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您好!欢迎您进入科技信息监测服务平台!登录 | 注册  帮助中心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编译报道
  •  分类浏览
  • 摘要:

    7月3日,随着穿越新疆天山最大直径硬岩掘进机“温宿号”始发,由在汉央企中交二公院承担总体勘察设计的新疆西天山特长隧道工程全面推进,隧道设计时速80公里/时,这是国内首例正穿冰川的公路隧道,也是国内埋深最大的公路隧道,最大埋深达到惊人的2365米。
    西天山隧道由北向南穿越天山山脉,全长达15.7公里,是国道219昭苏至温宿段(简称昭温公路)的“咽喉”工程。在这里不仅高寒、高纬度、高海拔,还面临着高地震烈度的严峻考验,最冷月份平均气温骤降至零下23摄氏度以下,全年被皑皑白雪覆盖,自然条件极为恶劣。隧道的设计者,为保障施工安全,充分利用了水平定向钻,成功穿越长达204米的大型碎石堆积层,提前泄水,有效降低了施工安全风险。
    昭温公路建设完成后,将快速连通中俄、中哈、中塔、中吉、中巴等方向,串联阿拉山口等11个重要边境口岸及出疆入藏的交通要道。

    来源机构: 人民网 | 点击量:0
  • 摘要:

    加拿大地质调查局(GSC)是加拿大联邦政府专门从事地球科学信息和研究的机构。这份为期五年的战略计划将为GSC指明未来地球科学研究方向,承担加拿大政府赋予的重要历史使命和新的任务。
    GSC明确了3个优先事项:稳定的矿产供应链;基于证据的陆域和近海土地管理;气候和灾害恢复能力。持续加强地球科学与用户的联系和国内外合作伙伴关系、持续强化多元化员工队伍建设和研究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有效治理流程等其他重要目标始终贯穿这些优先事项。
    为应对日益增长的关键矿产供应需求,GSC致力于通过关键矿产地球科学与数据(CMGD)倡议、靶区地球科学(TGI)倡议、GEM GeoNorth倡议等科学计划,重点关注气候变化下加拿大北部矿产潜力和可持续发展,通过开发矿产潜力预测模型、改进相关分析技术,提高矿产勘探有效性。
    GSC在支撑加拿大土地管理决策中扮演重要角色。作为加拿大能够提供高分辨率地球科学信息的唯一机构,GSC将对加拿大在大西洋和北冰洋的外大陆架进行填图,维护加拿大在这一争议地区的主权;并通过海洋地球科学支持加拿大三大洋海底及以下资源的安全、有效和可持续利用。GSC还将通过环境地球科学(包括水文地质学)支持陆地土地管理(包括支持可持续水资源管理和决策)。
    2023~2028年,GSC将致力于完善地质灾害填图、监测和建模,增进对地质灾害的系统认识以支持在气候变化环境下抵御灾害的决策,并加强对新兴能源和天然气地下储存的研究,提供低碳能源解决方案。

    点击量:0
  • 摘要:

    5月15日,由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清华珠三角研究院、中铁十七局等合作研发的“超视觉感知AI岩土透视雷达”正式发布。该成果实现超视觉感知技术领域新突破,将为隧道、桥梁等岩土工程勘察提供更加精准高效的解决方案。
    “超视觉感知AI岩土透视雷达”是针对岩土工程勘察与检测需求的一款新产品。该产品整合边缘雷达计算硬件、AI算法和云平台等技术,打通传统零碎、依赖人工的检测作业流程和管理体系。它可以实现地下岩土勘察检测、精准数据识别分析、实时监测和智能决策等功能。经中国铁道工程建设协会测评,产品检测精度和处理效率等指标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据悉,雷达搭载了基于大量隧道建设数据形成的人工智能算法,集“脱空检查、钢筋间距、混凝土厚度”三大模块于一体,能够广泛适用于隧道衬砌检测、公路路基检测、桥梁结构检测等场景。通过先进的高速脉冲发生器和皮秒取样技术,以及人工智能深度学习,产品对隧道衬砌内部脱空、含水等问题进行实时捕捉、智能分析、有效评估,并可准确识别地下岩土结构、水文地质以及潜在地质隐患等,为施工安全和工程品质筑牢“智慧屏障”。

    点击量:0
  • 摘要:

    4月,挪威研究委员会宣布为千兆吨级碳捕集与封存(gigaCCS)研究中心提供1.8亿挪威克朗资助。
    gigaCCS将推进挪威在CCS方面的专业知识,并支持其在全球范围内以十亿吨规模实施CCS。这个为期8年的研究中心(2025-2032)将建立在其前身挪威CCS研究中心(NCCS)的成功合作和创新基础上。挪威岩土工程研究所将成为gigaCCS研究中心的积极合作伙伴,贡献其在密封完整性、风险评估和监测方面的知识。
    一方面,gigaCCS将支持CCS的大规模部署。CCS能够使难以减排的行业脱碳并实现负排放,国际能源机构将CCS描述为实现气候目标的“关键”技术。但是,为了使CCS发挥其潜力,需要扩大其部署规模,以便每年封存数十亿吨二氧化碳。gigaCCS中心将通过开发和生产具有竞争力的CCS技术来应对这一挑战,这些技术将通过战略能力和能力建设为行业和社会增加价值并降低风险;另一方面,gigaCCS中心将开展行业驱动的研究。快速、高效的大规模CCS部署需要工业界和学界的共同努力。gigaCCS将作为一个协作平台,由43个研发和行业合作伙伴以及30多个相关合作伙伴组成,以确保其工作的相关性并产生最大的影响。gigaCCS的一个主要目标是确保从实验室开发解决方案到在社会上实施的时间尽可能短。

    点击量:0
  • 摘要:

    2024年3-4月,美国地质调查局发布通知,寻求降低滑坡风险和地震灾害研究的提案。
    降低滑坡风险提案由美国地质调查局滑坡灾害计划(LHP)提供资助,要求提交的申请能够有效推动以下工作:①推进滑坡灾害绘图和评估;②改善滑坡灾害规划和协调;③改善滑坡灾害信息的传播和有效性,减少损失。
    地震灾害科学研究提案由美国地质调查局地震灾害计划(EHP)提供资助。EHP鼓励提交新想法,提供更及时、更准确的地震信息、更好地描述地震源并减少地震灾害和风险评估的不确定性。美国地质调查局还寻求有助于减轻地震损失并更好地向公众宣传地震和地震安全的建议,例如地震预警或其他有助于降低风险的科学努力。每年,美国地质调查局都会邀请高校、州和地方办事处、非营利组织、私人机构、工程师和外国组织等提交创新的地震科学研究提案。

    点击量:0
  • 摘要:

    粒状材料常见于各种工业应用(如水泥、药品、粮食)和自然界(如岩石、沙、雪、土壤)。由于颗粒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可以以类似固体和类似流体的状态存在,因此颗粒材料并没有单一的构成方程,人们对其复杂行为的理解还不够全面。工业和自然环境中的颗粒流通常会出现“颗粒偏析”现象,颗粒会根据物理特性(大小、形状、密度)发生分离,从而干扰工业应用(水泥搅拌、医药和食品生产),并从根本上改变地球物理流(山体滑坡、泥石流、火成岩流、河床)的行为。因此,研究人员从颗粒形状对颗粒动力学影响的角度出发,揭示了颗粒形状是如何影响工业和地球物理流中的颗粒分离的。
    研究人员基于数值实验,研究了颗粒形状如何影响干湿流动中的颗粒偏析现象。为了将前者分离出来,研究人员比较了在旋转滚筒中单独由球体组成的干燥、双分散混合物与由球体和立方体组成的混合物。结果表明,虽然偏析程度通常会随着粒径比的增大而增加,但与只有球体的情况相比,立方体的存在会降低偏析程度。此外,研究发现,每种粒度的偏析程度因其形状而异,反映了当较小的颗粒为立方体或球形时流动性的差异。研究人员在剪切力驱动的流体-颗粒耦合流(如模拟河床)的模拟中也发现了类似的动力学现象,证明了这种现象并非旋转滚筒所独有。然而,与干燥系统不同的是,研究人员发现当存在立方体颗粒时,偏析程度增加,流体阻力效应会从本质上改变偏析趋势。研究结果最终表明,干湿流动中相互竞争的形状诱导偏析模式与粒度控制无关,这对许多工业和地球物理过程具有启示意义。
    本文通过比较相同容积比和不同形状组合颗粒的旋转滚筒结果,展示了一种从粒度差异中分离出颗粒形状作用的方法,对控制工业中的颗粒分离、预测破坏性地球物理流的行为以及了解河流和风吹沙丘中的沉积物动力学具有重要意义。未来的研究中可以使用这种方法来检查不同的形状、两种以上颗粒类别的混合物,并了解我们的结果是否适用于具有不同旋转速度和填充水平的旋转滚筒。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

    点击量:0
  • 摘要:

    颗粒物质的粘滑不稳定行为(stick-slip instability)是地震学、滑坡学和颗粒物理学的国际热点交叉研究领域。地震断层带及滑坡滑带均由颗粒物质组成,其粘滑不稳定特性直接控制断层及滑坡的启滑。相关研究对深入认识快速和慢速地震及滑坡的形成机理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快、慢速滑移作为粘滑过程中两种不同的失稳破坏模式,其物理机理缺乏系统的高时间分辨率实验研究,从而限制了相关物理机理的揭示。以往研究通过同震应变张量,观测到断层滑移膨胀行为(dilatancy)。然而实验室快速滑移事件却表现出压缩行为(contraction),这造成了几十年来实验室研究与野外观测不一致的学术争议。
    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滑坡动力学团队在传统粘滑实验的基础上,自主研发了高时间分辨率位移、声发射、应力同步采集系统,实现了粘滑过程高精度多通道同步采集(采集频率最高10 MHz)。基于此系统,发现了快速滑移具有膨胀性,从而使实验室观测与现场地震观测符合,解决了几十年的学术争议。研究还发现快、慢速滑移事件具有相似的声发射频谱,表明两种滑移事件具有相似的物理过程。
    研究团队对粘滑过程的快、慢速滑移事件进行高精度分辨率同步采集,发现快、慢速滑移事件具有相似的膨胀性,揭示了快、慢速滑移事件的物理机理,本研究成果对理解断层错动以及滑坡启动的物理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

    点击量:0
  • 摘要:

    与废水处理、地热能开发利用和二氧化碳存储等工业活动相关的流体诱发地震受到科学界的广泛关注。在各种长度的自然断层中,表面粗糙度普遍存在。尽管大量研究强调了断层几何在构造地震动力学中的重要作用,但断层粗糙度是否以及如何影响流体诱发的地震活动性仍然难以捉摸。来自GFZ、挪威奥斯陆大学的学者通过室内实验和数值模拟,研究了断层几何形状和应力非均质性对流体诱发断层滑动和相关地震活动特征的影响。
    研究人员在含光滑或粗糙断层的富石英砂岩样品上进行流体注入实验,发现几何粗糙度减缓了注入引起的断层滑动,降低了宏观滑动速度和断层滑动弱化速率。应力非均质性和粗糙度控制着注入诱发的声发射(类似于天然地震)的震源分布、频率-震级特征和震源机制。作者强调了断层粗糙度和应力非均质性在调节从无震滑动到地震滑动过渡中所起的关键作用,当受到增加的流体压力时,导致在高应力周围局部发生大型诱发事件。与注入诱发的声发射均匀分布的光滑断层相反,粗糙断层上的滑动产生的声发射具有明显的非双偶源机制。研究发现,这些声发射集群发生在高应力尖端周围,这些地方的诱发局部滑移率较高,同时伴随着较低的古腾堡-里希特b值。流体注入首先通过缓慢的地震滑动重新激活断层斑块,只引起少量和小的地震事件,然后渐进的局部化最终导致大的诱发事件。
    GFZ地质力学和科学钻探部门的负责人Marco Bohnhoff教授说:“这项研究对诱发地震有重要意义:这意味着当实时监测流体注入时,可以在更大的诱发事件发生之前识别这种局部过程,从而避免它们”,实现对失控事件的预测。这项研究是最近开始的一项研究计划的一部分,该计划旨在更好地预测地质储层诱发的地震,并最终预测大型灾难性自然地震。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

    点击量:0
  • 摘要:

    随着我国“一带一路”、CZ铁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逐步实施,急需建设大量公路铁路隧道、超长水工隧洞、矿山巷道等。TBM(全断面隧道掘进机)以其快速、高效、环保、智能化等独特优势成为长大隧道(隧洞、巷道)建设的最佳选择和必然发展方向。然而,自TBM诞生至今已有百年,机械刀具破岩模式从未改变,导致传统TBM的掘进效率已达到瓶颈,从技术上再无显著提升空间。因此,在不改变传统TBM主体结构框架的基础上,通过把传统刀盘刀具机械破岩与水力、激光等技术组成联合破岩方式,研发新型高效的联合破岩技术,实现我国TBM破岩方式“从0到1”的技术创新,成为解决当前TBM高效快速破岩难题的重大突破点。
    对此,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岩体工程多场耦合效应团队开展了新型水力联合破岩技术研究,取得的主要研究进展包括:研制了高围压水力联合线性破岩试验系统,可开展30 MPa围压条件下的常规类型滚刀、多技术预处理以及水力联合的线性切削破岩试验;揭示了“两侧水刀预先切槽+中间刀/齿滚压破岩”联合破岩机制,揭示了切槽深度控制下的3种破岩形态:欠深度切槽,充分深度切槽以及过深度切槽,确定了切槽深度“可行的”最优区间;开展了不同岩性、刀具类型、槽深、槽间距、贯入度等参数影响的线性切削破岩试验,提出了“切多深、破多深”的最优破岩效果的参数优化匹配技术;开展了不同岩性纯水、磨料的高压水射流切槽试验,获得了高压水射流切槽影响因素及规律,建立了重复切割深度预测模型,并基于此提出了刀盘布局设计方法。
    相关研究成果发表论文7篇,申请发明专利50项(已授权12项,其中1项美国发明专利)、授权实用新型专利20项。

    来源机构: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 点击量:0
  • 摘要:

    据南方电网广东电网公司2日消息,2024年7月1日12时43分,内地向澳门供电负荷首次突破百万千瓦,为103.7万千瓦,创下历史新高。粤澳电力实现联网40年来,内地对澳门累计供电量超过730亿千瓦时。 

    据了解,今年以来,澳门经济复苏强劲,加之入夏后气温升高,用电负荷增长明显。为此,南方电网广东电网公司持续优化供电网架结构,进一步开展对澳输电通道核心变电站间连接线路的电缆化改造,不断提升内地对澳门供电能力和防灾抗灾能力。 

    今年是粤澳电力实现联网40周年。经过40年合作发展,联网通道发展为“北、中、南”三通道共8回220千伏主供线路、4回110千伏备用线路的网架格局,南方电网对澳门最大输电能力提升至170万千瓦,为澳门社会经济发展、深化粤澳合作提供坚强能源保障。2023年内地对澳送电年供电量有53.27亿千瓦时,占澳门全社会用电量的九成。 

    据悉,近年来,南方电网公司与澳门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不断深化粤澳电力合作,通过开展绿色电力证书交易,建设横琴数字零碳岛共享实验室,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的清洁能源发展和应用。

    来源机构: 中国能源网china5e | 点击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