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您好!欢迎您进入科技信息监测服务平台!登录 | 注册  帮助中心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编译报道
  •  分类浏览
  • 摘要:

    2024年3-4月,美国地质调查局发布通知,寻求降低滑坡风险和地震灾害研究的提案。
    降低滑坡风险提案由美国地质调查局滑坡灾害计划(LHP)提供资助,要求提交的申请能够有效推动以下工作:①推进滑坡灾害绘图和评估;②改善滑坡灾害规划和协调;③改善滑坡灾害信息的传播和有效性,减少损失。
    地震灾害科学研究提案由美国地质调查局地震灾害计划(EHP)提供资助。EHP鼓励提交新想法,提供更及时、更准确的地震信息、更好地描述地震源并减少地震灾害和风险评估的不确定性。美国地质调查局还寻求有助于减轻地震损失并更好地向公众宣传地震和地震安全的建议,例如地震预警或其他有助于降低风险的科学努力。每年,美国地质调查局都会邀请高校、州和地方办事处、非营利组织、私人机构、工程师和外国组织等提交创新的地震科学研究提案。

    点击量:0
  • 摘要:

    粒状材料常见于各种工业应用(如水泥、药品、粮食)和自然界(如岩石、沙、雪、土壤)。由于颗粒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可以以类似固体和类似流体的状态存在,因此颗粒材料并没有单一的构成方程,人们对其复杂行为的理解还不够全面。工业和自然环境中的颗粒流通常会出现“颗粒偏析”现象,颗粒会根据物理特性(大小、形状、密度)发生分离,从而干扰工业应用(水泥搅拌、医药和食品生产),并从根本上改变地球物理流(山体滑坡、泥石流、火成岩流、河床)的行为。因此,研究人员从颗粒形状对颗粒动力学影响的角度出发,揭示了颗粒形状是如何影响工业和地球物理流中的颗粒分离的。
    研究人员基于数值实验,研究了颗粒形状如何影响干湿流动中的颗粒偏析现象。为了将前者分离出来,研究人员比较了在旋转滚筒中单独由球体组成的干燥、双分散混合物与由球体和立方体组成的混合物。结果表明,虽然偏析程度通常会随着粒径比的增大而增加,但与只有球体的情况相比,立方体的存在会降低偏析程度。此外,研究发现,每种粒度的偏析程度因其形状而异,反映了当较小的颗粒为立方体或球形时流动性的差异。研究人员在剪切力驱动的流体-颗粒耦合流(如模拟河床)的模拟中也发现了类似的动力学现象,证明了这种现象并非旋转滚筒所独有。然而,与干燥系统不同的是,研究人员发现当存在立方体颗粒时,偏析程度增加,流体阻力效应会从本质上改变偏析趋势。研究结果最终表明,干湿流动中相互竞争的形状诱导偏析模式与粒度控制无关,这对许多工业和地球物理过程具有启示意义。
    本文通过比较相同容积比和不同形状组合颗粒的旋转滚筒结果,展示了一种从粒度差异中分离出颗粒形状作用的方法,对控制工业中的颗粒分离、预测破坏性地球物理流的行为以及了解河流和风吹沙丘中的沉积物动力学具有重要意义。未来的研究中可以使用这种方法来检查不同的形状、两种以上颗粒类别的混合物,并了解我们的结果是否适用于具有不同旋转速度和填充水平的旋转滚筒。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

    点击量:0
  • 摘要:

    颗粒物质的粘滑不稳定行为(stick-slip instability)是地震学、滑坡学和颗粒物理学的国际热点交叉研究领域。地震断层带及滑坡滑带均由颗粒物质组成,其粘滑不稳定特性直接控制断层及滑坡的启滑。相关研究对深入认识快速和慢速地震及滑坡的形成机理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快、慢速滑移作为粘滑过程中两种不同的失稳破坏模式,其物理机理缺乏系统的高时间分辨率实验研究,从而限制了相关物理机理的揭示。以往研究通过同震应变张量,观测到断层滑移膨胀行为(dilatancy)。然而实验室快速滑移事件却表现出压缩行为(contraction),这造成了几十年来实验室研究与野外观测不一致的学术争议。
    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滑坡动力学团队在传统粘滑实验的基础上,自主研发了高时间分辨率位移、声发射、应力同步采集系统,实现了粘滑过程高精度多通道同步采集(采集频率最高10 MHz)。基于此系统,发现了快速滑移具有膨胀性,从而使实验室观测与现场地震观测符合,解决了几十年的学术争议。研究还发现快、慢速滑移事件具有相似的声发射频谱,表明两种滑移事件具有相似的物理过程。
    研究团队对粘滑过程的快、慢速滑移事件进行高精度分辨率同步采集,发现快、慢速滑移事件具有相似的膨胀性,揭示了快、慢速滑移事件的物理机理,本研究成果对理解断层错动以及滑坡启动的物理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

    点击量:0
  • 摘要:

    与废水处理、地热能开发利用和二氧化碳存储等工业活动相关的流体诱发地震受到科学界的广泛关注。在各种长度的自然断层中,表面粗糙度普遍存在。尽管大量研究强调了断层几何在构造地震动力学中的重要作用,但断层粗糙度是否以及如何影响流体诱发的地震活动性仍然难以捉摸。来自GFZ、挪威奥斯陆大学的学者通过室内实验和数值模拟,研究了断层几何形状和应力非均质性对流体诱发断层滑动和相关地震活动特征的影响。
    研究人员在含光滑或粗糙断层的富石英砂岩样品上进行流体注入实验,发现几何粗糙度减缓了注入引起的断层滑动,降低了宏观滑动速度和断层滑动弱化速率。应力非均质性和粗糙度控制着注入诱发的声发射(类似于天然地震)的震源分布、频率-震级特征和震源机制。作者强调了断层粗糙度和应力非均质性在调节从无震滑动到地震滑动过渡中所起的关键作用,当受到增加的流体压力时,导致在高应力周围局部发生大型诱发事件。与注入诱发的声发射均匀分布的光滑断层相反,粗糙断层上的滑动产生的声发射具有明显的非双偶源机制。研究发现,这些声发射集群发生在高应力尖端周围,这些地方的诱发局部滑移率较高,同时伴随着较低的古腾堡-里希特b值。流体注入首先通过缓慢的地震滑动重新激活断层斑块,只引起少量和小的地震事件,然后渐进的局部化最终导致大的诱发事件。
    GFZ地质力学和科学钻探部门的负责人Marco Bohnhoff教授说:“这项研究对诱发地震有重要意义:这意味着当实时监测流体注入时,可以在更大的诱发事件发生之前识别这种局部过程,从而避免它们”,实现对失控事件的预测。这项研究是最近开始的一项研究计划的一部分,该计划旨在更好地预测地质储层诱发的地震,并最终预测大型灾难性自然地震。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

    点击量:0
  • 摘要:

    随着我国“一带一路”、CZ铁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逐步实施,急需建设大量公路铁路隧道、超长水工隧洞、矿山巷道等。TBM(全断面隧道掘进机)以其快速、高效、环保、智能化等独特优势成为长大隧道(隧洞、巷道)建设的最佳选择和必然发展方向。然而,自TBM诞生至今已有百年,机械刀具破岩模式从未改变,导致传统TBM的掘进效率已达到瓶颈,从技术上再无显著提升空间。因此,在不改变传统TBM主体结构框架的基础上,通过把传统刀盘刀具机械破岩与水力、激光等技术组成联合破岩方式,研发新型高效的联合破岩技术,实现我国TBM破岩方式“从0到1”的技术创新,成为解决当前TBM高效快速破岩难题的重大突破点。
    对此,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岩体工程多场耦合效应团队开展了新型水力联合破岩技术研究,取得的主要研究进展包括:研制了高围压水力联合线性破岩试验系统,可开展30 MPa围压条件下的常规类型滚刀、多技术预处理以及水力联合的线性切削破岩试验;揭示了“两侧水刀预先切槽+中间刀/齿滚压破岩”联合破岩机制,揭示了切槽深度控制下的3种破岩形态:欠深度切槽,充分深度切槽以及过深度切槽,确定了切槽深度“可行的”最优区间;开展了不同岩性、刀具类型、槽深、槽间距、贯入度等参数影响的线性切削破岩试验,提出了“切多深、破多深”的最优破岩效果的参数优化匹配技术;开展了不同岩性纯水、磨料的高压水射流切槽试验,获得了高压水射流切槽影响因素及规律,建立了重复切割深度预测模型,并基于此提出了刀盘布局设计方法。
    相关研究成果发表论文7篇,申请发明专利50项(已授权12项,其中1项美国发明专利)、授权实用新型专利20项。

    来源机构: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 点击量:0
  • 摘要:

    据南方电网广东电网公司2日消息,2024年7月1日12时43分,内地向澳门供电负荷首次突破百万千瓦,为103.7万千瓦,创下历史新高。粤澳电力实现联网40年来,内地对澳门累计供电量超过730亿千瓦时。 

    据了解,今年以来,澳门经济复苏强劲,加之入夏后气温升高,用电负荷增长明显。为此,南方电网广东电网公司持续优化供电网架结构,进一步开展对澳输电通道核心变电站间连接线路的电缆化改造,不断提升内地对澳门供电能力和防灾抗灾能力。 

    今年是粤澳电力实现联网40周年。经过40年合作发展,联网通道发展为“北、中、南”三通道共8回220千伏主供线路、4回110千伏备用线路的网架格局,南方电网对澳门最大输电能力提升至170万千瓦,为澳门社会经济发展、深化粤澳合作提供坚强能源保障。2023年内地对澳送电年供电量有53.27亿千瓦时,占澳门全社会用电量的九成。 

    据悉,近年来,南方电网公司与澳门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不断深化粤澳电力合作,通过开展绿色电力证书交易,建设横琴数字零碳岛共享实验室,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的清洁能源发展和应用。

    来源机构: 中国能源网china5e | 点击量:0
  • 摘要:

    据南方电网广东电网公司2日消息,2024年7月1日12时43分,内地向澳门供电负荷首次突破百万千瓦,为103.7万千瓦,创下历史新高。粤澳电力实现联网40年来,内地对澳门累计供电量超过730亿千瓦时。 

    据了解,今年以来,澳门经济复苏强劲,加之入夏后气温升高,用电负荷增长明显。为此,南方电网广东电网公司持续优化供电网架结构,进一步开展对澳输电通道核心变电站间连接线路的电缆化改造,不断提升内地对澳门供电能力和防灾抗灾能力。 

    今年是粤澳电力实现联网40周年。经过40年合作发展,联网通道发展为“北、中、南”三通道共8回220千伏主供线路、4回110千伏备用线路的网架格局,南方电网对澳门最大输电能力提升至170万千瓦,为澳门社会经济发展、深化粤澳合作提供坚强能源保障。2023年内地对澳送电年供电量有53.27亿千瓦时,占澳门全社会用电量的九成。 

    据悉,近年来,南方电网公司与澳门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不断深化粤澳电力合作,通过开展绿色电力证书交易,建设横琴数字零碳岛共享实验室,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的清洁能源发展和应用。

    来源机构: 中国能源网china5e | 点击量:0
  • 摘要:

    据安徽省能源局消息,5月份,全省能源供需形势平稳有序,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持续推进。

    全社会用电需求增速强劲。5月份,全社会用电量276.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2%;1—5月,全社会累计用电量1372.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5%。截至5月底,全社会累计发电装机1.14亿千瓦,当月新增发电装机154万千瓦。

    电煤库存保持高位。5月份,全省煤炭产量869.3万吨,日均产量28万吨。截至5月底,36家省调主力电厂电煤库存571.6万吨,存煤可用天数接近25天。

    天然气需求加速释放。5月份,天然气消费量9.3亿方,同比增长20.8%。

    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快速增长。5月份,全省新增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101万千瓦。截至5月底,全省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到5236万千瓦,占全社会发电装机的比重提升至46.1%。

    来源机构: 中国能源网china5e | 点击量:0
  • 摘要:

    7月2日,在珠江口盆地,随着最后一根钢桩打入海底,西江30-2B钻采平台导管架海上安装工作全部完成。这是我国首次成功实现海洋平台导管架关键设备全面国产化,标志着我国海洋石油工程装备国产化进入全新阶段。

    中国海油深圳分公司深水工程建设中心副总经理高爽说,导管架平台是全球应用最广泛的海洋油气生产设施,导管架相当于“地基”,用于支撑海上油气平台的庞大身躯与巨大吨位。长期以来,我国导管架的灌浆系统、吸能器等关键设备依赖进口,不仅增加项目投资成本,还限制了我国海洋石油工程的发展速度。

    “西江30-2B平台导管架成功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实现了导管架隔器、夹桩器、注水放空系统、灌浆系统、吸能器在内的全套设备的国产化,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提升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高爽说。

    据介绍,西江30-2B平台导管架为8腿12裙桩固定式平台导管架,共设有5个水平层,工作水深约98米,导管架高达111米,通过12根139米长的钢桩牢牢固定在海底,总重量约11500吨。(记者印朋)

    来源机构: 中国能源网 | 点击量:0
  • 摘要:

    7月1日13时35分,海阳核电3号机组核岛首台蒸汽发生器顺利吊装就位。

    蒸汽发生器是核电机组一、二回路的枢纽,将堆芯产生的热量转换为蒸汽,通过主蒸汽管道输送到常规岛,推动汽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每台机组包含两台蒸汽发生器,单台直径约5.6米,长度约24.3米,净重约667吨,是核岛反应堆主回路中单体最重、体积最大的主设备。

    从蒸汽发生器到场时的水平状态到吊装就位,需要经过水平吊装、旋转、翻转竖立、吊装就位、精确对中一系列过程。山东核电及各参建单位始终坚持“一次就把事情做好”的工作理念,周密策划,精心准备,采用激光三维测量建模技术对蒸汽发生器就位位置进行模拟分析,开展蒸汽发生器吊装工作沙盘推演,通过建立每日碰头会制度,提前梳理各项先决条件,逐项核对查验,吊装过程中严格把控现场安全和质量,最终顺利实现蒸汽发生器精准就位。

    蒸汽发生器的吊装就位,为核岛反应堆主回路的贯通和反应堆厂房的封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来源机构: 能源界 | 点击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