献油气产能。钻完井提速节约的时间,为下一步完井投产争取了主动,助力富满油田油气产能快速释放。” 查看详细>>

来源:中国能源网china5e 点击量:19

版权所有@2017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制作维护: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信息系统部地址:北京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邮政编号:100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