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formation Network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mt in the Yangtze Basin

微信公众号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资源详情

为工业减碳按下“快进键”

编译者:lifs发布时间:2021-4-12点击量:3851 来源栏目:自然资源

构建绿色低碳的工业体系,不仅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一招,也是我国工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路径 习近平主席在气候雄心峰会上指出,“中国历来重信守诺,将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绿色低碳发展、推动全球气候治理,已经成为中国的国家意志。 前不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作出部署,明确提出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工业是我国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领域,工业的达峰对于实现碳达峰目标意义重大。 近年来,我国工业保持快速发展势头,减排成效持续显现,为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发展增添了信心和底气。2016年至2019年,我国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9%,高于同期世界工业2.9%的年均增速。与此同时,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量累计下降18%,助力提前实现2020年碳排放强度下降目标。通过完善应对气候变化顶层设计,严控高耗能产业扩张、积极推动制造业绿色低碳改造,我国工业领域在提高能效、减少碳排放方面不断取得积极进展。 以工业领域中碳排放量最大的钢铁产业为例,“十三五”期间,我国钢铁行业碳排放总量年均增长不足1%,部分重点企业的碳排放强度已达国际先进水平;随着粗钢需求量趋于饱和,行业有望在“十四五”期间提前实现碳达峰。此外,相比世界其他主要经济体,我国单位工业增加值碳排放下降水平更为迅速。国际能源机构数据显示,2005年至2018年,我国工业碳排放强度下降近50%,耗时远低于其他主要发达国家。 也应清醒认识到,尽管工业减碳成绩亮眼,但当前我国区域工业绿色发展不平衡问题依旧存在。从长远看,随着新型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持续推进,工业领域对碳排放总量仍有一定需求。在这种背景下,工业领域深挖潜能、久久为功,着力提升工业能效,实现深度减碳,才能确保完成碳达峰目标任务。 从供给侧看,工业企业应积极转变观念,以绿色供给创造市场需求。不妨将节能减碳的挑战化作转型升级的机遇,以碳减排为抓手,让绿色低碳理念贯穿于产品制造、供应链管理等全过程,努力提升生产效能,拓展市场空间。从需求侧看,相关部门也应积极引导绿色低碳消费,以更多绿色需求牵引产业供给。根据发达国家碳排放的规律,随着城镇化率的不断提升,汽车、建筑用能消费将成为碳排放的“新高地”,这就启示我们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绿色建筑等领域的消费引导,助推制造体系持续“绿化”。 风物长宜放眼量。构建绿色低碳的工业体系,不仅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一招,也是我国工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路径。面向未来,工业绿色发展在担纲碳减排“主力军”的同时,也将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以碳中和目标为引领,大踏步走上以碳减排驱动技术革新、就业增长、产业壮大的低碳发展之路,我们必能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为共建清洁美丽世界贡献更多中国力量。

提供服务:导出本资源
  1. 1 科学 Bulletin封面论文:树木形成层活动的低温阈值是冷湿环境下高山树线形成的关键生理机制
  2. 2 江桂斌研究组在纳米银环境过程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3. 3 企业应承担矿山环境治理恢复责任两部门就《关于取消矿山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建立矿山环境治理恢复基金的指导意见》 (征求意见稿) 公开征求意见
  4. 4 GRL: 青藏高原湖泊水量变化与水量平衡
  5. 5 长江中游南部及下游今年洪涝灾害概率较高
  6. 6 吕永龙研究组在区域尺度污染物多介质生态风险评价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7. 7 深观察丨“江豚保护升级”:一场被事先张扬的行动计划
  8. 8 冯兆忠研究组在植物源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应对大气臭氧污染方面再次取得重要进展
  9. 9 三江源纪录片《绿色江源》《中华水塔》首发
  10. 10 "耕地成污泥堆",谁在乱作为?
  1. 1 中国环境报:加强老旧小区气候适应性改造
  2. 2 青藏科考显示:三江源典型湖泊面积总体呈增加态势
  3. 3 重庆形成司法体系保护长江生态环境
  4. 4 鄂湘赣三省打造长江中游城市群协同创新共同体
  5. 5 长江“禁钓”多人被罚!休闲钓鱼该何去何从?农业农村部表态了
  6. 6 国家发展改革委规划司召开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十四五”实施方案编制工作座谈会
  7. 7 “一市一策”精准破解长江水环境难题
  8. 8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累计调水400亿立方米
  9. 9 鄂湘赣:打造长江中游城市群协同创新共同体
  10. 10 长江中游城市群科技服务联盟成立 鄂湘赣三省共同打造协同创新共同体合作

版权所有@2017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制作维护: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信息系统部地址:北京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邮政编号:100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