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采集报告

采集报告共计 9 条信息

1 EJF发布《蓝色跳动之心:应对气候危机的蓝碳解决方案》报告 2021-12-06

2021年8月4日,环境正义基金会(Environmental Justice Foundation,EJF)发布《蓝色跳动之心:应对气候危机的蓝碳解决方案》(Our Blue Beating Heart:Blue Carbon Solutions in the Fight Against the Climate Crisis)报告,指出政策制定者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储存在红树林和海草等海洋生态系统中的碳。报告因此针对不同的海洋生态系统提出了相应的蓝碳解决方案建议。该报告同时得到了由7000多名海洋和气候科学家、人权专家、公众人物等签署的公开信支持,该信在世界红树林日提交给世界各国领导人,呼吁其将海洋保护作为气候行动的基石。 1.EJF针对欧盟蓝碳系统提出的整体建议 欧盟海洋仍缺乏有效的管理和有影响力的保护措施。欧洲审计院(European Court of Auditors)指出,目前的欧盟海洋环境保护框架尚未在其海洋面临过度捕捞威胁之际对海洋生物多样性提供必要的保护。欧盟仅有不到1%的海洋保护区(MPA)受到严格保护,并成为有效的海洋保护区。鉴于此,为了实现其有效性,欧盟MPA须涵盖(严重)濒危和脆弱物种及其生境,并酌情限制这些地区的捕鱼活动。 欧盟及其成员国在将海洋和沿海生态系统保护置于全球气候和保护政策核心地位方面能够发挥引领作用。海洋是全球遗产的一部分,这决定了全球合作政策的必要性。EJF建议欧盟将以下活动作为优先事项: (1)将蓝碳和海洋的气候调节功能纳入到国家自主贡献(NDC)中,并将海洋保护问题贯穿于“减碳55%”(“Fit for 55”)一揽子立法提案中。欧盟的NDC必须符合将全球变暖限制在1.5℃以内的《巴黎协定》(Paris Agreement)承诺,并且除了其他部门的减排目标之外,应纳入具备法律约束力的蓝碳保护和恢复具体目标。 (2)致力于30×30海洋保护计划的实施,到2030年至少将30%的海洋指定为具有生态代表性的完全或高度受保护的MPA。欧盟成员国必须进一步实施对30%国家和沿海水域的保护,并提供充分保护指定MPA所需的资源。 (3)所有的气候和海洋政策必须基于最新的科学依据。这需要增加全球海洋和社会科学资助,包括对深海生态系统的严谨研究。在正式完成确凿的基线研究,开展有效且严格的环境风险评估以及制定风险缓解策略之前,必须暂停新的海洋环境勘探活动,如深海商业采矿。欧盟必须在所有的海洋政策中采用风险预防原则,尤其是在缺少可靠的科学证据的情况下。 (4)通过一项严格的《2030年欧盟生物多样性战略》(EU Biodiversity Strategy to 2030),该战略应设定雄心勃勃且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自然恢复目标,并在即将举行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Conven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 COP)上发挥引领作用,鼓励各国设定具有约束力、可量化的生物多样性恢复和保护目标,并鼓励发展中国家利用技术和财政支持实现这些目标。此外,欧盟必须将气候恶化作为生物多样性政策的主要挑战,包括即将出台的《2020年后生物多样性框架》(Post 2020 Biodiversity Framework)。 (5)在较短的时间内制定一项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家管辖范围以外区域海洋生物多样性(BBNJ)条约》(Biodiversity Beyond National Jurisdiction(BBNJ)Treaty),为海洋生态系统的保护制定条例。这将有助于解决《联合国海洋法公约》(UN Law of the Sea Convention)和其他法律管辖范围以外的区域缺乏保护这一问题。 (6)确保政策决策的透明化和社区的参与。气候变化减缓和适应以及海洋保护相关政策必须在与当地社区充分磋商的情况下制定,以确保其粮食安全和其他需求与权利得到充分考虑。必须根据风险预防原则评估政策涉及的所有社会、文化、经济和环境影响。 (7)为气候融资机制提供支持和资助。这些机制应明确指出历史上的温室气体排放国有责任为发展中国家以社区为主导的蓝碳修复、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和以生态系统为基础的适应力计划提供支持。从当前现状过渡到以可持续方式管理海洋这一过程产生的经济压力应根据“污染者负担”原则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承担。 (8)将海洋保护标准纳入即将出台的《欧盟可持续企业治理》(EU Sustainable Corporate Governance)立法中,以确保在欧盟市场开展业务的企业在其价值链中完成充分的尽职调查,并且确保欧盟市场上的任何产品均不会导致海洋生态系统的破坏或退化。 (9)采用EJF的“渔业全球透明度10项原则”。这些原则包括一些便捷经济的行动,例如公布船只许可清单和公开船只追踪数据。这些行动是任何国家都能够做到的,将在打击渔业非法捕捞和侵犯人权的行动中发挥关键作用,从而推动海洋生态系统的可持续管理。 (10)禁止在MPA内进行疏浚或海底拖网等破坏性捕捞活动,并逐步取消渔业公共补贴,包括燃料补贴,因为这些补贴会导致海洋生态系统永久遭到破坏。 2.EJF针对“海洋森林”提出的建议 包括海带、盐沼、海草草甸和红树林在内的海岸带“海洋森林”具有强大的碳吸收能力,这些蓝碳生态系统是全球变暖应对手段中基于自然的干预计划的关键要素。如果立即采取行动保护“海洋森林”,那么“海洋森林”将成为人类应对气候恶化的强大工具。鉴于此,EJF提出以下建议: (1)国际社会必须采取紧急行动以优先保护和恢复红树林、海草、盐沼和海带等生态系统,将其作为《巴黎协定》中NDC实施计划的一部分。 (2)欧盟即将出台的《2030年生物多样性战略》(Biodiversity Strategy to 2030)必须涵盖保护和恢复欧盟海草生态系统的具体目标,包括为保护目标的实现提供足够的资金和人力资源,并将海岸保护纳入其“减碳55%”一揽子立法提案中。 (3)国际气候资助机制应帮助发达国家直接将资金转移到最不发达国家和小岛屿发展中国家的保护或“海洋造林”行动中。这些保护行动应包括为MPA制定国家层面具有约束力的科学目标,以保护和恢复红树林、海草、盐沼和海带等生态系统。 (4)政府必须与当地社区合作,禁止水产养殖和农业扩张导致的“海洋森林”破坏。疏浚或拖网捕鱼等破坏性捕捞活动也必须逐步淘汰,包括立即禁止MPA内的拖网捕鱼。 (5)必须实施严格的价值链尽职调查监管,以确保包括渔业和水产养殖产品在内的消费品源自得到可持续管理的合法渔业和农场。欧盟必须将红树林、海草、盐沼和海带保护纳入其即将出台的可持续企业治理框架和无森林砍伐的供应链立法中,以确保投放在欧盟市场的产品不会对关键的全球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3.EJF针对鲸类动物提出的建议 包括鲸鱼、海豚和鼠海豚在内的鲸类动物是维持海洋生态系统健康的核心物种。过去10年的研究表明,包括蓝鲸(Balaenoptera musculus)、长须鲸(Balaenoptera physalus)和北大西洋露脊鲸(Eubalaena glacialis)在内的13种大型鲸鱼对海洋生物碳循环产生了积极影响。最近的研究则表明,尽管鲸类动物通常情况下不被计入大多数碳循环模型中,却可能对海洋碳循环具有重要影响。EJF因此提出以下建议: (1)目前迫切需要以跨部门方法为基础的全面联合行动,以重建海洋生物支撑系统并恢复海洋生境。应将面向海洋的目标以及鲸类和其他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气候减缓、韧性和适应力政策,以及国际和国家气候目标、NDC和国家适应力计划中。《生物多样性公约》(CBD)和《爱知生物多样性目标》(Aichi Biodiversity Targets)的后续计划应更具约束力,同时必须纳入到区域、国家和国际气候政策的实施中,应具体考虑鲸类动物的作用,加强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和蓝碳政策的制定。 (2)要保护国家管辖范围以外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由高度互联或完全受保护的MPA构成的精细化全球网络很有必要,同时应考虑气候变化对鲸类物种的影响。这需要必要的资金支持,以确保MPA得到有效管理,实现对人类和地球的保护。 4.EJF针对深海采矿提出的建议 深海作为碳汇在海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深海海底沉积物中掩埋的有机碳有助于调节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从而维持全球气候平衡。除了深海沉积物中的碳掩埋,深海的生物多样性对碳封存而言也至关重要。研究指出,海洋每年从大气中吸附的二氧化碳中,高达10%的份额被一种深海底栖细菌吸收,这种细菌也可能为其他深海生物提供食物来源,揭示了深海食物链的高度复杂性。研究指出,克拉里昂-克利珀顿区(CCZ)即将开展的深海采矿活动可能会对深海这一微妙的环境产生严重扰乱,从而对海洋的气候变化缓解功能产生毁灭性影响。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深海采矿恰恰是受气候变化驱动而崛起的行业。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各国政府和企业正在投资风力发电机、太阳能电池板和电动汽车等可再生能源技术,而这些技术的材料来源则是通过海底采矿得到的锂、钴和镍等矿物。据研究人员预测,到2050年,要满足对新型电动汽车的需求,对稀有矿物的需求可能会增加至目前水平的20倍。在此背景下,EJF针对深海采矿提出以下建议: 目前迫切需要更完善和更广泛的深海科学知识以认识深海生态系统及其蓝碳价值。在深海采矿的环境影响得到充分认识,并制定综合性风险缓解策略以防止对海洋生态系统的长期破坏之前,应禁止所有采矿活动。因此,EJF支持太平洋岛国政府发起的将深海采矿暂停10年的呼吁。EJF进一步主张采取没有时间限制的、范围更广的深海开采活动暂停。此外,EJF呼吁为独立研究人员开展的深海生态系统基线全面研究提供国际资助。最后,为了在不危及环境和人权的情况下满足对稀有矿物的需求,政府必须优先考虑真正的可持续解决方案,而不是依赖于深海采矿。各国政府须加大创新技术和循环经济模式设计和实施方面的投资,以支持大型电子产品回收计划,实现可再生能源技术所需矿物的重复利用。 (张灿影摘自中国科学院兰州文献情报中心《国际海洋科技参考》2021年第35期,薛明媚,王金平编译) 查看详细>>

来源: 点击量:35

2 英国NGO发布英国海洋健康进展报告 2021-05-24

2021年4月,英格兰最大的环境与野生动物联盟Wildlife and Countryside Link发布了题为《2021年会成为海洋超级年吗?英国政府海洋健康进展打分表》(2021:The Marine Super Year?A scorecard for Government progress on ocean health)的报告,该报告对海洋健康的5项主要指标开展了评估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1实现海洋恢复的目标 报告指出应对《环境法案》进行修订,以设定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自然国家”(State of Nature)目标,从而最晚在2030年前以法律形式终止并扭转陆地和海洋的自然恶化。这将确保英国政府通过适当的法律框架确保其在海洋管理方面的全球引领地位。 这一整体目标应同时包含《环境法案》中具有法律约束力且更具体的海洋恢复目标,包括恢复保护区内外的海洋生物多样性目标,以及“英国海洋战略”。“英国海洋战略”是一项旨在监测并管理英国水域内人类活动的框架,但由于其未能实现15个目标中的11个目标,因此并没有完成到2020年达到良好环境状态(GES)的目标。 该战略应修订为新的“海洋恢复战略”,有效期至2030年。此次修订应为实现2030年“自然国家”的目标制定明确路径,并确保到2030年,至少30%的英国海洋得到充分利用或高度保护(30x30)。 2保护并加强海洋生物多样性 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召开之前,英国环境、食物和农村事务部(Defra)必须确保采取行动以保护并加强海洋生物多样性,优先采取行动,以确保到2030年英国30%的水域得到充分或高度保护及管理,从而恢复自然,包括:①指定高度保护的海洋区域;②终结英格兰和其他水域内海洋保护区中对环境具有破坏性的捕鱼活动;③确保渔业的可持续性并得到有效监测。 3海上规划改革 为了实现其部署海上风能的雄心,英国政府必须尽快修改海洋规划系统,以提供明确的决策体系,其中气候和自然是优先领域。必须尽快更新海洋规划,以确保对海洋不断增长的需求所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规划,从而在减轻气候变化的同时进行自然恢复。更完善的空间规划很有必要,从而确保以与自然恢复并行的方式提供40GW的海上风能。 海洋规划应提供明确的路线图,以实现净零目标并支持基于生态系统方案的海洋恢复。全面的战略性海洋规划指出了最适合海上风电的位置,因此需要对逐个项目进行变革。 英国政府须采取集中式、跨部门和以规划为导向的方式批准海洋开发。必须将自然保护、恢复和加强作为战略性海洋规划的重中之重,以推动英国新一代海上风电的及时推广。这对于真正实现向绿色能源的过渡而言至关重要,进而避免对已经退化的海洋环境造成进一步损害并促进健康海洋。 4误捕行动 报告指出须立即采取有效的措施,以减少英国渔业的误捕量,尤其是敏感物种的误捕。英国渔业中野生生物的误捕依然存在。英国政府须尽快采取有效行动解决这一问题,包括:①确定减少敏感物种误捕量的明确目标,以便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尽量减少并尽可能彻底终结误捕;②制定计划以增加替代性渔具的测试与部署以及有效的缓解措施;③使用人工观测和/或远程电子监测,确保对捕捞活动开展有效的海上监测和误捕汇报,以提高认识水平,这有助于确保提供充足的数据确定并降低误捕率。 将误捕数量降至最低水平的计划必须稳妥、具有可行性,并包含实现英国《渔业法》(2020年)中“生态系统目标”章节要求的内容。 5蓝碳行动 英国政府应推动针对气候和生态危机的自然解决方案,优先通过以地区为单位的措施保护和恢复蓝碳生境。 英国今年将在国际舞台上占据引领地位。英国政府应借此机会倡导对蓝碳的保护。沿海和海洋栖息地应被视为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自然解决方案,同时在蓝碳源和汇的核算中应优先考虑科学研究。但是,蓝碳无法替代通过终止化石燃料的使用而实现实际减排。政府应推行新政策,以防止因生境退化造成的蓝碳排放,并最大限度地恢复和改善沿海和海洋栖息地的碳封存。在英国范围内,英国政府应确定英格兰沿海地区具备最大自然碳封存潜力的地区,并根据其碳封存潜力,优先设立、保护并修复这些地区。 摘自:中国科学院兰州文献情报中心《国际海洋科技参考》2021年第19期,薛明媚,吴秀平编译 查看详细>>

来源: 点击量:42

3 UNESCO《海洋世界遗产地:全球蓝碳资产的守护者》报告 2021-03-22

2021年2月25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发布了《海洋世界遗产地:全球蓝碳资产的守护者》(UNESCO Marine World Heritage:Custodians of the globe's blue carbon assets)报告,首次评估了UNESCO海洋世界遗产地中蓝碳资产,揭示了其作为全球蓝碳资源,包括海洋中最大的海草和红树林守护者发挥的巨大作用。 查看详细>>

来源: 点击量:55

4 英国《气候变化背景下的海洋》报告 2021-03-22

2020年12月,英国海洋科学协调委员会(MSCC)发布了题为《气候变化背景下的海洋》(Statement on The Ocean in aChanging Climate)的报告。报告共包含气候变化对英国海洋当前和未来的影响、英国在海洋与极地研究方面的悠久历史、下一步行动这3个部分,指出了海洋的重要性,以及海洋对经济、粮食安全、社会福祉、就业和气候变化韧性的影响。 下一步关键行动包括7个方面,其中之一是强调了“联合国海洋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十年”(2021-2030)。“联合国海洋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十年”的重点是形成科学知识、打造基础设施、提高海洋素养并建立伙伴关系,从而为旨在扭转海洋健康恶化的行动提供支撑。气候将成为关键优先事项,海洋科学在确保社会能够认识和预测未来海洋状况,评估和减少气候变化影响以维持健康和极具韧性的海洋,保护人类社区免受海洋危害,从而确保人人享有安全的海洋并保持海洋的可持续生产力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查看详细>>

来源: 点击量:57

5 《蓝色经济战略计划(2021-2025年)》 2021-01-28

2021年1月19日,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NOAA)发布了《蓝色经济战略计划(2021-2025年)》(Blue Economy Strategic Plan for 2021-2025),该战略计划重点提出NOAA通过其内部行动推进以下5个领域:海上运输、海洋勘探、海产品竞争力、旅游休闲业以及沿海韧性,进而为推动美国的蓝色经济以及促进全球海洋经济制定了路线图。 查看详细>>

来源: 点击量:65

6 联合国海洋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十年(2021-2030年)实施计划摘要 2021-01-22

《摘要》共包含9个部分,重点介绍了“海洋十年”旨在实现的目标,构建我们所需要的科学以及“海洋十年”期间的数据和知识管理等内容。 查看详细>>

来源: 点击量:53

7 2020全球海洋科学报告 2021-01-22

报告主要结论包括: Ⅰ.海洋科学的研究成果对可持续发展政策具有直接影响,并被应用于多个社会部门的管理战略和行动计划。这些研究成果被转化为诸多具有直接社会效益的应用,例如,新型药物的生产和工业上的应用。纵是如此,其潜力依然尚未得到充分开发利用。 II.尽管海洋科学与人类社会息息相关,但海洋科学经费供应却普遍不足,由此削弱了海洋科学在为人类可持续提供海洋生态系统服务方面所能发挥的助推力。 III.海洋科学领域女性所占比例依然偏低,特别是在技术性较强的职类。 IV.各国对青年海洋科学家的认可程度和支持水平存在很大差异。总的来说,处于职业生涯早期的海洋科学家和专业人员作为未来十年及以后应对海洋可持续性挑战的才智来源和劳动力,并未获得适当认可。 V.海洋科学技术能力在各国和各地区之间的分布仍然不均衡,这种不均衡局面又因海洋科学资金支持的短期性或临时性而进一步加剧。 VI.全球海洋科学论文发表数量持续增加,特别是在东亚和东南亚国家。 VII.各国管理海洋数据和信息的能力不足,继而阻碍数据开放存取和共享。 VIII.《全球海洋科学报告》进程,为在国际范围内衡量海洋科学能力(可持续发展目标具体目标14.a)提供了一种系统化的方法。需要建立类似的机制来衡量整个《2030年议程》,特别是可持续发展目标14的落实进展情况。到目前为止,这项工作一直是根据需要临时安排,世界上许多地方都缺乏系统化的扶持框架和战略。 查看详细>>

来源: 点击量:65

8 NOAA发布2020年度《北极报告》 2020-12-21

2020年12月8日,NOAA连续第15年发布了《北极报告》(Arctic Report Card),《北极报告》作为经同行审议的环境观测年度报告,旨在分析北极经历的快速且剧烈的天气、气候、海洋与陆地环境变化。2020年的《北极报告》由来自15个国家的133名科学家编制,通过视频形式发布,记录了2020年气候变化对北极地区的破坏作用,其中北极气温达到史上第二高值,夏季海冰面积降至史上第二低值。报告指出,海冰流失和极端野火构成了2020年北极变化的显著特点。报告的主要发现如下: 1海洋方面 (1)西伯利亚东部海域和拉普捷夫海地区2020年春季的海冰流失异常提前,创下6月份拉普捷夫海海冰面积新低。2020年夏末的海冰面积出现了42年卫星记录以来的第二低值,而最低值则出现在2012年。 (2)2020年8月海面平均温度比1982~2010年8月北冰洋大部分地区的平均温度高出约1~3℃,而且拉普捷夫海和喀拉海的异常升温与北冰洋海冰的提前流失同步。 (3)2020年7~8月,拉普捷夫海的海洋初级生产力分别比这两个月份的平均水平高约7倍和约6倍。 (4)数千年来,露脊鲸作为沿海土著人口的主要资源,对北极海洋生态系统形成了独特的适应能力。在过去的30年中,北极太平洋扇区的露脊鲸种群数量有所增加,这很可能源自海洋初级生产力的提高及其赖以生存的浮游动物向北迁移,这一现象释放出北冰洋长期变暖的信号。 (5)在气温、风暴强度、海冰和海洋环境变化的共同作用下,沿岸多年冻土的侵蚀速度有所加快,而这些地区则是大部分北极居民的居住地,且工业、商业、旅游和军事活动正在进一步扩大。 2陆地方面 (1)过去54年的观测结果表明,西伯利亚春季的异常高温导致欧亚北极地区6月份积雪量创历史新低。 (2)2020年,俄罗斯北部萨哈共和国(Sakha Republic)的极端野火与北极地区极端高温、积雪流失量创新高同步。 (3)自2016年以来,绿色苔原趋势在不同大陆之间呈现出巨大的差异性,其中北美大陆急剧下降,但仍高于欧亚大陆的长期平均水平。 (4)2019年9月~2020年8月,格陵兰冰盖的冰块损失量高于1981~2010年的平均水平,但仍大大低于2018/19年的最高纪录。 (4)以阿拉斯加和加拿大北极地区的冰块流失为主,格陵兰岛以外的冰川和冰盖仍呈现出大幅流失的趋势。 图片 3北极观测方面 (1)模型和观测手段之间的结合取得一定进展,从而提高了北极海冰预测在季节、年代际和世纪时间尺度上的水平和使用。 (2)北极观测网络(AON)系统和数据产品的扩充以及在数据处理方面取得的进步,进一步提升了《北极报告》的内容质量以及可获取性。 (3)“北极气候研究多学科漂流计划”(MOSAiC)于2020年9月结束了历时1年的北极海冰探险活动,收集了对于进一步认识北极环境变化、建模及预测活动具有重要意义的数据集。 (4)借助阿拉斯加乌特卡维克(Utqia?vik)附近新设立的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NOAA)巴罗观测台,开展了近半个世纪的大气和陆地原位观测将得以延续。 摘自:中国科学院兰州文献情报中心《国际海洋科技参考》2020年第24期,薛明媚编译 查看详细>>

来源: 点击量:27

9 利用IPCC的CMIP6模式预测未来珊瑚漂白状况 2020-12-21

该报告旨在实现以下3个目的:①预测珊瑚漂白状况以及在空间尺度上的潜在适应能力,从而为珊瑚管理与保护提供可用数据;②通过比较“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hared Socioeconomic Pathways)中SSP5-8.5和SSP2-4.5这两种情景下出现年度严重珊瑚漂白事件的时间节点,评估《巴黎协定》的影响以及未能实现其目标产生的后果;③为公众提供获取预测数据和重大发现的渠道,从而进一步加速研究、实现其他目标,并指导新研究。 报告主要内容如下: (1)在SSP5-8.5的化石燃料使用情景下,预计本世纪全球100%的珊瑚礁将出现年度严重珊瑚漂白(annualsevere bleaching,ASB)事件。预计年度严重漂白事件的平均年份为2034年,比CMIP5模式RCP8.5情景下的预测结果提前了9年。这表明先前的CMIP5模式低估了在不久的将来会出现的年度珊瑚白化威胁。 (2)根据SSP5-8.5情景的预测结果,不同国家之间以及各个国家不同地区间年度严重漂白状况的差异较大。所有海盆的珊瑚礁或早或晚都会经历年度漂白事件。然而,有些国家临时庇护地的面积高于其他国家。在珊瑚礁面积最大的20个国家中,有6个国家的临时庇护地面积高于25%(即预计到2044年之后将出现年度严重漂白事件),包括印度尼西亚(35%)、澳大利亚西部(70%)、巴哈马(26%)、马达加斯加(30%)、印度(37%)和马来西亚(47%)。在珊瑚礁面积最大的20个国家中,13个国家或地区珊瑚礁面积大于25%,预计这些国家或地区将提前经历年度珊瑚漂白事件,其中包括菲律宾、所罗门群岛、富士、古巴和沙特阿拉伯。 (3)根据SSP2-4.5情景的预测结果,预计出现年度严重漂白事件的平均年份为2045年,比SSP5-8.5情景的预测结果晚11年。成功实施《巴黎协定》(Paris Agreement)提出的减缓措施将起到非常有限的作用,无法为珊瑚礁提供更多时间来提前适应年度严重珊瑚漂白事件。 (4)预测得出的3个主要结论均认为珊瑚的适应水平介于0.25~2C之间:①适应能力每上升0.25C,预计全球年度严重漂白事件的平均年份将增加约7年的时间;②即使实现2C的适应水平,预计本世纪绝大部分珊瑚礁(>80%)仍将经历年度严重漂白事件;③就今后年度严重漂白事件的时间节点而言,在不同的适应水平下,对珊瑚礁带来的好处仍存在较大的空间差异。尽管珊瑚对不断升温的海水的适应程度尚不清楚,但预计会产生一定程度的适应能力。如果假设其适应能力为1C,则全球平均年度严重漂白事件出现的时间要比不具备适应能力的珊瑚晚30年。 摘自:中国科学院兰州文献情报中心《资源环境科学动态监测快报》2020年第23期 查看详细>>

来源: 点击量:28

版权所有@2017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制作维护: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信息系统部地址:北京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邮政编号:100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