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您好!欢迎您进入科技信息监测服务平台!登录 | 注册  帮助中心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编译报道
  •  分类浏览
  • 摘要:

    在刚刚过去的端午节假期,海外大宗商品市场出现剧烈波动。作为今年以来领涨的三大龙头,黄金、白银、铜期货价格全线回调,COMEX黄金、LME铜主力合约假期分别下跌2.81%和2.61%,COMEX白银跌幅高达5.13%。


    退潮情绪也传递至国内市场。期市方面,上海期货交易所的沪金、沪银、沪铜主力合约昨日分别下跌3.14%、6.08%和2.30%。股市方面,A股周期类板块昨日大跌,贵金属、工业金属、石油石化、航运板块跌幅居前。

    对于本轮“超级大宗周期”的成色,业内存在较大分歧。有观点认为,虽然供给紧缺预期卷土重来,但基于需求因素和库存条件综合判断,“超级周期”可能仍欠火候。展望下半年,商品市场定价可能继续围绕地缘冲突等不确定性风险展开。

    大宗商品市场高位回调

    6月以来,全球大宗商品市场整体高位调整,且回调幅度正不断扩大。

    当地时间6月7日,美国公布远超预期的非农就业数据,导致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集体杀跌。贵金属跌幅尤甚,COMEX黄金、COMEX白银主力合约分别重挫3.34%和6.69%,双双创下今年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

    具备较强金融属性的铜价也应声下挫,LME铜主力合约当日下跌3.95%,自5月下旬见顶以来已较高位回撤超过12%。LME发布的数据显示,目前伦铜库存已增至8个多月新高,一方面显示产业链供需结构并不紧俏,另一方面也打消了此前市场对于逼仓风险的担忧。

    除了传统大宗商品外,此前因海外补库周期提前而不断攀升的航运价格也出现松动。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挂牌的集运指数(欧线)期货昨日深度调整,主力合约EC2408下跌5.17%,EC2410、EC2412等远月合约跌幅超过10%。

    期货市场的资金退潮情绪也传递至股票市场。昨日,贵金属、工业金属、石油石化等周期类板块领跌A股。

    短期催化因素生变

    美联储降息、投机资金力量、地缘政治局势,构成前期推动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三大短期因素。但在6月以来,这三大因素都发生了变化。

    美联储降息方面,美国日前发布的非农数据直接导致大宗商品价格快速下挫。美国劳工统计局数据显示,美国5月非农就业人口增加27.2万人,预期增加18.5万人,前值增加17.5万人。美国5月失业率为4%,预期为3.9%,前值为3.9%。

    国信期货研究咨询部主管顾冯达向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本次市场反应更多集中在非农数据引发的美国通胀担忧上,降息预期受到严重打击。目前,市场对美联储“7月首次降息”的预期几乎破灭,对美联储9月降息25个基点的预期降至46.7%,较非农数据公布前有所下降。

    投机资金方面,随着库存上升、持仓量下降,此前在海外铜、白银期货市场的逼仓风险显著释放。以铜市场为例,目前LME铜库存增至8个多月新高,上期所沪铜库存增至4年多新高,显著缓解了此前因可交割货源不足导致的逼仓风险。

    昨日,上期所沪金、沪银、沪铜期货均是“减仓下跌”,沪金、沪银主力合约单日减仓幅度均超1万手。“正常来说,期货市场往往表现为节前资金流出、节后资金流回。本次端午节后多个品种出现反常的减仓回调,显示部分多头资金选择了获利平仓。”顾冯达说。

    地缘局势方面,据新华社报道,联合国安理会6月10日通过第2735号决议,呼吁在加沙地带实现“立即、全面和彻底”停火,以尽早结束已持续8个月的巴以冲突。

    “超级周期”仍欠火候

    拉长维度看,对于本轮“超级大宗周期”成色,业内产生了一定分歧,主要关注点在于需求增长的持续性以及短期过度投机带来的超涨风险。

    作为商品市场的一贯多头,高盛在多个场合均提到“超级周期”的概念。比如在去年5月举行的上海衍生品市场论坛上,高盛银行总部董事总经理、金属研究主管Nicholas Snowdon表示,大宗商品已经进入新的超级周期。

    今年5月,高盛进一步唱多大宗商品,并提出“5D牛市趋势”指标,认为这些趋势将为大宗商品带来结构性机会。

    但也有不少机构持怀疑态度。6月10日,中金公司发布大宗商品市场下半年展望报告,认为就今年下半年而言,大宗市场“超级周期”可能仍欠火候。

    中金公司表示,商品基本面的确定性方向或已被相对充分定价。如果长期看,大宗商品现货基本面有可能逐步进入结构性短缺,以能源通胀作为“导火索”的超级周期也并非遥不可及。但就2024年来看,大宗商品基本面仍是以分化为主,部分商品存在短缺预期。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认为,中长期来看,预计美国名义利率的回落将推动金价上涨,但受到地缘政治风波和投机性力量的影响,金价短期内存在超涨的风险。铜是商品市场金融属性最强的品种之一,短期受投机资金影响,铜价走势和金价高度一致,因此也可能存在超涨风险。

    来源机构: 中国能源网 | 点击量:0
  • 摘要:

    日前,在2024中国新型储能产业创新联盟年度大会上,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发布的《中国新型储能发展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指出,从电力供需形势和未来常规电源发展来看,加强电力供应体系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点任务,新型储能将成为电力供应保障性支撑体系建设的重要补充。

    《报告》显示,2023年以来,我国新型储能规模快速增长,各类技术多元发展,创新示范应用陆续落地,产业发展不断完善,标准体系日益健全,政策体系逐步形成。截至2023年底,全国已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3139万千瓦/6688万千瓦时,平均储能时长2.1小时,近10倍于“十三五”末装机规模,新型储能装机规模提前两年完成规划目标。其中,2023年全年新增装机约2270万千瓦/4878万千瓦时,较2022年底增长约260%。

    《报告》认为,作为促进新能源消纳的重要手段,预计在“十四五”末及“十五五”期间,新型储能可凭借建设周期短、布局灵活、暂态调节能力强等优势,成为应对新能源大规模并网和消纳的重要手段。从技术路线来看,预计未来以储能时长4小时及以上的长时储能将成为储能行业发展的主力军。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新型储能产业创新联盟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王成山表示,过去一年,我国新型储能产业蓬勃发展,技术多元化趋势明显,政策扶持力度加大,支撑新型电力系统构建的能力不断增强。

    王成山表示,建议加大科研投入,推动跨学科融合,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升新型储能技术的综合性能和经济性;加强产业链协同,推动新型储能技术与风光发电、电动汽车等产业深度融合,形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良好局面;结合市场需求,开发丰富多元的应用场景,推动发电侧、电网侧、用户侧创新应用,促进发挥多元价值;建立多学科交叉的储能人才教育体系,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为新型储能发展提供人才基础和创新支撑。

    “建议强化创新驱动,推动新型储能技术迭代升级,聚焦技术研发、产品创新和产业孵化,为技术持续进步提供人才保障;强化绿色低碳,推进绿色环保的储能体系建设,推动建立绿色储能标准体系,加强对绿色储能项目认证与推广,激发更多绿色技术创新与应用;强化数字智慧,提升新型储能系统集成与运营效率,推动储能行业向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升维;强化共享融合,增强企业间在信息、技术、产品、服务、管理上的共享,改善新型储能项目落地实施的发展环境。”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新型储能产业创新联盟专家委员会理事长宋海良说。


    来源机构: 中国能源网china5e | 点击量:0
  • 摘要:

    日前,由中国能建广东院牵头开展的中国能建重点研发项目——热核聚变发电岛概念设计研究项目顺利通过专家结题评审。该研究项目是在中国自主设计研发的热核聚变实验堆基础上,在工程应用领域展开的一次重要探索与尝试,具有开创性意义。

    热核聚变是一种核反应的形式,即氢原子核(氘和氚)结合成较重的原子核(氦)时放出巨大能量的过程。如能使热核反应约束在一定区域内,根据人们的意图有控制地产生和进行,即可实现受控热核反应。太阳产生能量的过程,其实就是热核聚变的过程,因此,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项目又被形象地称为“人造太阳”。该实验堆项目一旦成功,人类将有望获得最清洁且取之不尽的能源。

    目前,中国以开发聚变能源为目标,采用超导托卡马克技术路线。按照计划,中国将于2035年建成中国聚变工程实验堆——CFETR ( China Fusion Engineering Test Reactor),调试运行并开展物理实验,到2050年开始建设商业聚变示范电站。因此,现阶段对热核聚变发电开展前期技术探索,具有十分重要的前瞻性意义。

    2021年底,中国能建热核聚变发电岛概念设计研究项目正式立项。该研究项目由广东院牵头,东北院、华东院和中国科学院等离子物理研究所共同参与,主要探索热核聚变输出与发电机组输入之间的匹配问题,以及热核聚变不同设计参数下常规岛发电技术方案的可行性。

    课题组通过深入开展一系列关键技术研究,结合中国自主化聚变堆CFETR能量输出特性和设计特点,提出通过储能缓冲系统稳定核聚变能量输出的解决方案,为稳定发电、供热创造条件。同时,针对储能形式、储能介质、运行模式、系统设计和设备选型等内容进行研究探讨和经济性评估,提出了一套经济可行的热核聚变发电、供热常规岛技术解决方案,为未来核聚变工程应用奠定基础。

    来源机构: 能源界 | 点击量:0
  • 摘要:

    新冠肺炎疫情之后,希腊制定国家经济复苏计划,旨在推动能源改革、数字化和现代化,作为计划的一部分,希腊试图实现可持续的给排水管理,确保居民获得清洁的饮用水。根据欧盟相关法案,到2022 年年底,所有欧盟成员国都需要建立相关系统,以确保自来水的卫生和清洁,同时还需要清除自来水中的微塑料、有毒化学物质和危险微生物,并评估供水基础设施的渗漏率。希腊每年因供水渗漏问题损失约 26% 的水资源,导致该国的家庭饮用水消耗量远超欧盟其他国家。

    马其顿西部城市科扎尼的供水和污水处理公司 DEYAK 是供水系统改革的引领者。DEYAK 对科扎尼水务系统的改进始于 1985 年,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扩建了供水网络,最终为市内和周边地区的 63 个居民点提供了供水服务。通过与 ReonHydor 和 Tech-Go-Round 合作,DEYAK 正在采用新型技术解决方案来优化供水管理,减少浪费,并确保向科扎尼的 6 万人口提供可靠的饮用水。Tech-Go-Round 公司所有人 Dimitris Papailiopoulos 表示:“科扎尼为希腊其他公用事业公司创建供水系统树立了典范。规模较小的水务局相对更容易引进这种创新技术,但像雅典水务局这样的大型水务局,如果要引入新技术,需要做很多准备工作,甚至可能要花上几年时间才能完成安装。”

    鉴于供水系统中出现了大面积管网漏损问题,DEYAK 认识到必须改进由人工对科扎尼供水系统进行监测的旧方法。“所有的工作都是手动完成的,因此管网漏损的问题很严重。水质定期由人工进行检测,但这项工作其实可以进一步改善。”Papailiopoulos 表示。在过去的 12 年中,该供水系统已经进行了一些技术升级,包括实行 DMA 分区管理以减少无收益水 (NRW) 和进行压力管理。同时,DEYAK、ReonHydor 和 Tech-Go-Round 试图创建综合数字孪生模型,实现科扎尼供水系统的数字化和自动化。他们着手开发动态的三维水力模型,以简化水质监测流程并优化系统性能。

    不过在实施数字化监测方法之前,他们需要进行整体的测绘评估工作,之后生成整个供水系统的三维网络模型。等测绘工作完成后,下一步需要利用数字传感器实施水网监测、数据采集 (SCADA),以测量水压、流量和水质。不过,各个供应商和水务公司使用的不同监测设备和软件是否能相互连接且兼容是一项挑战。为了在互连数据环境中生成精确的数字孪生模型,以便全面深入了解供水系统,DEYAK 需要数据可互用的开放式水力建模和分析软件。Konstantinos Gkonelas 是 ReonHydor 的合伙人,也是水力学和供水专家,与 Tech-Go-Round 有合作,他表示:“设备的接口和信号需要连接数字孪生模型,以便能够在适当的时间从所有数据中获得所需的数据分析。”

    供水管理具有动态特性,因此非常适合采用数字孪生技术。Gkonelas 表示:“涉及到水相关的问题,就不存在所谓的固态或静态环境。供水模型应该是动态且灵敏的,甚至能够实时反映系统变化,从而尽可能优化供水管网的功能,这是数字孪生可以助力实现的。”项目团队利用 Bentley 的 OpenFlows 应用程序开发了数字孪生模型,将来自不同软件和传感器的数据整合到互连数字化环境中。通过 Bentley 的解决方案,DEYAK 可在统一的平台上查看 SCADA 系统收集的数据,更直观地进行评估,并针对潜在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方案做出更准确的决策。

    Gkonelas 表示:“数字孪生技术帮助我们获得洞察,以改善整个供水管网的性能和运营。”利用 Bentley 的开放式水力数字孪生技术,可在单一模型内对科扎尼的供水管网进行实时、综合的动态模拟,从而执行风险评估并进一步做出更合理的决策。数字孪生解决方案在符合即将出台的欧盟法规的前提下,能够实现整体管网评估,进而评估供水基础设施的渗漏率,并向用户报告水质和系统性能数据。

    通过 OpenFlows 创建的科扎尼供水系统的数字孪生模型,不仅优化了系统的运营,还节约了环境资源。通过数字化监测设备及自动化工作流程,在避免系统供水流失的同时,还将压力管理的时间减少了40%。他们能够更加及时地识别供水渗漏,随后迅速开展高质量的抢修。Gkonelas 表示:“利用增强应用程序的算法,例如渗漏检测分配,将 DMA 分区中未报告的新渗漏的空间检测时间缩短了 50%。”渗漏管理的改进减少了实际的水资源浪费,流经管网的水量也因此减少了 20%。

    为减少无收益水量,科扎尼针对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了改进:压力管理、维修速度和质量、主动渗漏控制以及资产管理。DEYAK 正利用水力数字孪生模型助力希腊经济的增长、环境倡议的落实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科扎尼居民已经从中受益。水资源流失的减少不仅意味着水电费的下降,还能保证获得可靠清洁的水资源。而几十年后,清洁的水资源可能会成为一种更加稀缺的资源。Gkonelas 表示:“希腊乃至全球的水务公司都将把科扎尼的前沿技术改进视为典范”。

    来源机构: 中国能源网 | 点击量:0
  • 摘要:

    近日,在中国最大浅吃水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蓬勃号”上,100多块光伏发电板里的电子挣脱磁力场流动起来。它们以光为媒,赴绿色之约,每年可提供近9万千瓦时的“绿电”。

    据介绍,“蓬勃号”太阳能发电项目,是蓬莱油田继去年实施中国海油首个混流管道式水轮发电项目之后,又一‘绿电’并网发电示范项目,也是中国海油首个和迄今国内最大规模的海上光伏建筑一体化项目。光伏建筑一体化是将太阳能发电产品集成并作为建筑组成部分的技术。与附着在建筑物上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有所不同,光伏建筑一体化的光伏组件,兼具绿电生产和建筑材料两大功能。实施“蓬勃号”太阳能发电项目,既能使光伏组件在海上设施中具有防雨防晒、保温隔热、隔离噪音等建筑功能,又能充分利用有限空间进一步推动分布式绿色清洁能源的普及使用。

    据了解,“蓬勃号”一橇块房顶分布着6台高压电力变压器,为低中压机、生产水注水增压泵等流程中的关键设备提供电力。该装置顶部和生活区D层舷边增加了太阳能光伏板,充分发挥光伏建筑一体化绿色节能、节约材料和空间资源等比较优势。该项目由147块单硅晶双面双玻高效组件、2个逆变器、1个并网柜等组成,安装面积约320平方米。项目采用“分块发电、集中并网”的方式,坐享“阳光收益”,每年可发绿电9.21万千瓦时,峰值电量可供千余盏荧光灯使用,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81吨,节能减排效益显著。

    “蓬勃号”光伏建筑一体化项目投用为后续太阳能发电项目开展提供借鉴。截至目前,蓬莱油田太阳能发电项目已累计安装面积约800平方米,每天可产生绿电超过470千瓦时。

    来源机构: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 点击量:0
  • 摘要:

    6月5日,山东电力交易中心在国网系统内率先实现了与现货价格相联动的虚拟电厂灵活调节类零售套餐的上线运行。

    山东电力交易中心充分利用新一代电力交易平台和“e-交易”App的技术优势,成功在国网系统内率先推出与现货价格相挂钩的虚拟电厂灵活调节类零售套餐。该零售套餐旨在为虚拟电厂运营商与其聚合资源之间的零售交易提供便捷、高效的解决方案,实现聚合资源关系绑定、零售合同签订以及调节收益分配等全流程的线上化处理。

    该零售套餐通过精心设计的机制,明确了各时段电能量价格与现货价格的联动方式,确保了虚拟电厂运营商与聚合资源在参与电能量调节过程中能够获取合理的收益分配。此举不仅提升了电力交易的透明度和公平性,也为电力市场的健康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来源机构: 中国能源网 | 点击量:0
  • 摘要: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钢铁行业节能降碳专项行动计划》、《炼油行业节能降碳专项行动计划》、《合成氨行业节能降碳专项行动计划》、《水泥行业节能降碳专项行动计划》四大节能降碳行动计划。

    值得关注的是,这四个文件均将氢能作为推动行业绿色转型的重要力量,标志着氢能在我国节能减排战略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1.《钢铁行业节能降碳专项行动计划》

    到2030年底,钢铁行业主要工序能效进一步提升,主要用能设备能效基本达到先进水平,吨钢综合能耗和碳排放明显降低,用能结构持续优化,高炉富氧技术、氢冶金技术等节能降碳先进技术取得突破,行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加快发展低碳冶炼新模式。加快推进氢基直接还原、富氢熔融还原等非高炉炼铁技术攻关,鼓励利用现有高炉开展富氢碳循环氧气高炉低碳冶金。支持有条件的钢铁企业建设工业绿色微电网,加快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高效热泵、新型储能、氢能、工业余能等一体化开发利用。加强钢铁与电力、建材、化工等行业耦合提效,支持利用钢铁副产煤气生产高附加值化工产品,推动以高炉矿渣、钢渣替代水泥和混凝土原辅料,加快焦炉煤气制氢联产液化天然气技术应用。

    加快技术创新。完善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保险政策,支持企业加大对智能化、氢冶炼、绿色化电炉短流程炼钢工艺和装备等研发投入,支持符合条件的钢铁绿色低碳技术装备材料应用。

    2.《炼油行业节能降碳专项行动计划》

    到2030年底,炼油行业布局进一步优化,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占比持续提升,主要用能设备能效基本达到先进水平。炼油行业能源资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生产过程绿电、绿氢消费占比明显提升,炼油行业绿色低碳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推进生产系统节能增效。优化炼油加工流程,推动常减压、催化裂化、重整、焦化、加氢等炼油核心工艺换热网络集成。开展用氢精细化管理,推进供氢单元优化、加氢装置管理和氢气轻烃回收耦合,提高氢气利用效率和配置水平。

    加快用能设备更新和节能技术应用。推广常减压装置减顶抽真空系统节能技术、催化裂化(解)装置低生焦技术、航煤液相加氢技术、微通道技术、高效分离技术,减少加工损失,提高油品收率。

    实施清洁低碳能源替代。积极推进炼油工艺流程再造与新能源耦合体系建设,稳步提高绿氢使用比例。

    加快推进数字化赋能。鼓励规模以上炼油企业建立数字化能源管理中心,应用数据加工、智能机控、数字孪生等专业技术,构建覆盖电力、蒸汽、氢气、燃料气、循环水的数字化能源资源管理平台。

    3.合成氨行业节能降碳专项行动计划

    到2030年底,合成氨行业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占比进一步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生产过程绿电、绿氢消费占比明显提升,合成氨行业绿色低碳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实施低碳原料燃料替代。推进合成氨原料低碳替代,禁止使用高硫石油焦生产合成氨,鼓励可再生能源发电和合成氨企业联营。新建合成氨项目原则上不再新增自备燃煤机组,支持既有自备燃煤机组实施清洁能源替代。推动以可再生能源替代煤制氢,提高绿氢利用比例。

    4.《水泥行业节能降碳专项行动计划》

    加快技术创新。依托科研机构、骨干企业和产业技术创新平台等,加强水泥行业节能降碳关键技术装备攻关,加大氢能、电能煅烧水泥熟料和水泥熟料新型循环悬浮煅烧等技术攻关力度。强化科技创新成果综合评价,将水泥行业节能降碳先进技术装备纳入绿色技术推广目录,加快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应用。

    来源:国家发展改革委

    来源机构: 国际氢能网 | 点击量:0
  • 摘要:

    国际能源网获悉,6月7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快推动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

    通知提出,综合考虑风光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电网接入等条件,合理布局绿氢项目。统筹制氢、储运、消纳等环节,实现与工业产业布局的紧密衔接。支持新能源大基地布局制氢项目,促进新能源消纳。推动风光制氢项目与绿氢应用项目一体化审批和建设管理。

    原文如下: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

    进一步加快推动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

    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自治区各委、办、厅、局,各大企业、事业单位:

    为进一步加快推进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根据国家氢能产业有关政策,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现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提升氢能产业科技创新能力

    (一)加强氢能产业基础研究。支持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积极申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及自治区科技重大专项,开展可再生能源制氢控制快速响应、大规模低成本绿氢制储运等基础研究。以大青山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建设为抓手,推动可再生能源制氢与应用等关键技术研究。

    (二)加强氢能核心技术创新。深入实施科技“突围”工程,加大政府研发投入力度,组织实施一批填补氢能产业核心技术空白的研发项目,重点在上游制备、中游储运、下游应用及装备制造等方面探索降低生产成本的新路径。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以产业前沿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为导向,大力支持制氢企业与氢能装备企业“链链合作”,加快绿氢制储运用各环节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三)支持氢能新技术推广应用。大力支持氢能产业重大技术装备和材料申报国家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重点新材料应用示范、绿色技术等专项。以科技创新驱动氢能产业提档升级,大力支持产业链各环节企业以内蒙古为试验场推广和使用新技术、新装备、新材料,放大科技“赋能”效应。加速新型稀土储氢合金材料、固态储氢装置、离网制氢等成果的产业化进程,探索构网型技术、黑启动技术、智能微网技术等在可再生能源制氢领域的应用,推进并网型制氢向离网型制氢发展。构建创新平台载体,开展绿氢装备技术研发、系统集成、标准制定等。支持氢能装备检测认证平台建设,探索建设氢能产业公共服务平台。

    (四)加强专业人才培育。充分利用“双招双引”、“科技兴蒙”、“服务高层次人才”等政策,积极对接“高精尖缺”人才团队,引进高层次氢能创新型人才。推动自治区高等学校和职业院校建设氢能相关专业学科,适度扩大招生规模,加快培育产业紧缺人才。鼓励开展产学研合作,加快培养复合型专业技术创新人才,形成人才合力。

    二、加快推进氢能产业发展壮大

    (一)优化氢能产业布局。综合考虑风光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电网接入等条件,合理布局绿氢项目。统筹制氢、储运、消纳等环节,实现与工业产业布局的紧密衔接。支持新能源大基地布局制氢项目,促进新能源消纳。推动风光制氢项目与绿氢应用项目一体化审批和建设管理。强化绿氢生产用水保障,鼓励优先利用非常规水源制氢。

    (二)优化项目运行机制。积极探索风光发电与制氢负荷高效衔接,优化风机机型匹配、光伏制氢系统设计,为规模化绿氢生产提供技术支撑。完善项目申报、审批、验收等流程和要求,规范项目建设和退出管理,有序推进项目建设。建立完善“黑白名单”制度,对项目实施企业实施激励和惩戒。支持重点企业加快绿氢项目建设进度,推动绿氢产业发展壮大。

    (三)壮大氢能装备制造。建强氢能装备制造产业各环节链条,依托呼包鄂通装备制造基地建设,推动氢能装备制造产业链向中高端迈进。打造氢能“制储运加”产业集群,开展电解水制氢装备、液氢储运装备、输氢管道、加氢装备和氢燃气轮机等研发应用。推进氢燃料电池及核心零部件、氢燃料电池汽车整车产业化,开展各种氢燃料电池汽车车型研发应用。以产业链建设重点地区和头部企业为目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氢能装备制造产业规模化发展。

    三、加快推进氢能基础设施建设

    (一)大力推动氢气高效储运。适度超前布局绿氢基础设施,推进加氢站建设,鼓励加油、加气、充电站配建加氢站。支持30兆帕和50兆帕压缩氢气长管拖车应用,探索70兆帕车载高压储氢瓶应用,支持大容量车载储氢瓶开发与应用。探索以甲醇液氨为储氢载体的应用,推进液氢储运技术应用。开展固态储氢在加氢站、供能、车辆的试验示范。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和承建绿氢“储、运、充装”基础设施建设。

    (二)大力推进氢气管道建设。制定输氢管道发展规划,全面打通内部消纳和“蒙氢外送”通道。重点打造内外联通输送干线,构建灵活上下载支线,形成“一干双环四出口”的绿氢管道输送布局。氢气输送管道建设项目全部纳入自治区规划布局,由自治区行业主管部门参照输气管网项目进行管理。未纳入自治区规划的管道项目,不得立项。

    四、加快推进应用场景试验示范

    (一)大力推动绿氢替代,实现能替尽替。深入推进“绿氢+工业”,重点实施绿氢耦合化工、绿氢冶金、绿氢炼化,引领工业脱碳,助力工业领域实现绿色转型。加快氢能供应结构低碳化,支持开展工业副产氢提纯利用,鼓励工业副产氢就近消纳,降低氢能产业发展初期用氢成本,为过渡到绿氢替代提供有效支撑。

    (二)大力推动绿氢应用,实现能用尽用。深入推进“绿氢+交通”,重点在矿区、工业园区等运营强度大、行驶线路固定的场景和城市公交车、物流配送车、环卫车等公共服务领域,大力推广应用氢燃料电池汽车,推动完成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创建任务。建立氢燃料电池汽车与锂电池纯电动汽车互补发展模式,引导柴油车辆更换为氢燃料电池车,逐步扩大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规模。探索“绿氢+电力”、“绿氢+建筑”,重点在电力和建筑领域开发备用电源、分布式发电、热电联供等绿氢应用场景。

    (三)大力推动绿氢转化,实现能转尽转。深入推进“绿氢+转化”,重点发展绿氢制绿色甲醇、绿色合成氨、绿色航煤等,延伸绿氢产业链、绿色价值链,打造绿氢产用大区。加强生物质资源供应服务管理,为延伸绿氢产业链提供安全稳定的资源保障。

    (四)大力推动绿氢外输,实现能输尽输。深入推进“绿氢+外输”,重点依托绿氢走廊加强与周边省(区、市)的绿氢贸易合作,开展“西氢东送”等重点工程,在干线管道建设外输通道联通点,汇集全区氢源输送至区外用氢市场。

    五、加强生产要素保障

    (一)强化电网保障支撑。并网型风光制氢一体化项目年上网电量不超过项目年总发电量的20%,按年度校核,原则上每年1月份校核上一年度上网电量;配套的新能源场站可以在电力市场中优先出清,并接受相应时段市场价格;自发自用电量暂不征收系统备用费和政策性交叉补贴。

    (二)完善绿氢产业标准体系。加强绿氢产业标准化工作,鼓励产学研用各方积极参与国家标准、地方标准、行业标准的制定,重点参与制定可再生能源制氢、氢气品质检测、氢能管道、加氢站等方面标准,为绿氢产业发展提供支撑。提高绿氢产业标准的应用水平,严格执行强制性标准,积极采用推荐性标准。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领导,按照职能职责分工负责,积极主动作为,聚焦氢能产业发展需求,做好本通知实施情况的动态监测和定期评估,及时研究解决发现的问题,推动各项政策措施落实见效。

    2024年5月30日

    (此件公开发布)

    来源机构: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 点击量:0
  • 摘要:

    “十四五”规划实施以来,四川省已成功核准了八个燃气发电项目,其中川投集团资阳燃气电站新建工程项目已率先投入运营。该项目由川投集团主导投资,资阳气电公司负责建设和运营,并由西南电力设计院与广东火电公司联合以EPC模式承建。项目从核准至正式开工仅用时八个月,自开工至首台机组投产更是仅耗时631天,展现了高效的项目推进能力。

    项目全面建成投产后,预计年发电量将达到35亿千瓦时,足以满足约400万居民一年的生活用电需求,对于保障区域电力供应具有重大意义。

    此次投产的1号机组,是一台700兆瓦等级的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机组,采用了当前最先进的9H型高效燃机技术。该机组不仅是西南地区首台投运的9H级燃气发电机组,而且在发电效率和保供能力方面表现突出,显示了我国在燃气发电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

    在机组建设过程中,1号机组在厂用电受电、锅炉水压、汽机扣盖、化学清洗、燃机启动和锅炉冲管、燃机冲转定速、发电机并网、168小时试运行等多个关键环节中,均实现了一次性成功,展现了精湛的技术实力和严格的质量控制。此外,机组从并网到投产仅用时21天,创造了H级燃机整套启动调试的全国最快速度纪录,进一步凸显了项目的高效与卓越。

    川投集团资阳燃气电站新建工程项目坐落于安岳县永顺镇。安岳气田作为全国五大万亿级气田之一,目前已形成开采63亿立方米、净化45亿立方米的天然气产能,为项目提供了丰富的气源保障。项目的建成投运,不仅优化了全省的电源结构,提升了供电可靠性,而且推动了安岳县天然气资源的就地转化利用,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能源支撑,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经济价值。

    来源机构: 中国能源网 | 点击量:0
  • 摘要:

    连日来,全国多地遭遇高温“炙烤”。截至6月11日,中央气象台已经连续五天发布高温预警。预计未来几日,北方地区的高温范围还将逐渐扩大。

    高温来袭,也意味着用电高峰即将到达。面对今年迎峰度夏的严峻形势,相关中央企业主动作为,提前谋划、统筹部署,坚决打好打赢迎峰度夏能源电力保供攻坚战。近日,随着多个清洁能源发电项目落地,电力供应服务保障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同时,既有项目运维也正围绕“提质增效”目标,全力备战迎峰度夏“大考”。 

    加快新增电力供应,一批能源发电项目落地投运 

    6月1日,中国华电青岛燃机工程6号机组168小时试运行一次成功,标志着华电青岛燃机工程建设各项里程碑节点目标圆满完成,2台机组全部投入商业运行。 

    与同等装机规模的超净燃煤机组相比,华电青岛燃机工程每年可减少标煤耗量约150万吨,降低碳排放60%左右,氮氧化物排放优于国家标准。它的投入运行,将为今年的迎峰度夏注入绿色新动能。 

    5月30日,我国西南地区首座百万千瓦级大型抽水蓄能电站——国网新源重庆蟠龙抽水蓄能电站全面投产发电,实现了西南电网调节性电源建设的新突破。 

    蟠龙抽水蓄能电站位于重庆市綦江区中峰镇,是国家实施大规模“西电东送”主通道上的中继电源。电站总装机容量1200兆瓦,4台300兆瓦抽水蓄能机组均由东方电气集团研制供货。全部投运后,每年可节约标准煤15.23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9.87万吨。 

    在新疆,一排排一眼望不到边的光伏板在阳光下格外闪亮,实现了光伏“蓝”、沙漠“黄”、生态“绿”协同发展。 近期,由中国建筑旗下中建八局承建的新疆中绿电米东光伏项目成功并网。项目位于新疆准噶尔盆地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边缘,占地约11.25万亩,建设规模为2GW集中式光伏。 

    5月29日,由中国电建承建的全国单体容量最大沙漠光伏项目——中国绿发新疆米东350万千瓦光伏项目成功并网。项目位于乌鲁木齐市米东区北部沙漠,占地面积约20万亩,年可利用小时数1740小时,预计年发电量60.9亿千瓦时,相当于300万户家庭一年的用电量。项目投运后,每年可节约原煤194.88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607.17万吨,减少烟尘约165.65万吨,减少氮氧化合物排放量约9.1万吨。 

    除上述光伏发电项目投产外,5月末,中国绿发新疆尼勒克首期200万千瓦光伏项目成功并网、中国绿发新疆达坂城50万千瓦光伏项目全容量并网发电。 

    在山东,5月30日,中核集团下属中核华兴承建的东营军马场50万千瓦光储一体化项目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项目投产后,每年预计年发电量8.15亿度,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45.48万吨,节约标煤24.57万吨,可为当地约100万户家庭解决一年用电需求。 

    在东北,近期,由中国铁建建设的黑龙江齐齐哈尔300兆瓦风电项目48台风机机组全部并网发电。根据当地电网状况和本风电场的接入系统设计,项目发电量惠及周边工厂和居民用电,共计约41万人。 一大批能源发电重大工程相继投产,为缓解当前迎峰度夏期间用电压力提供了澎湃动力。 提升服务保障水平,供给端输送端协同发力 夏季负荷高峰时段将至,中央企业一手抓在建项目并网投产,一手抓既有项目运维提质增效,全力以赴做好迎峰度夏增产保供工作。 

    近期,中国节能所属太阳能(4.990, -0.04, -0.80%)公司所属光伏电站积极开展箱变、逆变等设备专项检查,对水面电站箱变出线电缆进行技术改造,极大降低湿度对电缆的影响,同时利用智能清扫设备定时对光伏组件进行全方位清洗,确保组件始终处于高效发电状态。 煤电是迎峰度夏的主力电源。作为产煤大户,中国华能各单位已经进入迎峰度夏保供电状态。

    华能扎煤公司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积极组织生产,同时积极畅通“动脉”,协调外运发力,于5月3日超前启动异地存储发运工作,截至5月31日煤炭销售完成773.18万吨,确保迎峰度夏期间煤炭保供有条不紊。 作为国家能源集团煤炭保供的主力军,神东煤炭大柳塔煤矿一如既往开足马力,奋力提升煤炭生产效率。 

    仲夏时节,京唐港骄阳似火。在某专业煤炭码头,印有“中国中检”字样的采样车来回穿梭,一派繁忙景象。为保障煤炭检验工作平稳运行,中国中检河北公司所属唐山港分公司制定了详细的人员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坚持做到全天24小时人员在岗。 

    6月4日,由中国物流所属铁物股份供应链集团组织发运的首列榆林华电煤炭运销有限公司煤炭运输专列从孝南铁路集运站缓缓驶出。后续由孝南铁路集运站发往华电邹县发电有限公司、华电滕州新源热电有限公司的运煤专列将通过新通道陆续启运,全力保障夏季用电高峰煤炭供应。 

    为了让煤炭发挥最佳效能,国家电投上海电力田集电厂对设备缺陷进行全面排查,并采用“分时段、分比例、分煤种、分煤仓”的精细化配煤手段,制定了最佳掺配方案,既保证高峰时刻负荷顶得上,又最大限度节约优质煤;华润电力云浮公司推行“日常点检+精密点检”模式,加强设备维护和缺陷消除,保证设备处于健康状态。 

    清洁能源作为能源保供的重要补充,正值夏季“风光”好时节。在世界最大的绿色清洁可再生能源基地——雅砻江流域水风光一体化基地,国投集团雅砻江公司精心组织,动态优化检修安排,确保迎峰度夏期间电力设备安全稳定运行。同时,发挥“一条江”联合调度优势,抓住5月以来偏丰来水,以雅砻江梯级联合运行蓄能为川渝、华东、华中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可靠电力保障,护航迎峰度夏能源保供工作。

    来源机构: 中国能源网china5e | 点击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