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Energy knowledge resource center | Advanced energy information network system

微信公众号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共计 1,932 条信息

      全选  导出

1 俄罗斯使用新技术提高核电设备耐用性 2024-06-05

世界核新闻网站2024年6月3日报道,俄罗斯国家原子能集团(Rosatom)近日表示,在制造核电厂涡轮泵转子部件时,该公司首次使用了自主研发的钢材激光淬火强化技术。 该技术由机械工程中央设计局与弗拉基米尔州立大学合作开发,可将钢表面硬度提高50%至100%,有助于防止零部件损坏并避免返工。 查看详细>>

来源:能源界 点击量:3

2 打破垄断!国内首台25米主动式波浪补偿栈桥完成模拟风场试验 2024-06-05

近日,由上海振华重工自主研发、设计、建造的中国首台25米主动式波浪补偿栈桥,在振华启东海工码头附近海域成功完成模拟风场试验,搭载在60人风电运维母船“至诚60”上,标志着中国海工装备领域迎来里程碑式突破。 25米主动式波浪补偿栈桥项目团队经过长达一年多的分析研究、现场调试、算法优化,先后完成了工厂测试验证(FAT)、岸边试验(HAT)。此次模拟风场试验是实船测试的关键环节,在相关方的见证下,分别进行了顶靠和悬停两种工作模式的测试试验,设计性能完美展现,所有功能测试以及各项性能指标均满足实际要求,为后续风场测试打下良好基础。 上海振华重工创新研制的该型栈桥是风电运维船的核心配套件,用于维保人员及物资的输送。该产品的核心技术为运动补偿算法和多机构协调控制系统,可确保在四级海况下(根据安装船型的不同,最大可达3.5米有义波高)平稳搭接,保障人员及货物转运的安全与高效。 该系列产品在海岛基建、海上救援、海上建筑人员换乘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由于长期为国外厂家垄断,属于我国海工装备中的“卡脖子”技术瓶颈问题。现该技术已成功被上海振华重工攻克,填补了一项重要的国内空白,并取得了DNV船级社认证,彰显了中国在海洋技术领域的强大实力和创新能力。 查看详细>>

来源:能源界 点击量:6

3 华能牵头打造大规模海上风电场直流集电技术 2024-06-04

记者从5月24日召开的中国电机工程学会海上风电技术专委会2024学术年会上获悉,华能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正依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海上风电场直流集电关键技术及应用示范”项目,牵头开展海上风电场直流集电关键技术研究,建立集理论与方法、装备与平台、软件与系统、示范与应用于一体的海上风电场直流集电成套技术体系与综合解决方案。 海上风电具有资源丰富、利用小时数高等优势,是实现我国低碳能源转型的重要战略支撑。目前海上风电正呈现大规模、大容量、远海化发展趋势,现有交流集电技术面临的海缆电容效应引起无功充电电流、过电压问题将愈发严重,限制其在大规模深远海风电中应用。海上风电场直流集电技术,作为新一代集电解决方案,无需无功补偿装置、损耗低,汇集容量及面积广,是支撑未来大规模海上风电开发的主要发展方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海上风电场直流集电关键技术及应用示范”项目是由华能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牵头,联合国内在大规模海上风电开发与输变电技术领域的产、学、研优势力量共同攻关。目前,该项目正在进行大规模海上风电直流集电系统总体架构、机组变换装置、直流风机主控、直流组网装备等方案设计,预计将在2026年完成装备样机研制。 据华能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关负责人介绍,该项目将攻克大功率直流变换器、直流集电组网等关键装备技术,推动直流集电技术从小规模示范向规模化商业应用阶段转变,可有效带动关键装备的产业化进程,对中国海上风电技术发展起到补短板、锻长板的积极作用。构建完整的海上风电直流集电全产业链核心技术,引领自主创新与技术进步,满足我国对规模化、一体化开发远海风电的利用需求,支撑我国海上风电平价上网,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查看详细>>

来源:中国能源网china5e 点击量:2

4 青海油田特色测井技术 护航油气勘探开发 2024-06-04

截至5月20日,青海油田今年完成油田饱和度测井29口井次,措施后起抽19口井,日增油35.48吨,累计增油1409.3吨,解释符合率85%。 针对柴达木盆地油气藏特点,青海油田持续攻关测试井技术难题,近年来成功研发“三低”复杂油气藏剩余油气评价与识别技术等五项特色技术,很好地保障了油田油气勘探开发。 剩余油、气在哪里?围绕这个目标,青海油田深耕“柴西北复杂岩性含油性识别、柴西南老区剩余油评价,三湖地区剩余气分析”等重点领域,持续攻关“三低”油藏、复杂流体水淹、复杂岩性等系列技术难题,逐步形成了以PNN、PNN+为主打的“三低”复杂油气藏剩余油气评价与识别技术。其中PNN+测井技术对油田淡水水淹层、复杂水淹层的准确识别具有独到优势。 高温、高压深井压裂效果监测与评价技术,通过“直读+存储”“时深转换+存储测井”等方式,克服了高温高压井测试“仪器入井难、井口密封难”等问题,具备井口压力80兆帕、井下温度240摄氏度的自主施工能力,可以规模开展压裂井温效果监测与评价。近三年自主施工124井次。 油井低流量三相流产出剖面测井评价技术,不仅解决了油、气、水三相同出及脱气井产出剖面测井瓶颈难题,同时还可以进行出砂井产出剖面测井,为油田开发提供了详实准确的动态监测资料。 盆地高矿化度小流量精细测调技术,在尕斯N1-N21、英东、南翼山等区块应用,大幅提升调配频次,提高水驱动用程度,遏制“三率”攀升,保障了老区主力油田稳产。 为满足注气井剖面测井需求,青海油田积极攻关高压注气剖面测井技术瓶颈,从“设计高压气密装置、改进释放短节、创新测井工艺”入手,形成高压注气剖面密闭测井技术,尕斯E31和昆北切12油藏试验区累计注气量超过1亿立方米,保障了重大开发试验监测需求。(中国石油青海油田分公司暴海宏供稿) 查看详细>>

来源:中国能源网china5e 点击量:1

版权所有@2017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制作维护: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信息系统部地址:北京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邮政编号:100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