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资源详情

长时程轻度低温提高重型脑创伤颅高压患者预后

编译者:xuyongli0628发布时间:2021-3-3点击量:631 来源栏目:研究进展

1月29日,柳叶刀子刊《临床医学》在线发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首席专家、上海市颅脑创伤研究所所长江基尧团队重要研究成果称,即长时程亚低温治疗能有效提高重型颅脑创伤伴有恶性颅高压病人的预后良好率。该研究历时8年完成,是全球第一个完成的长时程低温治疗重型颅脑创伤病人的多中心临床随机对照研究,为临床精准采用亚低温治疗提供了新的临床证据。《临床医学》主编评价其为“激动人心的研究”。

该项研究在国内14家大型颅脑创伤中心开展,从2946例急性颅脑创伤病人中筛选出符合研究条件的302例重型颅脑创伤病例,并将其随机分为长时程亚低温组(35oC,5天)或常温组(37oC)。研究结果显示,长时程亚低温能显著提高颅内压 >30mmHg重型颅脑创伤病人预后良好率,亚低温组为60.82%、常温组为42.71%。但江基尧也坦承,并不能显著改善所有重型颅脑创伤患者的预后。

我国颅脑创伤患者每年新增数十万人,重型颅脑创伤病人死残率高,给社会和家庭带来巨大损失和负担。江基尧指出,我国重型颅脑创伤临床救治水平已经赶上欧美发达国家,但很少有中国临床研究证据能影响欧美国家颅脑创伤救治相关指南和专家共识。

长期以来,江基尧带领中国颅脑创伤团队致力于中国颅脑创伤规范化救治技术和临床循证医学研究。从2008年开始,他牵头制定13个《中国颅脑创伤外科手术指南》《中国颅脑创伤脑保护药物》;2019年2月,《柳叶刀—神经病学》封面论文形式刊登他作为唯一通讯作者的《中国颅脑创伤》长篇系列报道,首次详细展示了近20年中国颅脑创伤的基本特征,全面展示了中国颅脑创伤临床救治和研究进步与不足以及努力方向;2020年7月,《柳叶刀—神经病学》再次以封面论著形式发表他作为唯一通讯作者的中国颅脑创伤大数据注册队列研究成果。国际神经创伤协会前主席Andrew Maas教授通过视频祝贺中国长时程亚低温研究发表在《临床医学》,认为其对提高重型颅脑创伤治疗水平具有重要价值。

江基尧期待,有更多的中国临床研究证据能影响欧美国家颅脑创伤救治相关指南和专家共识,提高中国颅脑创伤在国际舞台上的学术地位,为进一步提高中国和全球颅脑创伤救治的规范化和精准化、降低重型颅脑创伤病人死残率作出更大贡献。

该项目得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首批临床研究项目、上海市高原高峰计划资助。(来源:中国科学报 黄辛 秦志伟 )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16/j.eclinm.2021.100732

提供服务:导出本资源
  1. 1 “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神经胶质细胞分会2020学术年会暨‘神经胶质细胞与疾病’前沿研讨会胜利召开
  2. 2 納家勇治课题组在《PLOS Biology》上发表文章揭示灵活运用记忆的神经机制
  3. 3 北京脑科学国际学术大会圆满落幕
  4. 4 俄首次找到自闭症患者言语障碍原因
  5. 5 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主要研究成果
  6. 6 厦门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王鑫教授团队NSR发文揭示抗癫痫
  7. 7 逐“智”多谋 ——走进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8. 8 长时程轻度低温提高重型脑创伤颅高压患者预后
  9. 9 马斯克:今年晚些时候可能开始脑机接口初步人体试验
  10. 10 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发布全球十大突破性技术
  1. 1 大脑长期记忆的存储库在哪里?复旦类脑研究院青年研究员Deniz课题组揭示大脑对语义和情景记忆的区分与处理机制
  2. 2 中国认知科学学会第四届认知科学和脑疾病转化医学大会总结会在杭州成功举行
  3. 3 心理所研究发现感知社会互动诱发瞳孔扩张----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4. 4 心理所研究发现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症状、认知障碍和P50抑制缺陷之间的关系存在性别差异
  5. 5 王晓群实验室应邀撰写综述类脑器官的新技术----脑与认知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6. 6 心理所研究揭示基于单眼的无意识奖赏学习的机制
  7. 7 陈旧性脊髓损伤瘢痕清除可激活内源神经干细胞
  8. 8 潜伏期长达20年,新研究有望提前预测阿尔茨海默病风险
  9. 9 中国神经科学学会麻醉与脑功能分会2021年青年委员学术研讨会隆重召开
  10. 10 第一届全国神经发育与再生前沿论坛暨2021年年度神经发育与再生分会委员会议顺利召开

版权所有@2017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制作维护: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信息系统部地址:北京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邮政编号:100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