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Energy knowledge resource center | Advanced energy information network system

微信公众号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资源详情

广州地化所在华北克拉通南缘晚中生代花岗岩及其与Mo-Au-Pb-Zn成矿作用关系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编译者:wukan发布时间:2018-5-23点击量:9421 来源栏目:科研进展

  华北克拉通南缘晚中生代时期发育大规模的花岗岩和 Mo-Au-Pb-Zn 成矿作用。近 10 年来,前人对二者间的关系进行了广泛探讨。然而,在成岩、成矿物质来源及其形成的地球动力学背景方面仍存在争议。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赵太平研究员及其合作者对华北南缘中生代的岩浆作用及其与成矿的关系,近年来开展了细致的研究工作,系统总结了前人研究资料,对岩浆岩的时空演变、成矿流体的特征、成矿物质来源及矿床成因等方面进行了综述。研究表明,华北克拉通南缘晚中生代大规模的岩浆作用经历了两个阶段的演化(图 1a ),其地球化学组成在 127Ma 前后发生明显转变(图 2 ),是对华北克拉通南缘晚中生代构造体制由加厚的岩石圈向强烈的伸展减薄的构造环境的转变的响应。 Mo-Pb-Zn 成矿作用可分为两期(图 1b ),分别与早晚两期岩浆作用密切相关,早期钼矿化( 155-130Ma )包括斑岩型和斑岩 - 矽卡岩型矿化,其成矿物质为壳幔混合来源,晚期钼矿化( 127-116Ma )主要为斑岩型矿化,其成矿物质来源类似于早阶段的钼矿,但有更多的幔源物质 ( 图 3d , 4a-b) 。早期 Pb-Zn 矿化( 144-130Ma )主要包括热液脉型和矽卡岩型,而晚期 Pb-Zn 矿化( 125-117 ),则主要为热液脉型。 H-O-S-Pb 同位素特征指示(图 3-4 ), Mo 矿化与 Pb-Zn 矿化属于同一成矿系统,且后者为前者的远端产物。此外,华北克拉通南缘的金矿床集中爆发于 132-120Ma ,其矿化类型主要为石英脉型和蚀变岩型,成矿流体以岩浆热液为主(图 3b ),而成矿物质为壳幔混合来源 ( 图 3e, 4c-d) 。

  该研究成果近期发表于 Journal of Asian Earth Sciences 。本研究成果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 编号 : 2016YFC0600106) 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 批准号 : 41373046 , 41402047) 资助。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16/j.jseaes.2018.04.020

提供服务:导出本资源

版权所有@2017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制作维护: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信息系统部地址:北京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邮政编号:100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