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资源详情

《自然》杂志刊文评价FAST射电望远镜

编译者:魏韧发布时间:2019-6-27点击量:148 来源栏目:国外评价

2018年12月12日,《自然》杂志刊发了“中国的恒星探测地位”一文,评价FAST射电望远镜将把中国射电天文学家推向全球领先地位,下面是该文部分节选。

FAST射电望远镜项目耗资12亿人民币(折合1.8亿美元),是中国的一项大胆投资,该项目的射电天文学家运行着这一世界级设施,而国际科学界竞相使用它。这是一个富有挑战性的角色。FAST运营方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NOAC)射电天文学部门的首席科学家及负责人李菂表示:“相比较而言,我们的团队尚缺乏经验。”

由于射电天文学的探测现象发出的信号较弱,严重依赖于具有大信号采集面积的大型设施。天文学家可以整理世界各地天线的探测结果以提高分辨率。李表示,相互依赖的关系使得射电领域比光学领域更愿意开展国际合作。这也让FAST有幸马上发挥全球影响力。

近年来,中国已经超过英国成为高质量天文学和太空研究方面世界第二多产的国家,2017年的指标仅次于美国。尽管观测设施受到一些限制,但它在理论太阳物理学和太阳及其行星磁场的复杂模拟方面表现出色。

该设施于2016年竣工,虽然目前仍在调试阶段,但已经发现了44颗脉冲星——在超新星爆炸中形成的中子星。中子星强大的磁场使发射的电磁波随著中子星的自转,以脉冲的形式出现。FAST可以探测到两倍于已知脉冲星总数的数量。它也非常适合绘制恒星之间的气体云图以及监听外星文明信号。

下一个挑战是顺利完成FAST的调试工作,并极有希望于2019年投入运行。FAST的独特天线由4450块面板组成,其中一些面板通过制动器能旋转成一定角度——在山坡上用绞车调整望远镜的焦距,增加对主轴以外更大范围信号的敏感度。但是保持对它们的精确控制也具有难度。

中国监管的特殊性意味着FAST陷入了投资低潮期:其建设资金已经耗尽,在它最终通过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审查之前无法获得运营资金支持。现在的权宜之计是依靠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NOAC)及其上级机构中国科学院资助。这意味着该项目还没有收到为收集大量数据做准备的任何资金。该小组一直在努力获得初步结果,但对外部用户至关重要的大部分数据处理通道还有待开发。

当向全球用户开放后使用申请者将不会在少数。“它将成为一台最了不起的仪器,”位于阿姆斯特丹的荷兰射电天文研究所的天文学家Jason Hessels说道。他希望FAST的研究重点投向最近的超新星爆炸,寻找潜在中子星发出的微弱辐射。这项研究可能会发现一类新生中子星——中子星发出的无线电波爆发不是由于它们的自转,而是由于其磁场的衰减。

提供服务:导出本资源

版权所有@2017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制作维护: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信息系统部地址:北京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邮政编号:100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