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您好!欢迎您进入科技信息监测服务平台!登录 | 注册  帮助中心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编译报道
  •  分类浏览
  • 摘要:

    7月19日,由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旗下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自主研发、设计和建造的我国“气化长江”标志性工程——全球首款、中国首制江海直达型14000立方米液化天然气(LNG)加注运输船“淮河能源启航”号完工交付。

    “淮河能源启航”号总长130米,型宽23.6米,型深15米,采用双燃料动力全回转推进系统,可实现狭窄内河航道的灵活操纵。其独特的浅吃水设计,既满足远洋无限航区设计要求,又能实现长江航道极值低水位情况下的适航性,可全年通过南京长江大桥,实现江海直达一站式LNG加注和运输的双功能。

    该船配置沪东中华自主研发且获得国家专利授权的B型舱LNG围护系统,这是该系统首次在国内LNG运输船上实现首台套工程应用,标志着中国研制并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B型舱LNG围护系统取得重大突破,为世界LNG船关键核心装备建造技术提供了又一“中国方案”。

    投入应用后,这艘被誉为长江航道LNG加注服务的水上移动“加气站”,将加快推进长江流域各类运输船舶向LNG动力转型,长江流域航道运输综合污染排放降低70%的目标有望加快实现。

    来源机构: 能源界 | 点击量:2
  • 摘要:

    7月17日,在“抚顺光伏产业创新发展研讨会”这一盛会上,汇聚了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永舫、中国化工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方向晨、中国战略新兴产业金融创新研究院院长孟祥阁、中国石油与化工工业联合会科技与装备部副主任王秀江、中国化工学会化工新材料专业委员会主任李效玉、秘书长穆元春,以及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教授高志贤等在内的众多顶尖专家学者与企业精英,他们共同聚焦“光”的未来,深入探讨了光伏领域的最新前沿技术,为推动我国“双碳”目标的落地贡献智慧与力量。

    会上,有机太阳能电池领域的最新进展成为了全场瞩目的焦点。李永舫院士详尽阐述了有机太阳能电池作为第三代电池技术的独特魅力,其核心优势在于其超薄活性层设计,仅约100纳米的厚度,相较于晶硅电池的数百微米,实现了数量级的飞跃。这一创新不仅显著减轻了组件的重量,更赋予了有机太阳能电池前所未有的柔韧性与透明度,为其在可穿戴设备、建筑光伏一体化系统(如半透明窗户、智能窗帘等)中的广泛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预示着绿色建筑与未来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

    此外,有机太阳能电池在环保方面亦展现出卓越性能,彻底摆脱了铅污染等环境问题的困扰,彰显了绿色能源的纯净与可持续。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即便在光线柔和的室内环境中,该类电池仍能维持与户外强光下相当的光电转换效率,这一特性极大地拓宽了其应用场景,为智能家居、室内照明等领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尤为振奋人心的是,抚顺本土企业——橙子(辽宁)科技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橙子科技”)在此次研讨会上宣布了重大突破,成功实现了有机光伏聚合物X1系列产品的量产,其电池转换效率超过18%,标志着有机太阳能电池产业化进程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也为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橙子科技凭借其强大的生产灵活性,能够迅速响应市场需求,实现从500公斤至1吨不等的定制化生产,充分满足200万至400万平方米的广阔市场需求,预示着有机太阳能电池市场即将开启全新的篇章。

    来源机构: 能源界 | 点击量:2
  • 摘要:

    近日,在海拔5300米的青藏高原上,大唐国际怒江八宿县风电场项目迎来了重要的里程碑节点——首套塔筒成功吊装。

    项目情况及意义

    该项目是全球海拔最高的风电场建设项目,该项重大进展标志着该项目正式进入关键的安装阶段。作为项目设备监理单位,咨询公司专业团队的精心管理和技术支持确保了此次吊装任务的圆满完成,为风电场后续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项目概况

    该项目位于八宿县邦达镇,其发电机组布置于连绵不绝的山脊之上,风机基础海拔达到5190米,厂区海拔最高5200米,机舱安装位置更是直上云霄,达到惊人的5300米。

    项目重大意义

    该项目这一高度不仅刷新了世界纪录,更将全球风电项目的建设边界推向了新的极限。作为中国大唐集团在藏的首个风电项目,项目成功实施将为西藏地区注入新的可再生能源动力,预计每年将生产约2.36亿千瓦时的绿色电能,显著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降低温室气体排放,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贡献重要力量。

    来源机构: 能源界 | 点击量:5
  • 摘要:

    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其能源结构多元化,涵盖了火电、水电、风电、太阳能及核电等多种发电方式。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清洁能源的大力推广,东北地区的能源结构也在逐步优化。

    近日,各省份2024年上半年发电量数据公布,1-6月,东北三省新能源发电量达885亿千瓦时,新能源发电量占东北电网总发电量的比例超39%,其中,2024年上半年辽宁省新能源发电量76.8亿千瓦时,吉林省新能源发电量39.4亿千瓦时,黑龙江省新能源发电量27.3亿千瓦时。

    从具体数据来看,2024年上半年,辽宁省总发电量达到107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6%。其中,火电发电量占据主体地位,但同比下降了6.5%。与此同时,水力发电量、风力发电量、太阳能发电量均有所增长,尤其是风力发电量,高达176.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达到8.8%,而太阳能发电量30.437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2%;显露出清洁能源在东北地区发电领域的强劲势头。

    吉林省和黑龙江省的发电量也呈现出类似的趋势。虽然火电仍是主要发电方式,但清洁能源的比重在逐步提高。这主要得益于国家政策的引导和支持,以及清洁能源技术的不断进步。

    其中,吉林省2024年上半年总发电量539.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3%,水力发电量50.2亿千瓦时;风力发电量144.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2%;太阳能发电量21.524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8%。

    黑龙江省2024年上半年总发电量627.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0.3%;水力发电量19.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6.5%;风力发电量133.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1%;太阳能发电量30.073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1%。

    从上半年发电量数据来看,新能源在东北地区的发电领域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风电、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将成为新的增长点;另外,核电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也得到进一步发展。东北地区一直以来作为重要能源生产区,在发电量方面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新能源的快速发展和技术创新的推动,东北地区的发电量也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并呈现出绿色、低碳的发展特点,此外,区域协同发展也将成为推动东北能源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

    来源机构: 能源界 | 点击量:2
  • 摘要:

    核能“三步走”船到中流

    ——力争2035年前实现一体化快堆工程示范

    “‘热堆—快堆—聚变堆’核能‘三步走’战略,是我国核能事业发展的国家战略,是推进核强国建设的总体路线,需要全行业和社会各界齐心协力推动落实。”在日前召开的核能“三步走”院士论坛上,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余剑锋表示。

    核能“三步走”战略于1983年提出,其核心内容是解决我国核能可持续发展、核燃料长期安全有效供应的问题。

    近年来,按照核能“三步走”的发展脉络,我国在热堆、快堆以及可控核聚变领域均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展,为我国核能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核能‘三步走’战略提出四十多年来,我国核能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大向强加快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余剑锋表示。

    快堆与热堆相比

    可极大提高铀资源利用率

    “核能‘三步走’是核能发展的必然规律。特别是在核能大规模发展的形势下,更需要坚持核能‘三步走’发展战略。其中的关键是可以解决核能可持续发展和核燃料长期安全有效供应问题。”中国工程院院士叶奇蓁表示。

    目前我国热堆技术日臻成熟,热堆在核能发电中的占比达到90%以上,是近中期我国核电发展的主力堆型,将在支撑我国“双碳”目标实现、优化能源电力结构、建设新型能源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

    不过,叶奇蓁坦言,热堆反应主要原料为铀-235,但铀-235在天然铀中的比重仅为0.7%左右,绝大部分自然界中的铀资源没有得到利用。“快堆与热堆相比,可充分利用天然铀中占比达99.3%的铀-238,极大提高铀资源利用率。”叶奇蓁解释称。

    此外,快堆具有嬗变功能,可在堆内消耗长半衰期、高放射性核素,实现放射性废物最小化,解决核废料处理等难题,是实现核能大规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选择。

    “因此,无论是为了实现循环经济,提高铀资源的利用率,还是嬗变高放、长寿命核废物,都需要发展快堆技术。”叶奇蓁表示,“及时启动核能‘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战略任务。为此必须抓紧大型快堆工程的研发和建设,以及压水堆乏燃料后处理大厂的研发和建设。”

    发展快堆并不意味着放弃热堆。核能“三步走”不分先后,需要实现并行发展、接续发展。

    叶奇蓁认为,总体来看,我国核能发展处于最为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应继续坚持核能“三步走”战略,在持续发展好热堆的同时,将快堆发展提上快车道,助力“双碳”目标实现,并加强可控核聚变技术研发和工程示范,掌握人类终极能源的密码。

    聚变商用电站

    有望在2050年前后建成

    据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发布的《中国核能发展报告2024》数据,2023年我国新增商运核电机组2台,数量达到55台,额定装机容量5703万千瓦,位列全球第三;全年核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数为7661小时,核电发电量4334亿千瓦时,位居全球第二。

    “热堆发展升级换代,成功打造自主三代核电‘华龙一号’国家名片,四代核电高温气冷堆投入商运、领跑世界,多用途模块化小堆‘玲龙一号’即将建成。”在谈及目前热堆技术取得的进展时,余剑锋表示。

    针对未来热堆的发展方向,中核集团“华龙一号”总设计师邢继认为,热堆作为全球最成熟的核能发电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为全球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作出巨大贡献。未来,热堆技术优化提升总体是往更安全、更高效、更经济、更环保的方向发展。

    快堆方面,据余剑锋介绍,目前我国快堆发展走深走实,中国实验快堆已建成运行,快堆技术不断发展成熟,并已启动实施了一体化快堆战略性研发。

    据了解,一体化快堆是同厂址布置的快堆核能系统的简称。即将快堆、燃料再生子项(含乏燃料后处理和新燃料制造)及其他配套子项置于同一厂址,从而构成厂内核燃料自持循环、快速循环的完整核能系统。

    “我们要集中力量研发更加先进的一体化快堆,力争2035年前实现一体化快堆工程示范,具备商业化应用条件。”余剑锋明确。

    在热堆与快堆技术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聚变领域也实现突破。据了解,目前我国自主设计研制的可控核聚变装置中国环流三号已成功实现大于1.5兆安的等离子体电流运行。

    “可控核聚变能开发可分为原理实验、规模实验、燃烧实验、实验堆、示范堆、商用堆6个阶段,各阶段依次迭代。”中国核学会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分会名誉理事长刘永介绍,根据我国核聚变发展路线规划,将在2050年前后建成聚变商用电站,实现聚变堆商用发电,让聚变能源点亮万家灯火。

    对此,余剑锋也表示,将积极推动聚变研发,打造世界一流的中国聚变平台企业,推进氘氚实验等关键技术攻关,积极布局聚变未来产业,早日建成聚变先导实验堆和商用示范电站。

    来源机构: 能源界 | 点击量:1
  • 摘要: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科研团队利用自主开发的新型静电电机,成功研制出仅重4.21克的太阳能动力微型无人机,实现纯自然光供能下的持续飞行。

    该飞行器翼展20cm,重4.21g,由一种新型静电电机作为发动机核心,实现了在纯自然光供能下的起飞和持续飞行。该项研究成果由北航科研团队完全自主研发,未来将大幅增加微型飞行器的飞行时长,拓展其应用范围。

    北航科研团队从微型发动机的原理方面寻求突破,提出一种新的静电驱动方案,研制在微小尺寸下转速低、发热小、效率高的微型静电电机,并成功试飞静电飞行器“CoulombFly”。该飞行器主要由静电发动机和超轻质高压电源组成,具备低功耗(0.568瓦)和高升力(30.7克每瓦)优势,首次实现了微型飞行器在纯自然光供能下的起飞和持续飞行。

    得益于小体积、轻质量、高机动等特点,微型飞行器能够在狭小空间执行拍照、探测和运输等特种任务,在国民经济领域拥有广泛应用前景。

    北航科研团队从微型发动机的原理方面寻求突破,提出一种新的静电驱动方案,研制在微小尺寸下转速低、发热小、效率高的微型静电电机,并成功试飞静电飞行器CoulombFly。

    该飞行器主要由静电发动机和超轻质高压电源组成,具备低功耗(0.568瓦)和高升力(30.7克每瓦)优势,首次实现了微型飞行器在纯自然光供能下的起飞和持续飞行。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该飞行器的尺寸与重量均刷新了世界纪录,仅为现有最小太阳能飞行器的十分之一与六百分之一,真正实现了“巴掌大小,轻如鸿毛”。团队更进一步,展望了未来,提出了翼展仅8毫米、质量9毫克、飞行功耗不足1毫瓦的超微型静电飞行器概念,预示着静电驱动技术在飞行器微型化道路上的无限可能。

    与哈佛大学2019年在《自然》杂志上发表的仍需依赖三倍人工光源才能飞行的Robobee相比,“CoulombFly”仅依靠自然界的微弱阳光便能持续飞行,这一成就不仅是对现有技术边界的突破,更是微型飞行器自主化、长效化发展的里程碑。它预示着未来微型飞行器将在更多未知领域探索前行,开启一个全新的智能微飞时代。

    来源机构: 能源界 | 点击量:4
  • 摘要:

    据悉,近日,山西省能源局发布关于《推动绿电资源就地转化助力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工作方案》的通知。

    《通知》指出,山西省作为绿电资源大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推动绿电就地转化,是承接外资、出口、战新等头部企业的重要支撑是推进产业绿色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为加快推进山西省绿电与产业协同发展,将绿电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打造经济发展新动能,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通知》提出,开展绿电制造“绿碳”。深入推进煤电清洁高效利用,吸引前沿技术型企业,探索开展CCUS(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和封存)产业链项目商业化布局,利用厂区周边或内部闲置地面、建筑屋顶建设风电、光伏发电项目,在二氧化碳捕集、转化和制备为碳纳米管等新型碳材料的全过程使用绿电,让“绿碳”生产逐步规模化、产业化落地。

    推动“重点行业+绿电”,助力存量产业节能降碳。推动重点高载能行业绿色发展。以未来可能被纳入碳市场范围的钢铁、水泥、化工、电解铝等行业为重点,通过可再生能源消纳责任权重考核,建立高载能企业绿电强制消费机制,引导企业通过购买绿电或绿证的方式实施绿电消费替代,实现由高载能向“绿色载能”转变,推动行业提质增效。

    服务构建绿色制造业产业体系。以行业影响力大、经营实力雄厚的制造业企业为重点,推动企业充分利用厂房屋顶、办公楼墙壁和厂区空地等区域,开展分布式绿电项目建设,提升企业绿电消费比重,打造绿色制造工厂示范;支持各类具备条件的制造业企业开发利用分布式绿电项目。

    开展绿电设备“绿电制造”工程。以山西省当前风电、光伏等新能源设备生产龙头企业为重点,引导和支持企业利用产业链优势,与电力企业合作开发绿电项目,通过绿电交易方式实现绿电设备“绿电制造”。

    《通知》还提出,创新绿电供给机制,拓展绿电招商政策空间。实施绿电直连和微电网供电。针对新建出口型企业绿电消费需求,按照完善机制、试点先行的原则,结合实际探索开展绿电项目与用电项目通过电网企业建设专线直连的供电模式,满足出口型产品的国际绿电消费规则要求;在绿电占比高的地区,结合新建用电项目推进与公网互联的风光储互补智能微电网项目试点建设。

    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依托新建用电负荷项目,配套建设一批绿电项目,通过完善调度技术、运行机制和现货市场交易机制,建立源网荷储项目一体化协同发展新模式,提升绿电自用消纳水平和系统运行安全稳定性。

    建立分布式绿电就近交易机制。围绕支持分布式绿电就近消纳,研究制定分布式绿电就近交易价格政策,为分布式绿电就近与用电企业开展交易创造条件,支持分布式绿电规模化发展和就近消纳。

    完善绿电绿证交易机制。优化绿电交易组织和结算衔接缩短绿证流转时间;丰富绿电交易品种,为发用双方提供灵活的合同偏差调整手段,降低绿电交易成本;支持发用双方开展多年度绿电交易合作,通过长期协议锁定绿电供需和价格。

    此外,完善绿电消费配套措施,扩大绿电应用场景。细化可再生能源消纳责任权重考核机制。在国家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考核机制基础上,以绿证作为绿电消纳的唯一凭证,重点细化对高耗能企业的绿电消纳责任权重统计和考核配套机制,明确考核对象、考核周期和考核激励办法,逐步激发企业消纳绿电的内在驱动力。

    来源机构: 能源界 | 点击量:1
  • 摘要:

    7月18日,据“中汽协会数据”微信公众号消息,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分析,2024年6月,新能源汽车产销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同比均超过两位数。

    2024年6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00.3万辆和104.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8.1%和30.1%。

    2024年1-6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492.9万辆和494.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0.1%和32%。

    2024年6月,新能源汽车国内销量96.3万辆,环比增长12.5%,同比增长32.2%。

    2024年1-6月,新能源汽车国内销量433.9万辆,同比增长35.1%。

    2024年6月,新能源汽车出口8.6万辆,环比下降13.2%,同比增长10.3%。

    2024年1-6月,新能源汽车出口60.5万辆,同比增长13.2%。

    来源机构: 能源界 | 点击量:1
  • 摘要:

    锂作为战略性矿产资源,供应链安全及价格走向备受关注。7月17日,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原副会长张慎峰在“2024年中国锂业大会·第二届锂电新能源发展大会”上作报告时称:“2023年国内锂资源供给保障率已升至42%,较2012年提升了27个百分点。”

    五矿证券能源金属首席分析师张斯恺在主题演讲中表示,欧美汽车油电同价、储能实现经济性及电池技术进步等三大因素将决定碳酸锂需求增速。

    我国锂资源保障度大幅提升

    在实现“双碳”目标的大背景下,新能源行业蓬勃发展,锂是理想的“电池金属”。2016年,中国发布战略性矿产目录《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16年—2020年)》,将锂等24种矿产资源列入其中。2021年,“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应加强对战略性矿产资源的规划管控,切实提升中国的储备安全保障能力。

    张慎峰表示,我国锂资源开发生产能力和自主保障率大幅度提升。2022年国内的锂资源开发量达到20.4万吨,2023年达到35.2万吨,2023年国内锂资源供给保障率已升至42%,较2012年提升了27个百分点。

    上游产业链持续壮大,锂盐与材料供给水平不断提高。张慎峰称,2022年我国锂盐产量为63.1万吨,2023年为81.5万吨,锂盐和正极材料产量占全球比重分别达到73%和85%。

    产业技术持续创新是锂资源保障度大幅提升的根本原因。张慎峰表示,我国攻克了第三代硫酸盐焙烧法提锂工艺,实现了江西锂云母稳定大规模开发利用。盐湖提锂技术水平大幅提高,突破了高镁锂比、低品位盐湖卤水提锂的难点,开发出吸附-膜法、溶剂萃取法等高效工艺。

    有与会人士表示,锂矿是保障清洁能源转型的战略性矿产资源,仍需加大国内资源勘探开发力度,加快建设战略性矿产资源产业基础数据平台,强化上下游衔接,优化进出口贸易,完善国家储备市场调节机制,提升资源保障能力。

    三大因素决定碳酸锂需求增速

    新能源车、储能是目前电池产业的主要下游增量场景。下游的需求变动,影响着碳酸锂价格的走势。张斯恺认为,欧美汽车油电同价、储能实现经济性及电池技术进步,是决定碳酸锂需求未来增速的重要因素。

    张斯恺称,欧美新能源车最大痛点在于同级别电动车售价显著高于油车。据FEV数据,美国大众同级别车型途观与ID.4X相比,途观生产成本为1.91万美元,ID.4生产成本为3.33万美元,两者生产成本相差1.42万美元。

    张斯恺表示,上述对比的油电车型84%的成本差异来自动力系统,随着欧美本土锂电产业链的逐步拓展,欧美本土锂电池生产成本能否持续下降,是下一轮欧美新能源车爆发需求的关键因素。

    “当前光伏配储不具备经济性,核心是锂电循环寿命较短,峰谷电价差低。”张斯恺表示,但储能远期需求前景广阔,静待技术进步带来需求突破。在未来以风光发电等清洁能源为主体的趋势下,储能需求前景仍然广阔。随着储能经济性的逐步实现,张斯恺预计,储能配套将进一步提升,有效推动碳酸锂需求。

    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等新需求对电池技术提出更高的要求,而电池技术的进步将打开更多锂电应用空间。张斯恺分析,eVTOL产业对电池提出了两大新需求:一是较高的体积密度和重量密度以实现更远的续航里程;二是在低SOC(锂电池的电荷状态)下仍能实现大功率放电。

    电池技术的突破同样可以带动老需求场景(如新能源车)应用空间进一步打开。张斯恺对中国352城冬季平均气温与电车渗透率进行分析,发现气温与电车渗透率呈现高度正相关关系。随着电池低温性能的进一步提升,新能源车需求增速仍有二次提升的可能。

    来源机构: 能源界 | 点击量:4
  • 摘要:

    在加快新型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要求下,推动配电网高质量发展,建设一个更加安全高效、清洁低碳、柔性灵活、智慧融合的新型配电系统,是支撑电网安全运行和绿色低碳转型,助力“双碳”目标实现的必然选择。

    在南方电网公司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孟振平指出,公司锚定第二阶段战略目标,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的更大成效,在加快推动电网改造升级的过程中,统筹优化各层级配电网布局、结构和功能,加快补齐配网短板,打造源网荷储融合互动、输配网多级灵活耦合的坚强配电网,提升对大规模分布式新能源、充电基础设施的承载力。

    今年以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等部委密集出台多份配电网相关政策文件。7月5日,《南方电网公司关于加快新形势下配电网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印发,是今后一段时期南方五省区配电网发展的总设计、路线图、任务书。

    《意见》是南方电网公司凝聚骨干力量,在深入基层调研、找准矛盾问题的基础上,反复征求意见、广泛凝聚共识的结果,全面承接了国家政策文件精神,结合南方电网自身特点谋篇布局,其主要内容与公司配电网领域已有部署一脉相承。

    配电网,是覆盖城乡区域,连接千家万户的电力供应“最后一公里”。在大电网日新月异的发展进步中,配电网也迎来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传统的输电用电模式被彻底打破,以及随着分布式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新型储能等新要素新主体的大规模发展和接入,一个更加高效、更加多样、更加智能的配电网来到我们身边,智能巡检、智能清障、线路自愈从理想变成现实,我们的配电网越来越充满“智慧”之力。

    2025年,基本建成网架结构更加坚强清晰、供配电能力合理充裕的配电网;2030年,基本完成配电网柔性化、智能化、数字化转型,这是南方五省区配电网高质量发展的宏大构想。

    据介绍,下一步重点工作具体来说有六个方面、24项具体内容。

    夯实电网基础,增强保障能力。要打造坚强可靠城镇配电网,巩固提升农村电网,稳步提升电网装备水平,持续提升电网供电质量,强化应急保障能力。

    协同源网荷储,提升承载能力。要积极推动分布式新能源科学发展,切实满足电动汽车等新型负荷用电需求,服务支撑新型储能多元发展。

    建设数字配电,赋能高效发展。加快推进配电网数字化、配电通信网络、配电业务信息系统建设。

    推进产业升级,助力转型提质。加快柔性资源聚合互动、配电新设备产业化发展,打造配电智慧运维产品体系,释放配电数据资产价值。

    强化全程管理,提高运营水平。加强配电业务管理和规划建设统筹,完善调度运行机制提高运营水平,提升运维服务水平。

    深化改革创新,破解发展难题。推动健全市场交易机制、完善电价机制,争取财政金融政策支持,加快关键技术攻关,建立健全标准体系。

    不论是打造满足高可靠性高品质供电要求的坚强配电网网架,还是支撑“千乡万村驭风行动”“千家万户沐光行动”的大规模新能源科学发展,或是围绕“伏羲”“南网电鸿”等新产品新技术推动配电设备产业化升级,每一个目标计划,都是推动配电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结合各领域规划成果和配电网发展需要,公司提出到2025年的若干重点指标:支撑南方五省区5000万千瓦分布式新能源、250万台充电桩接入能力,可调节负荷控制能力不低于本地区最大负荷的20%,配电自动化有效覆盖率提升至100%,城乡供电服务均等化指数低于3.8……

    行而不辍,未来可期。新的发展征途上,南方电网将以全面提升城乡配电网供电保障能力和综合承载能力为抓手,不断助力新型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贡献更多力量。

    来源机构: 能源界 | 点击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