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您好!欢迎您进入科技信息监测服务平台!登录 | 注册  帮助中心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编译报道
  •  分类浏览
  • 摘要:

    20日,由国网河北电科院研制的国内首台旋转移相潮流调控装置,在河北省涿州市正式投用。该装置能够在客户零感知的情况下,一键实现线路间负荷平衡和合环转供,为优化调控配电网电压和潮流开辟了新的技术路径。

    截至2023年底,河北南网分布式光伏装机容量已接近1800万千瓦。大规模新能源并网,使得配电网从传统单向潮流辐射网络逐渐向双向潮流有源网络转变。这不仅增加了电网潮流的复杂性,也提高了线路电压调控的难度。此外,汽车充电站、数据中心等多元化、定制化负荷的接入,也对配电网的合环运行和供电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此,国网河北电科院科研团队创新提出了基于旋转移相变压器的矢量控制技术。研究人员利用两台旋转移相变压器生成幅值恒定、相角可变的电压相量,并通过矢量叠加的方式在线路中注入可调节的串联电压,从而实现了解耦控制电网功率、灵活调节长馈线电压以及不停电合环转供。

    基于该技术,研究人员研制了国内首台10千伏/1兆伏安的潮流调控装置,并首次在河北省涿州市35千伏东城坊变电站进行了应用。由于上一电压等级接线方式存在差异,涿州东城坊站514线路与512线路存在30度的相角差,如果采用传统的合环操作将会引起较大的冲击电流。涿州供电公司将该潮流调控装置接入后,不仅实现了不停电柔性合环转供电,还通过电压与潮流的精细调控,有效解决了线路电压越限、负荷过载等问题,显著提升了区域电网的承载能力和运行效率。

    研发负责人李铁成介绍,除了柔性合环专供功能,这套装置还能有效治理高渗透率分布式电源接入导致的线路末端电压越限和高渗透率电缆线路首端线路电压越限等问题,应用场景较为广泛。

    点击量:0
  • 摘要:

    2024年6月20-21日,2024国家能源互联网大会在北京市昌平区未来科学城成功举办。本届大会由清华大学、北京未来科学城管理委员会主办,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院、北京未来科学城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承办,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清华大学国家治理与全球治理研究院、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合作举办。

    为助力实现“双碳”目标,助推能源绿色转型,大会以“AI赋能能源互联网,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为主题,旨在搭建能源互联网相关企业、科研高校、创投机构等创新资源跨界交流平台,推动行业共建能源互联网开放共享、合作创新的产业生态,塑造未来能源互联网产业低碳智能发展新格局。


    国家能源局总工程师向海平,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小云,中国工程院院士刘韵洁,昌平区委副书记、区长、未来科学城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支现伟,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校友总会副会长姜胜耀,未来科学城管委会副主任、昌平区副区长柳强等行业专家与领导,与来自能源互联网相关企业、科研院所、金融机构、行业学会及新闻媒体等单位的领导、专家和代表近千人参加了线下会议,10万余观众通过清华大学等平台观看了直播。大会由国家能源互联网产业及技术创新联盟秘书长高文胜主持。

    大会开幕式上,国家能源局总工程师向海平首先致辞。他指出,近年来,国家能源局认真贯彻落实能源安全新战略,推动重大技术研发、重大装备研制、重大示范工程、科技创新平台四位一体能源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同时全力打好新型能源体系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持续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面向未来,国家能源局将坚定不移推动能源科技创新,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精心培育壮大新能源产业,大力推进能源科技创新,全方位加强能源国际合作,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助力,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坚实支撑。

    昌平区委副书记、区长、未来科学城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支现伟出席大会并致欢迎辞。他提到,作为北京市唯一定位发展能源互联网产业的区域,昌平区近年来将能源互联网作为做强先进能源产业的关键赛道,出台了国内首个能源互联网区域专项支持政策,集成了智能电网、超高压输电、清洁能源等全部的技术方向,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面向未来,昌平将围绕“能源+互联网”方向,加快电力、算力、动力“三力”融合,促进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示范应用,激发能源生产、运输、存储、消费的全价值链变革,全力打造能源互联网产业聚集区。

    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校友总会副会长姜胜耀在致辞中表示,能源互联网将创新性技术赋能传统能源行业,牵引能源跨领域深度融合创新,是助力新能源转型的代表性新质生产力。近年来,中国在能源互联网领域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助推能源革命,助力国家双碳目标实现,清华大学先后成立了多个研究院所,在能源领域助力国家突破多项技术壁垒,积极推动能源国际合作,向国际发出中国声音。未来,清华大学将与大家携手共进,进一步为社会持续输送能够促进科技创新,推动社会进步的复合型人才,助力能源互联网持续健康发展。

    中国科学院王小云院士作了题为《密码与数据要素市场》的主旨报告,王小云院士在报告中介绍了数据要素市场与能源互联网的机遇与挑战,探讨了密码在数据要素及能源互联网中的应用与挑战。她指出,随着数据交易规模的迅速增长,数据已成为基础战略资源和关键生产要素。在能源互联网领域的安全挑战日益凸显,包括网络安全、物联网安全和工控安全等。她强调新型密码技术如抗量子攻击的密码对保障能源互联网安全至关重要,而密码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融合将为数字经济提供有力支撑。

    中国工程院刘韵洁院士作了题为《能源与算力互联网协同发展的思考》的主旨报告,他指出,确定性网络技术能有效解决能源互联网与算力互联网的关键问题,对于推动两网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他强调,网络技术与算力技术对于实现双碳目标、解决能源系统挑战至关重要,并呼吁加强技术研发,以应对算力发展需求与网络带宽增长的不匹配问题,推动能源互联网的持续发展。

    会议期间,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院副院长、联盟副秘书长高峰代表清华大学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院、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和国家能源互联网产业及技术创新联盟正式发布了《2024国家能源互联网发展年度报告》。本报告全面系统地报告梳理了能源互联网领域的热点政策,聚焦能源互联网产业发展趋势,汇总能源互联网创新发展现状。报告提出,2023年,能源互联网企业数量突破30万家,能源体系网络化特征日趋明显,跨界成为能源互联网企业不约而同的选择。该报告凝聚了社会各界对能源互联网的共识,为政府、企业和研究机构提供基础性和前瞻性的观点参考,启发创新思维。

    未来科学城管委会副主任、昌平区副区长柳强在本次大会上发布了《未来科学城能碳监测管理平台建设方案》。按照方案,未来科学城管委会将联合清华大学电机系、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院、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共同打造集“监、管、控、调、统”等功能于一体的能碳监测管理平台,主要面向未来科学城管委会、区级各部门、未来科学城入驻企业等用户,采取统一规划、分期建设的原则,打造动态碳计量先行示范,支撑区域能耗双控向碳排双控转变,助力昌平区双碳目标实现。未来科学城能碳监测管理平台计划于明年6月正式发布,建成后将成为国内首个“碳表-终端-系统”应用模式的政府侧区域级碳排放监测管理平台,可以有效保障碳排放计量过程及结果“可测量、可报告、可核实”,通过碳排放高精度可靠计量,实现未来科学城“区域-企业”多层级能耗碳排动态监测、监管和应用分析,为未来科学城能碳决策研判提供有力的数据、管理支撑。

    随后,昌平区委副书记、区长、未来科学城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支现伟,清华大学电机系主任康重庆 ,北京市经信局材料产业处处长李蛟,未来科学城管委会副主任、昌平区副区长柳强,北京市发改委能源处副处长陈永申,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院副院长高峰,北京中关村科技服务公司副总经理刘强,清华大学电机系长聘副教授张宁,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 产业发展部副主任全宇,北京西清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史梓男,共同完成了未来科学城能碳监测管理平台启动仪式。

    此外,大会对荣获“2024能源互联网最佳实践案例”的项目牵头企业及“卓越贡献奖”专家给予表彰。

    在大会主题报告环节中,国家电网国家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副主任李丹,南方电网新型电力系统(北京)研究院执行董事、院长李鹏,华为公司副总裁、电力数字化军团CEO孙福友,清华大学电机系长聘教授、副主任陆超分别做了《AI赋能新型电力系统调度运行》、《电力系统人工智能基础模型的研究与展望》、《算三本账,加速能源行业数字化、智能化》、《电力系统稳定分析控制中人工智能的应用与挑战》的主题报告。各位专家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双碳”目标背景下我国能源互联网产业和技术创新发展大计。

    20日下午,大会围绕能源数字化、产业技术创新与工程应用、能源物联网、智慧氢能、电力碳中和、储能应用、能源互联网标准化等议题组织了7场分论坛,开展了广泛深入的研讨和交流。

    21日上午,来自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国家能源集团新能源研究院、东方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华为ICT Marketing、北京未来科学城管理委员会、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院的的专家做客新华能源沙龙,共同探讨人工智能如何助力能源互联网发展。

    21日下午,大会组织部分参会代表参观了未来科学城展厅、能源互联网大厦、国家电投集团中央研究院,与会代表对于未来科学城能源谷产业发展规划、系列支持政策和最新建设成果等有了更全面深入的了解。

    此次国家能源互联网大会聚焦能源数字化转型、氢能技术应用、电力碳中和实现路径、能源物联网发展现状、储能与新能源协同发展路径等议题,为美丽中国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新视角、新思路和新举措,为实现更加绿色、智能和可持续的未来奠定坚实基础。我国在能源领域的创新和转型将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为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中国智慧和解决方案。


    来源机构: 能源界 | 点击量:0
  • 摘要:

    在山东东营·利津县,一项创新性的农业牧光互补项目正悄然改变着传统养殖业的格局。5月,利津九亮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下称“利津九亮农业”)牧光互补项目顺利建成,该项目将光伏发电技术与畜牧养殖活动巧妙结合,实现“棚下养殖、棚上发电”新型生态农业方式,成功建成当地首个牧光互补样板点。

    “光伏+养殖”双赢模式,年发绿电700万度

    利津九亮农业牧光互补项目,是一次可再生能源与现代农业的创新实践, 巧妙地将光伏发电技术与畜牧养殖活动相结合,将光伏板安装在养殖场上方,实现了清洁能源与畜牧业的和谐共生。

    该项目不仅充分利用了空间资源,避免了土地资源的浪费,光伏板的存在还可以为下方的养殖动物提供一定的遮荫效果,发挥隔热降温作用,改善养殖环境。

    具体来看,项目总装机量5MW,预计年发电量超700万度,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3300余吨,采用全额上网模式,按照东营的日照时长及当前市场电价计算,保守估计,每天可带来约7500元的直接经济收益。

    于企业而言,通过清洁能源的使用不仅降低了养殖场的运营成本,还为养殖场带来了新的收入来源,经济效益得到显著提升。与此同时,利津九亮农业牧光互补项目的成功实施,不仅为当地养殖业带来了经济上的新增长点,更为清洁能源的广泛应用树立了典范。

    6大核心价值,150K高效稳定之选

    在逆变器的选择上,该项目采用了华为智能光伏解决方案,共配置了30台华为150K光伏逆变器。作为一款工商业大功率逆变器,具备更多发电、主动安全、长久可靠、行业友好等6大核心价值,150K逆变器多项卓越性能,可满足各行各业的需求。

    华为150K光伏逆变器转换效率最高可达98.8%,极大地提升了项目的发电效率。同时,逆变器的智能电弧防护功能可以在检测到电弧时实现0.5秒的快速关断,极大地减少了火灾风险。对于养殖场的特殊环境而言,这一功能尤为重要,可以有效保障了养殖场的安全运营,为项目的长期稳定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华为智能光伏方案及150K产品的卓越性能,不仅满足了项目的实际需求,更展现了科技创新在推动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展望未来,我们期待更多类似的绿色项目能够涌现,引领农业、能源等多领域向着更加绿色、高效、安全的方向发展。

    华阳新能源作为业内领先的能源综合解决方案供应商是华为智能光伏光储充解决方案核心合作伙伴,致力于发展清洁能源与能源数字化,帮助客户降低用能成本,助力千行百业绿色低碳转型,推动光伏电站建设、储能服务、售电服务、充电桩服务的业务发展。截至目前,累计提供华为智能光伏解决方案超3GW,年发电量30亿度,等效种植1.2亿棵树。

    来源机构: 能源界 | 点击量:0
  • 摘要: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积极推进绿色电力市场建设,搭建绿证交易平台,持续扩大绿证交易规模。自绿证交易开市以来,公司绿证交易平台累计交易绿证6025万张,折合电量602.5亿千瓦时,交易量大幅增长,有力满足企业能耗双控指标及可再生能源消纳责任指标要求,助力西门子、微软、安盛等数十家全球500强企业绿色电力消费,满足全球产业链绿色低碳发展需求,带动全球绿色电力生产消费。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紧密围绕国家“双碳”目标,积极开展电力市场宣传服务提升活动,广泛开展绿电绿证服务宣传,多措并举推进绿色电力市场建设。组织上海公司开展碳博会绿电绿证签约和绿色电力消费清单发布活动;组织北京公司通过“电”亮零碳活动,发布10家2023年北京市绿电消纳责任领跑者企业名单;组织天津、上海、江苏公司建立绿电绿证服务站,安排专人服务企业绿证交易需求,有力提升市场主体绿色电力消费服务体验;通过深入调研市场绿证需求,组织各省级交易中心通过多种方式调研市场主体绿证购买意向、购买用途和意见建议,为推广绿证制度、强化绿证功能、提高绿证社会认可度发挥了重要作用。

    从售方看

    29个省(区、市)参与了绿证交易,其中吉林绿证售出量最大,达887万张,占15%,其次为黑龙江售出绿证735万张、占12%,甘肃售出绿证523万张、占9%。

    从购方看

    29个省(区、市)参与了绿证交易,其中上海绿证购买量最大,达1652万张,占27%,其次为青海购买绿证1313万张、占22%,浙江购买绿证1015万张、占17%。

    分行业看

    22个行业参与了绿证交易,其中售电公司代理购买绿证量最大,达3159万张,占52%,其次为电力供应购买855万张、占比14%,制造业购买354万张、占比6%。

    从购方主体看

    绿证购买数量排名前五的市场主体分别是浙江浙能能源服务有限公司、上海申能电力销售有限公司、上海上电售电有限公司、华能上海石洞口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下一步,公司将按照国家有关部门工作部署,优化绿证交易机制,进一步丰富交易品种,扩大绿证交易规模,推广建设“绿电绿证服务站”,积极推进绿证核发全覆盖,构建绿色电力消费核算体系,加快推进绿证领域系列国际国内标准制定,助力国家“双碳”目标实现。


    来源机构: 能源界 | 点击量:0
  • 摘要:

    6月20日,国家能源局发布5月份全社会用电量等数据。

    5月份,全社会用电量775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2%。从分产业用电看,第一产业用电量11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3%;第二产业用电量530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8%;第三产业用电量141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9%;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92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5%。

    1~5月,全社会用电量累计3837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发电量为36570亿千瓦时。从分产业用电看,第一产业用电量49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7%;第二产业用电量2536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2%;第三产业用电量691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7%;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559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9%。

    来源机构: 能源界 | 点击量:0
  • 摘要:

    从山东莱州传来喜讯,由中煤建设集团三处施工的山东黄金三山岛金矿副井突破1586米,刷新了由他们自己创造的纱岭金矿主井1551.8米的亚洲最深立井纪录,彰显了“中煤深井”品牌的硬核实力。三山岛金矿副井工程井筒净直径10.5米,设计井深1915米,建成后将是亚洲最深立井。该副井掘砌深度超过1551.8米后,我国深立井施工已进入全新领域,没有可借鉴的先例,每向下掘砌一米,都是对深地的探测。立井施工智能化管控平台

    开工以来,施工团队坚持技术先行、创新先导,与中国矿业大学合作研制国内首个可满足井深1800-2500米施工需求的VIII型凿井井架,发明创造基于BIM、物联网、AI、数据分析等立井施工智能化管控平台,通过了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申请,研发投用了5.5米矿用提升机、50吨稳车、8立方吊桶等大型设备。施工过程中,通过物探、钻探相结合进行超前探水,采用与机械化作业线相配套的立井混合施工工法和光面爆破技术,结合双联液压伞钻打眼、2台电动挖掘机配中心回转抓岩机装矸作业以及整体金属刃脚下行模板砌壁技术,形成超深凿井最优施工技术方案。依托先进设备、技术和控制平台,该项目于开工后第1年就实现连续3个月施工破百米佳绩,先后于2023年6月、2024年5月突破1000米、1500米大关。井下挖掘机、抓岩机配合作业

    进入1500米后,地质条件更为复杂,地压地温大幅升高,各种风险明显增加,给施工带来极大挑战。施工团队针对各种灾害制定超前防控措施、施工工艺和支护方案,以大型制冷设备及新型支护材料改善作业环境,以多种探测方式准确预判岩层裂隙发育及破碎带情况,以新研优质注浆材料解决注浆难题,以优化超深凿井施工技术方案保证施工效率,掘砌深度顺利突破了亚洲最深立井纪录,标志着超深矿井建设技术研发已取得新突破,矿井建设配套设备、技术水平和施工能力已达到新高度。

    按照施工计划,该矿井随后将进行为期两个月的井筒工作面探水注浆作业和马头门施工,此后井筒继续掘砌,继续向目标深度1915米挺进。

    中煤建设集团作为矿山建筑行业的国家队,始终胸怀“国之大者”,践行央企责任担当,累计施工超千米井筒33个,1341.6米的国内煤矿最深立井河北磁西一号矿副井、1527米的新城金矿项目主井、1551.8米亚洲最深立井纱岭金矿主井等项目为超深立井代表性工程,施工的高黎贡山隧道1号竖井井深764.74米,打破国内铁路竖井最深纪录,印度SK铅锌矿立井深度1051.5米,为印度矿山行业最深立井井筒,“中煤深井”金字招牌享誉海内外。

    来源机构: 能源界 | 点击量:0
  • 摘要:

    6月20日,中国海油发布消息,由我国自主研发的首个海洋油气完井工具“智慧工厂”在天津投产,标志着我国高端海洋完井工具制造产业全面走向智能化,对提高复杂构造油气田生产效率、缩短油气田建设时间、延长油气田开采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完井工具的“关键性”作用

    完井是钻井作业的最后环节,是确保油气顺利流出地下岩层、输送至地面采集的关键工程技术。完井工具能够根据油气层地质特性,在井底建立油气层与油气井井口之间的合理连通渠道,保障井下油气通道畅通,实现油气田安全、高效生产。

    “海弘”取意油气开采“流动畅通”

    本次建成的“智慧工厂”位于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我国油气行业首个完井工具制造的智能化、柔性化整装基地,投产后将用于“海弘”完井工具的智能化生产。

    “海弘”是中国海油自主研发的高端完井系统,取意油气开采“流动畅通”。“海弘”攻克了特种橡胶材料、高压气密结构、极端环境工具可靠性等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推动实现了新制造、新产品、新服务,可覆盖海上油气田全部完井技术需求,已在国内海陆油气层,以及东南亚、中东、北美、中亚等海外区域实现产业化应用,产品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在渤海稠油开采过程中,“海弘”完井工具在350摄氏度、21兆帕的高温高压环境下承受住了8个轮次的冷热交变,产品性能可靠、应用效果优良。中国海油天津分公司工程技术作业中心总经理刘宝生介绍说,“海弘”完井工具智慧工厂的投产,能够大幅提升高端完井工具自主化产业能力,有效保障深水深层、高温高压等复杂油气藏实现高质量开发。

    完井工具“智慧工厂”,能实现自动化、定制化生产

    完井工具具有井下长期工作可靠性要求高、应用场景多样化、定制化需求多等特点,严重制约了高端完井工具的产业化发展。中国海油通过多年制造工艺技术积累,自主设计建造了多种生产专用机器,同时定制开发了数百种上千道自动化运行程序,向新向质打造完井工具智慧工厂,集成了重载高精定位、多维传感融合、视觉识别自动捕捉等多项尖端技术,能够满足多种完井工具产品的自动化、定制化生产。

    中海油服董事长、首席执行官赵顺强表示,“海弘”智慧工厂建成了完井工具“技术研发、工具制造、实验测试、现场服务”全产业链条,推动我国完井业务综合实力跻身全球第一阵营。中海油服将坚持技术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培育新质生产力,解决行业发展难点痛点,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建设海洋强国贡献新的更大价值。

    来源机构: 能源界 | 点击量:0
  • 摘要:

    6月20日,国内首台采用66千伏干式变压器的陆上风电机组在安徽阜阳风光储基地项目成功并网,为国内陆上风电集电系统应用带来新的发展与突破。66千伏外置干式变压器

    项目建设管理团队大胆创新、勇于探索,按照“35千伏+66千伏”集电线路混排方案进行设计,降低线路有功损耗的同时,实现线路最大化利用,大大提升了风电场的电能送出效率。

    科技赋新能,创新向未来。本次风电机组的成功并网,为我国陆上风电场66千伏电压等级系统的广泛应用积累了宝贵经验,为多种形式风电场集电系统的进一步探索和创新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参考依据。

    来源机构: 能源界 | 点击量:0
  • 摘要:

    近日,平江抽水蓄能电站“平江号”TBM圆满出洞,工程迎来重要施工节点——厂房排水廊道工程顺利贯通,为电站工程推进树立了新的里程碑。

    TBM掘进技术是目前世界上最为先进的隧道开挖方法,相对于传统钻爆法等施工方法具有快速、优质、安全、经济、环保等显著优点。“平江号”TBM应用于平江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排水廊道,掘进总长度3125.66米、开挖断面3.63米、开挖石方32331.4立方米,掘进中包含17个30米转弯,1个60米转弯半径,2个180米转弯,为抽水蓄能电站首个螺旋独头掘进最长项目。

    排水廊道是地下厂房系统工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分为上、中、下三层,排水廊道通过竖向排水孔及排水、集水廊道连接上、中、下层,排水廊道间设置对穿排水孔,形成排水帘幕。地下厂房内的渗漏水、机组检修水引至管道廊道下部集水廊道后,通过自流排水洞排出厂外。

    工程施工中,平江项目部精心谋划、科学组织、积极协调,严格控制掘进参数、根据断层破碎带的规模,合理调整掘进速度和出渣量,及时增加临时支护排除危石,确保良好围岩下快速掘进,断层、涌水、软弱等不良地质段时安全较快地顺利通过。面对围岩强度较高,洞室埋深较大的特质,项目部通过向隧道掌子面及隧道洞壁进行喷水或钻孔向岩体内部高压注水,缓释围岩压力、超前钻孔、纵向切槽、加固围岩等方式有效防治局部岩爆。

    接下来,平江项目部将继续不断推动绿色智慧电站建设、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助力实现国家抽水蓄能快速发展,加速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来源机构: 能源界 | 点击量:0
  • 摘要:

    6月20日,装机78兆瓦的华新光伏电站自配储能项目在天津市蓟州区正式投运,这是天津市首个110千伏“光伏电站自配储能”项目。


    据了解,该项目依托蓟州区天津金鹏铝材制造有限公司厂房屋顶建设光伏、储能两大模块,占地面积70余万平方米,总装机容量为78兆瓦。并网投运后,预计年发电量约9400万千瓦时。

    来源机构: 能源界 | 点击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