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您好!欢迎您进入科技信息监测服务平台!登录 | 注册  帮助中心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编译报道
  •  分类浏览
  • 摘要:
    6月27日电(谷华)“田湾核电站是全球在运和在建总装机容量最大的核电基地。截至目前,田湾核电站1-6号机组已全部投入商业运行,累计安全发电超过4300亿千瓦时。”26日,江苏核电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杨富堂向“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团介绍田湾核电站运营情况。 田湾核电站位于江苏连云港市连云区,规划建设8台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机组,当前田湾核电1号至6号机组在运,7号、8号机组在建。 驱车行驶到半山腰的田湾核电站观景台,可以俯瞰整个核电站,6座已建成的核电机组矗立在黄海岸边。山下塔吊林立,各类运输车来来往往,这是正在建设的7号、8号机组。 田湾核电站7号、8号机组单机容量均为126.5万千瓦,设计寿命为60年,项目于2021年5月开工建设,计划2026年和2027年投入商运。 杨富堂介绍,田湾核电站8台机组全部建成后,装机总量超900万千瓦,每年可提供清洁电力超过700亿千瓦时,将有力推动江苏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维护华东地区电网安全和区域能源供应安全。 6月19日,中国首个工业用途核能供汽项目——“和气一号”项目在田湾核电基地正式建成投产。这标志中国核能综合利用从单一发电、满足城市居民供暖后,拓展进入到工业供汽领域。 “和气一号”项目作为首批“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工程项目”,具有绿色安全、稳定高效的特点。项目建成后,每年有480万吨的零碳清洁蒸汽输送到连云港石化基地,相当于每年减少燃烧标准煤40万吨,等效减排二氧化碳107万吨、二氧化硫184吨、氮氧化物263吨,为石化基地每年节省碳排放指标70多万吨。 江苏核电有限公司维修总经理刘永生介绍,“和气一号”项目为核能与石化耦合发展提供了可行方案,核能综合利用与高耗能行业耦合发展将进一步凸显核能的零碳价值,可以满足高耗能行业多样化的用能需求,为高碳排放产业提供脱碳技术方案,支撑国家大型化工基地、大型工业基地建设。 “积极拓展核能综合利用新路径,未来将广泛开展核能综合利用和多元发展,稳步推进蒸汽供能、滩涂光伏、抽水蓄能、核能制氢等绿色清洁能源项目。”杨富堂说。(完)
    来源机构: 中国能源网china5e | 点击量:0
  • 摘要:

    为期半个月的“光伏巡展”落下帷幕,同期参展的储能展商也结束从上海到德国慕尼黑的“连轴转”行程。

    从刚结束的SNEC上海光储展和德国慕尼黑电池储能展览会参展情况来看,除了工商业定位的储能产品成为发布重点外,另一大明确的行业趋势是储能电芯越做越“大”。

    储能电芯正沿着从280Ah到300Ah+到500Ah+的方向迭代,部分厂商率先开始布局500Ah+电芯。

    展会期间,欣旺达(300207.SZ)旗下的欣旺达动力发布名为“欣岳”的储能电芯,容量为625 Ah;瑞浦兰钧(00666.HK)和楚能新能源同样发布容量为625 Ah的储能电芯。

    “预计314Ah容量的电芯将在下半年开始,在未来几年成为市场主流,会取代280Ah容量的电芯。”某储能企业负责人告诉第一财经记者,314Ah容量的电芯产品与此前成熟的280Ah电芯产品尺寸相同,模组和Pack的生产线可以兼容。“如果是其他的尺寸,甚至更大容量的储存,意味着整个储能行业现存的Pack无法兼容,这对行业来说是一种浪费。”

    电芯是储能系统的核心部件,主要用于储存电能并在需要时释放。Ah是电芯的容量单位,代表其可存储的电量。

    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瑞浦兰钧、远景动力、欣旺达、天合储能、海辰储能、鹏辉能源、中创新航、宁德时代、南都电源、赣锋锂电、亿纬锂能、国轩高科、盛虹动能、豪鹏科技、海基新能源、力神电池等企业近30款300Ah+容量的储能电芯产品已经开始量产交付。

    综合已公布的数据,500+Ah电芯多将于2024年四季度至2025年陆续实现量产,从280Ah的量产到314Ah的量产经历了大概5年的时间,而从300+Ah到500+Ah的量产仅约1年时间。

    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调研显示,300Ah+储能锂电池会在2024年加速在国内大储、工商业储能产品中渗透,渗透率有望从2023年不到3%提升至20%以上,理想情况将提升至30%。

    另外,今年的ESIE和SNEC展会期间,各路储能厂商也相继迭代推出各类储能新品。

    “储能行业低价竞争现象短期仍将延续。”东海证券最新研报数据显示,2023年储能系统月均报价下降40%,其中2小时和4小时储能系统报价分别较2022年下降44%和47%,近乎腰斩。

    近年来,光储融合和新型电力系统的市场需求催生了新型储能产业的高速发展。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CNESA)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新增装机规模达21.5GW/46.6GWh,为2022年的三倍左右,锂电池技术占比提升至97.3%。理想情景下,预计2024年至2027年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分别为54.7GW、80.4GW、108.9GW和138.4GW。

    6月20日,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司长李创军公开表示,新型储能是新型电力系统和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我国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和新型能源体系的关键支撑技术,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之一。

    来源机构: 中国能源网china5e | 点击量:0
  • 摘要:

    6月25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公告称,组织开展可再生能源项目建档立卡是全面准确掌握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情况、进一步加强行业管理和服务、支撑绿色电力证书核发和交易等工作的重要基础工作。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 国家能源局关于做好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全覆盖工作 促进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的通知》(发改能源〔2023〕1044号)、《国家能源局关于组织开展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建档立卡有关工作的通知》,自2024年6月起,每月下旬公布上月新增新能源发电项目建档立卡情况(包括风电、非自然人光伏发电和生物质发电)。现将2024年5月份全国新增建档立卡情况公告如下。

    2024年5月,全国新能源发电新增建档立卡项目共763个,其中风电45个,非自然人光伏发电项目709个,生物质发电项目9个。

    来源机构: 国际能源网 | 点击量:0
  • 摘要:

    基于深度学习的算法在磁共振参数图像重建问题中已经显示出巨大的应用潜力。深度学习算法利用深度神经网络(例如,ResNet、U-Net等)直接将采集得到的磁共振加权图像映射到参数图像,提升了参数图像重建的精确性和速度。但是,通用的深度学习算法对于不同采集参数获取的数据的泛化性能相对较差。

    2024年5月,南方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冯衍秋团队通过融合参数成像中的物理模型信息和深度学习,提出了一种基于模型的磁共振参数图像重建网络(Model-based Magnetic resonance Parameter Mapping Network,MMPM-Net),其对于加权图像的采集参数的变化有很强的鲁棒性,同时具有较好的可解释性。该研究在大脑横向弛豫率 R2(1/T1)参数和纵向弛豫率R1(1/T1)参数图像重建任务中对MMPM-Net对于噪声和数据采集过程中回波时间(TE)和翻转时间(TI)的设置变化的鲁棒性进行了测试和评估。结果显示,MMPM-Net能够实现快速准确、高可重复性的R2参数和R1参数图像重建。此外,相较于其他基于模型的深度学习算法,MMPM-Net对于加权图像采集参数的设置的变化有更好的泛化性能。该研究以“A model-based MR parameter mapping network robust to substantial variations in acquisition settings”为题,发表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医学影像分析》上。

    点击量:1
  • 摘要:

    极弱磁场探测技术是21世纪现代探测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生产生活、国家安全以及基础研究均具有重要意义,包括心脑磁生物医学诊断、地质勘探、暗物质探测等多个交叉科学应用。不断提升磁场测量精度一直是弱磁测量领域的核心目标,量子放大利用原子、分子及粒子的自旋等可以实现微弱电磁场的超低噪声量子放大,在诸多前沿科学应用场景如微波激射器、激光器及原子钟等精密测量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气态原子自旋可将磁场测量灵敏度提升到fT水平,但自旋量子放大还远未发挥出全部的潜力,主要是由于气态自旋的初始化、相干时间和读出灵敏度相关的约束,使得自旋量子放大的性能受到限制,特别是在测量带宽、工作频率和放大增益等方面。克服这些局限对于释放量子放大的全部潜力并使其在更广泛的应用中得到充分利用至关重要。

    针对上述难题,中国科大彭新华教授团队提出了暗态自旋量子放大的概念,并在气态氙和铷原子混合体系中进行了实验展示。在该体系中,气态氙原子作为放大介质,被激光极化的铷原子作为氙原子核自旋的极化和读出手段。研究人员独辟蹊径,通过操控铷原子极化激光、氙原子偏置磁场等实验条件,将极化、放大和读出的过程分离开来,使得量子放大过程中氙原子核自旋处于暗态之中,免受来自极化铷原子的干扰,发挥出量子放大更多的潜力。实验发现处于暗态的氙原子核自旋相干时间长达6分钟,相较以往提升了1个数量级。更长的相干时间有助于提升放大增益,研究人员观察到更长相干的暗态自旋对弱磁信号的放大增益约为5400倍。将暗态自旋放大与原子磁力计相结合,实现了单次测量(约500秒)可探测的最小磁场达到亚飞特斯拉水平(1fT=10-15T)。该研究于2024年4月以“Observation of magnetic amplification using dark spins”为题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

    点击量:1
  • 摘要:

    2024年6月,美国财政部近日宣布了一项新的禁令,以限制美国人对中国在人工智慧(AI)和芯片领域的投资。施行细则将在8月4日之后发布,目前,中国是唯一被明确列入禁令名单的国家。

    这项名为《拟议规则制定通知》(NPRM)的禁令是继2023年8月总统签署的行政命令后的具体实施步骤,新公布的文件长达165页,目的是限制对半导体、量子计算、人工智慧等3个高科技领域的对华投资。美国财政部表示,其提议的新规将限制对“下一代军事、情报、监视或网路能力”至关重要技术的境外投资。

    点击量:1
  • 摘要:

    2024年6月,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向建造“量子光子二聚体激光器”原型的科学家团队提供了100万美元资助。这种激光器利用量子纠缠将光粒子“黏合”在一起,以产生高度聚焦的激光束。这些激光束能够穿透浓雾等恶劣天气,有望在军事应用中展现出优异性能,如在恶劣环境下监视和安全通信等。

    量子纠缠是量子力学领域一种奇怪而复杂的现象,即使两个粒子相距很远,也能紧密联系在一起,一个粒子的状态会立即影响另一个粒子的状态。量子光子二聚体激光器可以在更远距离和不利条件下保持其精度和强度。该技术还有望应用于量子计算和电信领域,可能带来更快且更安全的数据传输方式。

    点击量:2
  • 摘要:

    在国家安全版图上,量子科技的角色日益凸显,这不仅是关于技术的革新,更是关于战略优势的重新定义。目前,全球各主要国家都非常重视量子信息技术的研究和发展,认为它是提升国家竞争力和保障国家安全的战略性领域。

    美国尤其表现出强烈的竞争意识,目前在军事领域也取得了量子科技的领先优势地位。美国所取得的领先地位和成就离不开其超前的布局和系统规划。

    2024年4月,纽约州的众议员Elise Stefanik和田纳西州的参议员Marsha Blackburn提出Defense Quantum Acceleration Act(国防量子加速法案)。该法案将在空军研究实验室(AFRL)所做的出色工作基础上,强化国防部(DoD)的量子技术方法,并确保美国国家安全。该法案将为国防部建立一个框架,通过授权国防部长的首席量子顾问,制定战略量子路线图,并为国防部当前的量子预算提供独立的预算评估,来优化其量子技术开发和过渡的方法。该法案还建立了一个新的“Center of Excellence(卓越中心)”,该中心将专注于DoD开发和应用量子信息科学,这将是美国政府第一个旨在支持军事专用量子计算应用的卓越中心。

    点击量:1
  • 摘要:

    入夏以来,全国各地陆续出现大范围高温天气,用电负荷持续攀升,给迎峰度夏能源保供工作带来挑战。中国华电煤炭坚决扛起迎峰度夏能源保供政治责任,充分释放煤炭产能,全面升级供应链建设。华电煤业积极落实各项工作要求,巩固拓展常态化长效化保供机制,建立保供调度令工作机制,创新奋进、奋勇争先,坚决打赢迎峰度夏攻坚战。截至6月24日,完成煤炭产量3021.38万吨,同比增长17.25%;完成煤炭保供2099.04万吨,其中4-6月份迎峰度夏保供煤炭1006万吨。

    稳产量,做能源保供“定心丸”

    做优存量,煤炭压舱石压得住、压得稳。中国华电煤炭板块持续稳固生产大盘,组织审查各煤矿生产接续报告,梳理接续重点工作,确保矿井采掘接续稳定、生产衔接有序,上半年各煤矿搬家倒面完成“3撤5安”。



    6月3日0时45分,伴随着11223切眼掘锚机截割炮头破壁而出,小纪汗煤矿首套快掘装备施工的11米宽大断面切眼贯通,大大缩短了矿井生产接续时间,确保了煤炭稳产增产。


    不连沟煤矿坚持“开工即达标、完工即精品”理念,快速推进F6223综放工作面安装及调试工作,在安全、质量、进度上狠下功夫,并于6月初顺利完成工作面安装调试。

    4月初,肖家洼煤矿120805掘进工作面全面贯通。15天后,长达2900米的120805材料顺槽巷道内,4部皮带、2900米风筒、3253米高低压电缆等设备全部回撤完毕,为煤矿稳定生产打下坚实基础。5月17日,肖家洼煤矿创今年单日销量新高;5月份刷新今年单月销量纪录。


    中国华电首座露天开采煤矿兴旺露天矿,聚力正规循环作业,持续保障均衡有序生产,确保实现应保尽保、应供尽供,1-5月份煤炭产量同比增加133.87%,销量同比增长137.31%,均创历史同期最好水平。

    快供应,做能源保供“及时雨”

    7个煤炭企业、2家港口企业、1家航运企业、1家运销企业连点成线、串线成链、链上协同。福建储运精准把握装期、船运、接卸、疏运等物流节点,安环、调度、装卸、维修全方位多角度保障,在完成保供任务基础上,实现重点客户接卸稳中有增、新客户持续拓展的良好局面,提前13天实现利润与接卸目标“双过半”。


    曹妃甸储运新增两台取料机全面有效融入现有生产流程,数字化生产管理与全自动无人堆取设备实现高效协同。5月份卸车402列,创2023年4月份以来最高记录。5月份装船量320.08万吨,创今年单月装船量最高记录。

    中国华电唯一航运企业华远星海运深入调研各服务电厂库存、日耗、采购策略等关键信息,重点分析对应航线未来海况、码头接卸能力、运力储备等因素,一厂一策制定保供方案,实施科学精准调运,上半年货运量完成计划的110%。


    4月26日,满载约3500吨隆德煤的东风4型6330次列车从榆林市牛家梁站缓缓驶出,发往福建华电邵武电厂,牛家梁站台首发成功,煤炭保供再添新通道。运销公司牛家梁站台的启用,将有效降低发往山东、江苏、福建等区域电厂的综合物流成本,进一步提升区域整体煤炭发运能力。

    增后劲,强能源保供“源动力”

    中国华电煤炭板块坚持做大增量,推动煤炭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确保煤炭“续得上”。截至5月份,西黑山一号矿一期项目调整建设规模取得国家发改委批复、1200万吨/年采矿许可证,并于6月初接连取得水土保持方案、初步设计等5项批复。锦兴电厂项目建设用地取得山西省政府批复,主厂房基础于5月20日出零米。隆德公司铁路专用线项目接轨方案完成专家论证,华远星海运两艘6.5万吨散货船项目全面启动。


    只需操作工人按下总控台的一键启动按钮,就可以启动综采工作面,采矿机割煤、推溜、移架,然后通过传输皮带将煤炭不断输送至地面。中国华电煤炭板块抓住煤矿转型升级发展机遇,持续强化政策支持、平台建设、项目攻关、人才支撑,力促科技成果转化,智慧矿山“一张图”和数字孪生智能综合管控平台等系统技术达到行业领先水平;矿用智能无人驾驶机器人项目打破国外技术封锁,填补了无车头型矿用辅运机器人行业空白;打造了行业领先的“空天地一体化”监测体系,实现矿区生态环境动态监测。

    来源机构: 国际煤炭网 | 点击量:0
  • 摘要:

    6月27日,全国首个超大单机容量的海上风电机组项目——三峡集团漳浦二期海上风电项目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

    漳浦二期海上风电项目位于福建省漳浦县海域,距离海岸线约30公里,总装机容量达400兆瓦,是我国首个全部采用13兆瓦及以上超大单机容量风机的海上风电场,其中批量化应用了6台16兆瓦海上风电机组。项目投产后,预计每年可生产16亿度清洁电能,在满足68万户家庭年用电量的情况下,减排二氧化碳约136万吨。

    “16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在漳浦二期项目的批量化应用,对推动我国海上风电大型国产装备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三峡集团福建分公司总经理廖建新说。

    2023年6月,由三峡集团与金风科技联合研制的16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在三峡集团福建平潭海上风电场完成吊装,并于当年7月19日实现并网发电。

    “受台湾海峡狭管效应影响,漳浦二期项目风资源好,如果不使用大容量机组,那是对风资源的一种浪费,而且使用大容量机组可以减少用海面积,降低开发和运维成本。”三峡集团福建分公司所属漳浦海峡发电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李小清说。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我国大容量海上风电机组的技术进步和商业化进程,我国海上风电前景广阔,已经从浅海向深远海挺进。未来海上风电将与海洋牧场、海上制氢、海上光伏等多业态融合发展,促进海洋资源综合利用发展。

    来源机构: 国际能源网 | 点击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