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您好!欢迎您进入科技信息监测服务平台!登录 | 注册  帮助中心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编译报道
  •  分类浏览
  • 摘要:

    中国科学家最新研究提出并构建了聚合物多周期异质结(PMHJ)的热电材料,此举有望大幅提升材料的热电性能,从而可能实现利用塑料高效温差发电。北京时间7月24日,相关成果论文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上线发表。

    据了解,1969年,日本科学家研究出一个神奇的现象:把聚氟乙烯塑料薄膜拉一下,再给它周期性地施加压力,没想到薄膜的两面竟然能产生电压!如果在这塑料薄膜上贴上金属电极,再接上导线,就能得到一个和加压频率相同的交变电流,这塑料薄膜简直变成了一台迷你“发电机”!这或许就是利用塑料发电最早的应用方式。

    咱们来说说上世纪70年代中期的事儿。那时候,一股潮流是用塑料薄膜来实现电声转换的装置。你知道吗,声音其实就是压力变化。在这些装置里,声音成了发电的“发动机”,塑料薄膜就是那个“发电机”。这些装置简单、小巧、轻便,灵敏度比传统的静电发电机高几百倍,还不怕潮湿。

    但这次科学家研究的和之前的塑料发电原理并不一样。根据研发团队介绍,导电聚合物具柔性、易加工、低成本,能携带电荷导电。部分导电聚合物可作为热电材料,通过温度差产生电动势(塞贝克效应),或施加电压产生温度差(帕尔贴效应)。利用这些特性,可发展贴附式和可穿戴的绿色能源。PMHJ热电材料也将推动塑料基热电材料进入新时代,实现“体温充电”等美好愿景。

    来源机构: 国际能源网 | 点击量:0
  • 摘要:

    记者25日从西湖大学获悉,该校工学院王睿实验室研发出一种新分子——Py3,它有望显著提升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以下简称“钙钛矿电池”)光电转化效率,并将其使用寿命延长约2倍。相关成果24日在线发表于《自然》杂志。

    “典型的钙钛矿电池共有5层。”王睿介绍,在正置钙钛矿电池中,自电池表面到内部依次为透明导电氧化物、电子传输层、钙钛矿光吸收层、空穴选择接触层、金属电极;而在倒置钙钛矿电池中,电子传输层和空穴选择接触层的位置对调,其余几层不变。Py3分子主要针对倒置钙钛矿电池而开发。

    “空穴选择接触层的性能,和所选用分子的化学结构紧密相关。” 王睿解释说,这类分子通常由共轭母核和锚定基团组成,目前其结构设计依赖氮、硫、氧等杂原子取代的π-共轭结构。这容易导致分子结构不稳定,影响钙钛矿电池的效率和稳定性。

    为解决这一问题,王睿团队联合浙江大学薛晶晶团队,尝试构建一种全新的共轭母核。他们抛弃传统设计思路,把目光投向具有本征稳定性的全碳基结构——芘核。最终,研究团队成功合成基于芘的共轭母核分子Py3,并开发了新型空穴选择接触结构。  实验测试显示,采用Py3分子作为空穴选择接触层的钙钛矿电池,光电转化效率显著提高至26.1%;此类钙钛矿电池器件运行寿命超1万小时。而在现阶段,钙钛矿电池的使用寿命约为3000小时。

    来源机构: 能源界 | 点击量:0
  • 摘要:

    近日,我国首台自主研制的F级50兆瓦重型燃气轮机(代号G50)完成了燃烧器掺烧30%氢气,全尺寸全温全压试验验证各项指标均达到预期,这是成功实现掺氢燃烧的国内首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型燃机燃烧器,标志着东方汽轮机自主燃机,向低碳、零碳研发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面对我国“双碳”战略需要,燃气轮机燃料从天然气向氢气转换是必然发展趋势,以G50为例掺烧30%氢气能够实现1.8万吨/年/台的 CO?减排,使用纯氢更能够实现近零碳排放。


    本次掺氢试验的成功标志着东方汽轮机攻克了掺氢燃烧回火、燃烧不稳定等关键核心技术难题,推动了新型绿色能源用于燃气轮机中的技术进步,为探索更高比例掺氢乃至纯氢燃烧技术奠定了基础。

    接下来,东方汽轮机将推进自主燃机系列化、清洁化、国产化、产业化,为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实现绿色低碳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来源机构: 国际氢能网 | 点击量:0
  • 摘要:

    7月25日,记者从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获悉,由该院自主研发的两步法直径650毫米冷坩埚玻璃固化工程样机顺利完成90天连续运行试验,标志着我国冷坩埚玻璃固化技术具备工程应用条件,将为我国安全环保处理高放射性废物提供技术支撑。

    高放射性废物处理是核能安全利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当前,玻璃固化技术是妥善处理高放射性废物的最佳选择之一。该技术可将高放射性废物与玻璃基体混合熔融,将放射性核素包裹在固化体中,最终实现高放射性废物与生物圈的隔离。

    自2006年开始,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开展冷坩埚玻璃固化技术研发工作。项目团队从零开始、自主创新,克服系统复杂、装置研制难度大、安全系数要求高等难点,历经原理研究、关键技术研究、工程装备技术研究3个关键阶段,先后突破多个关键技术,完成了两步法冷坩埚总体工艺设计,得到了两步法冷坩埚玻璃固化运行工艺参数,系统掌握两步法冷坩埚从工艺原理到工程运行的关键技术。最终经与中国核电工程公司、江苏铁锚有限公司、海王新能源、杭州景业智能科技等单位协同攻坚,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成功完成关键设备工程样机研发和90天连续运行试验。

    据悉,此次试验共处理模拟废液约140立方米,产生模拟玻璃固化体约52吨,玻璃固化体废物包容率为20%—24%。试验运行期间设备状态良好,各项性能指标满足设计要求。后续,项目团队将联合相关单位进一步开展冷坩埚关键工艺、设备优化及玻璃固化配方实验室热验证等研究工作,并结合数字化、智能化等技术,进一步推动冷坩埚玻璃固化技术工程化应用。

    来源机构: 能源界 | 点击量:0
  • 摘要:

    7月2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印发《关于加力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若干措施》的通知。优化设备更新项目支持方式。将支持范围扩大到能源电力、老旧电梯等领域设备更新以及重点行业节能降碳和安全改造,并结合实际动态调整。加快高能耗高排放老旧船舶报废更新,推动新能源清洁能源船舶发展。

    文件要求:提高新能源公交车及动力电池更新补贴标准。推动城市公交车电动化替代,支持新能源公交车及动力电池更新。更新车龄8 年及以上的新能源公交车及动力电池,平均每辆车补贴6万元。

    提高汽车报废更新补贴标准。在《汽车以旧换新补贴实施细则》(商消费函〔2024〕75 号)基础上,个人消费者报废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燃油乘用车或 2018 年4 月30 日(含当日)前注册登记的新能源乘用车,并购买纳入《减免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的新能源乘用车或 2.0 升及以下排量燃油乘用车,补贴标准提高至购买新能源乘用车补 2 万元、购买2.0 升及以下排量燃油乘用车补 1.5 万元。自《汽车以旧换新补贴实施细则》印发之日起申请补贴的消费者,按照本通知标准执行补贴。

    原文如下: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印发

    《关于加力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

    以旧换新的若干措施》的通知


    发改环资〔2024〕110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关于加力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若干措施》已经国务院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附件:关于加大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若干措施.pdf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  政  部

    2024年7月24日

    来源机构: 国际能源网 | 点击量:0
  • 摘要:

    7月19日,宁夏银川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促进银川—石嘴山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银川片区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通知。

    《方案》指出,积极谋划布局新型显示、新型储能、生成式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抢占发展新赛道。

    超前谋划建设常规电源、新能源及储能等工程,科学制定有序用电方案,健全完善需求侧补偿激励机制,保障重大产业转移项目用能需求。

    银川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促进银川—石嘴山

    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银川片区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方案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

    《关于促进银川—石嘴山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银川片区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方案》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银川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4年7月19日

    (此件公开发布)

    关于促进银川—石嘴山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银川片区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方案

    为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认真落实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进一步加快银川—石嘴山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银川片区建设,有力有序承接东中部、国际产业转移,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促进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到2025年,示范区银川片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综合实力进一步提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保持在黄河流域省会(首府)城市前列。强首府战略、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实现重大进展,城市特色更加鲜明、核心功能更加集聚、辐射带动更加凸显。

    到2027年,区域发展综合实力大幅跃升,产业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显著提升,新质生产力取得突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建成特色鲜明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形成一批东西部产业承接转移的新路径、新模式、新经验。

    二、重点任务

    (一)推动产业集聚发展

    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优势产业集群发展,加快打造“三都五基地”。推动新材料产业优势再造、换道领跑和绿色低碳转型,加快光伏、LED芯片制造等新材料行业全产业链发展。进一步加快能源结构优化,促进能源清洁低碳转型。推动枸杞、葡萄酒、牛奶等新食品产业智能化、集约化发展。推动算力产业发展,做强数脑,优化数网,延伸数链。积极谋划布局新型显示、新型储能、生成式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抢占发展新赛道。全面推动现代农业品质化、规模化、高端化、品牌化发展。构建优质高效服务业新体系,加快建设“两地五中心”,推动现代服务业模式创新、业态创新、产品创新。到2027年,培育链主企业10家以上,供应链标杆企业13家以上。(市发改委、工信局、农业农村局、数据局分工负责,市科技局、商务局、林草和园林管理局、葡萄酒服务中心配合)

    (二)建强产业转移平台

    加强园区规划统筹、优化产业布局,因地制宜、错位发展。持续推进园区改革,深化“管委会+公司”运营模式,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园区建设运营。推动园区积极参与“六权”改革,力争园区亩均投资强度、产值和税收达到沿黄省区省会(首府)城市平均水平。积极探索“弹性供地”模式,分类推进闲置低效用地腾退出清、盘活利用。鼓励园区加快智能化改造,培育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打造智慧园区。支持符合条件的园区项目申报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逐步健全园区间利益共享机制,开展园区与辖区政府利益共享试点。到2027年,力争经开区产值突破1500亿元,高新区、中关村双创园分别成为500亿级园区,综保区、阅海湾商务区、贺兰和永宁工业园经济总量合计突破800亿元。(市工信局负责;市发改委、自然资源局,各县

    (三)推进绿色低碳发展

    严把项目准入门槛,坚决遏制承接“两高一低”项目,从源头减少资源消耗、污染排放和生态破坏。全面落实“四水四定”,支持建设再生水利用工程,提高非常规水利用率,率先达到国家节水型城市标准。推动能源生产结构和消费结构优化,鼓励企业参与用能权交易,加快“绿电小镇”“绿电园区”“零碳园区”建设,高水平建成国家新能源综合示范区核心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支持企业余热、余压、余气综合利用,推进无废城市、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城市、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示范城市建设。(市发改委、生态环境局、水务局、审批服务管理局分工负责;市工信局、投资促进局,各县

    (四)强化科技人才支撑

    健全创新链利益联结机制,引导企业与东部地区合作开展科技攻关,推动科技成果高效率就地转化。优化企业研发后补助机制,鼓励企业建设高水平研发中心、创新联合体、新型研发机构等,推动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平台全覆盖,引导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微企业融通创新。进一步完善柔性引才机制和人才支持政策,推动高层次人才向工业园区、产业群链汇聚。支持园区建设公共实训基地,为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技能人才支撑。(市委人才工作局,市科技局、人社局分工负责;市工信局,各园区管委会配合)

    (五)加快提升承接能力

    构建和完善高效、便捷的综合交通网络,加强土地、能源等要素保障能力,为承接产业转移提供坚强保障。加快建设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支持城市、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深度参与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促进国际货运班列、公铁海联运班列高效运行,推动综保区与河东机场融合发展。推进城市快速干线交通、生活性集散交通、绿色慢行交通三大系统建设,提升内外联通水平和运输服务能级。超前谋划建设常规电源、新能源及储能等工程,科学制定有序用电方案,健全完善需求侧补偿激励机制,保障重大产业转移项目用能需求。引导金融机构优化支持产业转移的金融产品,鼓励开发性政策性金融机构、商业银行等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前提下加大对重点产业转移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市委金融办,市发改委、自然资源局、住建局、交通局、水务局、商务局分工负责)

    (六)持续深化改革开放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破除制约民营企业发展壁垒。全面实行用水权有偿取得和交易,推进建设用地和排污权二级市场交易,加快用能权有偿使用,稳妥开展森林碳汇交易。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着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创新开展西部合作,巩固拓展闽宁协作,持续推动与沿黄地区、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务实合作,探索跨区域共建园区、托管园区和“飞地经济”模式。加大与石嘴山、宁东基地合作,互推项目线索与投资信息,提高一体化发展水平。强化链式招商、以商招商、中介招商,注重市县(区)、园区一体化联动,实现产业错位发展,构建富有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市发改委、工信局、自然资源局、生态环境局、水务局、商务局、林草和园林管理局、投资促进局、营商环境促进局分工负责;市工商联配合)

    (七)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持续推进简政放权,健全完善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及优化营商环境政策体系,依法落实西部大开发、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等政策,无差别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推进非禁即入普遍落实。完善政务服务标准建设方案,迭代升级审批制度改革,推行涉企政策一口受理,实现高频事项全程网办,构建增值式政务服务体系。全面落实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制度,对整体性转移的外资企业,按企业已认证的信用状况适用管理措施。深化“亲清廉线”监督平台运用,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护航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市发改委、市场监管局、审批服务管理局、营商环境促进局分工负责;市税务局,各县

    三、工作制度

    建立银川—石嘴山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银川片区建设联系协调工作机制,会商解决重大问题,统筹推进产业转移各项工作任务落实落地。工作机制由银川市发改委主要负责同志担任召集人,其他成员单位分管负责同志为成员。工作机制办公室设在银川市发改委,办公室主任由银川市发改委分管负责同志兼任。

    附件:

    银川—石嘴山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银川片区建设联系协调工作机制成员单位及责任分工

    一、工作机制职责

    统筹推进银川—石嘴山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银川片区建设和管理;综合分析各县(市)区、园区承接产业转移工作现状、问题和趋势,研究提出承接产业转移重大政策措施建议;推动国家、自治区承接产业转移相关政策落实;加强各部门之间协作配合,协调解决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及时总结工作成效,推广先进经验做法;配合自治区做好示范区银川片区年度总结评价和5年综合考核评估工作;完成市委、市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二、成员单位

    工作机制由市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人才工作局,市发改委、科技局、工信局、财政局、人社局、自然资源局、生态环境局、住建局、交通运输局、水务局、农业农村局、商务局、市场监管局、审批服务管理局、数据局、投资促进局、营商环境促进局,市税务局,市工商联,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园区管委会组成。

    三、责任分工

    市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做好金融政策与相关产业政策的协调,协调金融机构对符合条件的产业转移项目提供信贷支持,引导金融机构进一步改善金融服务。

    市委人才工作局:统筹协调全市人才工作,强化人才智力保障,促进人才交流合作,吸纳重点产业高端人才服务示范区建设。

    市发改委:落实国家、自治区发展改革委有关承接产业转移的政策文件;负责定期跟踪片区建设发展情况,组织开展年度总结自评工作;争取预算内资金,加强示范区银川片区建设;负责工作机制日常综合工作,对接协调各成员单位;承担工作机制交办的其他工作。

    市科技局:加强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推进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培育壮大科技型企业;支持产业转移企业科技创新,指导企业积极争取国家资金支持。

    市工信局:加强规划统筹,引导转移产业向园区集中,促进产业园区规范化、集约化、特色化发展,增强示范区银川片区内产业集聚能力;落实国家工信部产业转移指导目录、促进制造业有序转移等有关政策文件;推动新型材料、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承接发展。

    市财政局:落实承接产业转移的相关财政支持政策,统筹安排使用各级相关专项资金。

    市人社局:研究提出支持承接产业转移的人力资源、就业保障政策,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推动重点产业人才引进,为承接产业转移提供必要的人力资源和智力支持。

    市自然资源局:研究提出支持承接产业转移的土地政策和保障措施,将产业承接布局、完善综合交通网络与国土空间规划布局相衔接,做好承接产业转移项目的用地保障。

    市生态环境局:落实“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严把产业转移项目生态环境准入关,加大污染防治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强对产业转移企业的环境监测和管理。

    市住建局: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打造宜居城市,提高城市吸引力。

    市交通运输局:提升公路通行保障水平,深入推动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创建。

    市水务局:统筹承接产业用水需求,严格审查规划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及节水评价,严控超采地区新增取用地下水,遏制不合理用水需求。

    市农业农村局:承接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等产业,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深化闽宁协作,完善结对帮扶协作机制,提升产业合作层次,推动闽宁协作实现由单方援助向双方协作互动、由主要聚焦脱贫向全面协作开展、由政府主导推动向各方协作共促转变。

    市商务局:强化承接产业转移的支持政策;提出优化跨境电商、口岸营商环境的政策措施并组织实施;积极吸引和利用外商投资,科学有序承接外商投资企业梯度转移;推动外贸进出口促稳提质;支持物流企业持续完善物流基础设施,整合物流资源,推动物流运行降本提质增效,构建现代物流体系;举办相关经贸活动,促进承接东中部、国际产业转移。

    市市场监管局:指导产业转移企业提升产品质量,指导产业转移企业加强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工作。

    市审批服务管理局:建立产业转移项目审批服务机制,提供咨询指导和全程帮代办服务;加强对全市政务服务工作的统筹协调和管理,深入推进审批服务便利化改革,提升“互联网+政务服务”能力,指导县(市)区依照法定程序赋予园区相应经济管理权限。

    市数据局:推动数字信息等重点产业承接发展。

    市投资促进局:拟定重点区域投资促进计划,承担招商引资项目的服务协调、统计分析、考核评价工作。

    市营商环境促进局:优化营商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提升我市承接产业转移吸引力。

    市税务局:依法落实西部大开发、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等政策,支持我市承接产业转移。

    市工商联:积极发挥行业协会、商会在加强政企沟通联络、推进“双招双引”、搭建行业发展平台、促进跨区域开放合作等方面的作用,促进产业有序转移;服务民营企业和企业家,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提高承接产业转移能力;优化营商环境,强化要素保障,落实国家和自治区有关承接产业转移的政策文件;开展统计监测和分析研究,及时发现示范区银川片区建设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改进工作,总结报送工作进展和典型经验做法。

    各园区管委会:聚焦产业承接重点,深化开放合作,开展精准招商,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加强对新引进企业(项目)的跟踪服务,协调解决企业落地、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来源机构: 国际能源网 | 点击量:0
  • 摘要:

    近日,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发布《关于常态化组织企业申报市级政府投资基金储备项目的通知》(简称:《通知》)。

    《通知》指出,为更好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支持作用,加速培育北京市高精尖产业创新和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北京市设立了信息产业、机器人、先进制造和智能装备、绿色能源和低碳、人工智能、医药健康、商业航天和低空经济、新材料等产业领域的8支政府投资基金,新设总初始规模1000亿元;新设基金将以支持关键技术攻关和创新产品产业化、激发产业活力、打造高效产业生态为导向,重点支持上述领域战略性、前沿性、关键性股权融资项目。新设基金将以支持关键技术攻关和创新产品产业化、激发产业活力、打造高效产业生态为导向,重点支持上述领域战略性、前沿性、关键性股权融资项目。

    投资领域涉及绿色能源和低碳基金,包含氢能、储能、可再生能源、低碳新技术开发、绿色低碳融合、绿色能源应用示范等。

    通知原文如下: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关于常态化组织企业申报市级政府投资基金储备项目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为落实市政府工作部署,根据《北京市新设市级政府投资基金项目库管理办法(试行)》的有关规定,现常态化组织企业申报我市新设8支政府投资基金储备项目。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基金简介

    为更好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支持作用,加速培育我市高精尖产业创新和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我市设立了信息产业、机器人、先进制造和智能装备、绿色能源和低碳、人工智能、医药健康、商业航天和低空经济、新材料等产业领域的8支政府投资基金(以下统称新设基金);新设基金总初始规模1000亿元;新设基金将以支持关键技术攻关和创新产品产业化、激发产业活力、打造高效产业生态为导向,重点支持上述领域战略性、前沿性、关键性股权融资项目。

    二、投资领域

    (一)信息产业基金产业互联网、网络安全和信创、北斗、互联网3.0、超高清视频和新型显示、先进通信网络等。

    (二)机器人基金人形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医疗机器人、协作机器人、物流机器人及相关产业链配套等。

    (三)先进制造和智能装备基金工业母机、仪器仪表、智能装备、工业控制系统、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先进制造示范应用等。

    (四)绿色能源和低碳基金氢能、储能、可再生能源、低碳新技术开发、绿色低碳融合、绿色能源应用示范等。

    (五)人工智能基金基础设施层(人工智能芯片、智算中心、AI算力云、训练数据和服务及相关软件等);模型层(大模型算法创新、多模态生成模型、垂直行业模型、AI Agent、具身智能、可信AI与模型安全等);应用层(大模型等人工智能技术产品开发,金融、医疗、自动驾驶等垂直行业创新应用)。

    (六)医药健康基金创新药和医疗器械、新兴产业、重大公共卫生安全、生产服务等。

    (七)商业航天和低空经济基金星箭总体及飞机整机、关键部组件、空天创新应用等。

    (八)新材料基金电子信息材料、新型高能量材料与关键器件、特种及功能材料、前沿新材料等。

    三、组织申报范围及要求

    (一)组织申报范围我局采取开放、多元、公平的原则,广泛组织企业申报市级政府投资基金储备项目。我局将优先推荐现有市级政府投资基金已投优质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开发银行等战略合作银行已发放授信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隐形冠军企业、数字经济大会及机器人大会等重要会议进行首次产品发布企业、“创客北京”及奇绩创坛等赛事获奖企业、荣获特殊资质的企业。

    (二)推荐企业应符合以下要求

    1.申报企业应为注册在北京或有计划在北京布局的企业;

    2.符合国家战略发展导向、北京市产业政策和发展方向要求;

    3.属于高精尖产业及科技创新领域,符合基金投资领域;

    4.技术水平具备先进性与稀缺性,在项目产业化前景和对北京市产业发展有良好预期效果。

    四、申报方式

    符合上述投资领域和申报要求的企业无需通过各区推荐,可直接填报《储备项目信息表》(见附件)并投递至:qiyerongzi@jxj.beijing.gov.cn。

    五、其他事项

    (一)对于我局推荐并纳入基础项目库的项目,我局将及时了解项目投资进展,纳入定期服务跟踪机制,及时响应企业诉求。

    (二)市经济和信息化局从未指定、授权或委托任何机构和个人开展政府投资基金储备项目申报工作相关的培训、代理申报等活动,任何机构和个人的此类活动与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无关。企业如委托机构代理申报,相关后果由企业自行承担。

    六、咨询方式

    崔老师:010-55520923陈老师:010-56766212


    来源机构: 国际能源网 | 点击量:0
  • 摘要: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近日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称《决定》)。《决定》提出,“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如何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未来新能源领域如何布局?

    7月24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百问》(以下简称《百问》)一书由党建读物出版社、学习出版社出版,《百问》对此解读称,需要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完善新能源消纳和调控政策措施,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建立以清洁能源为主、多能互补、产销协同的分布式能源体系,引导全社会共同承担新能源供给和消纳责任,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

    南都记者了解到,5月14日,美国对中国锂电、石墨、稀土等征收25%关税,全面打压新能源车供应链。近日,美国第60届总统大选期间,新能源汽车政策作为中能源议题的衍生话题,成为两党政策路线竞争的一大焦点,也关切到未来中国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发展。

    《百问》显示,近年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绿色低碳发展,谋划实施一系列政策举措,综合效应持续显现,特别是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步伐明显加快,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作用明显增强,环境经济政策激励效应明显加大。

    然而,当前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百问》指出,比如生态环保结构性压力依然较大,特别是碳强度下降形势严峻;环境要素市场机制不够完善,优化配置作用有待加强;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的内生动力还不足,依靠经营主体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潜力尚未充分释放出来。

    《百问》提出,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持续加强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健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机制、在确保能源安全的前提下,加快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加快发展风电和太阳能发电,统筹水电开发和生态保护,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科学有序发展氢能等新能源,全力保障能源安全。

    此外,《百问》指出,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还需要科学把握和扎实推进以下重点工作:

    首先,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实施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政策和标准体系,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健全绿色消费激励机制。优化政府绿色采购政策,完善绿色税制。加快完善绿色金融制度标准,深化绿色金融改革创新,探索形成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环保监管体系。推广应用绿色供应链管理技术、标准和认证。参与相关国际标准制定和倡议发起,谋划完善气候投融资长期发展战略,准确界定气候投融资相关范围边界,加强政策衔接协同,推动国内国际标准的协同和互认。

    其次,加强资源节约集约循环利用。完善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制度,树立“能水粮地矿材”一体化节约理念,推行全过程管理和全链条节约。加强能源、水资源节约高效利用,推动粮食全产业链节约减损取得实效,健全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制度,全面提高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和水平。健全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建立完善投放和回收基础设施,提升回收行业专业化信息化水平,实施再生资源综合利用行业规范管理。加快绿色低碳科技创新培育壮大绿色环保产业。

    同时,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完善适应气候变化工作体系,建立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全面转型新机制,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构建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产品磁标识认证制度、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完善能源活动、工业生产程碳排放统计与核算,探索建立重点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标准和碳足迹、碳标签认证制度。健全碳市场交易制度、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制度,推动开展配额有偿分配,加强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与绿电绿证相关工作衔接,建立自愿碳市场数据质量监管机制。



    来源机构: 中国能源网 | 点击量:0
  • 摘要:

    新型储能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技术和基础装备,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支撑,也是催生国内能源新业态、抢占国际战略新高地的重要领域,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之一。

    国家能源集团大力推进新型储能领域技术研发和应用示范,在电化学储能、混合储能、构网型储能、储热等多方向布局。

    作为国家能源集团储能领域专业化单位,新能源院围绕新型储能集成、应用与评价开展了大量研发工作,联合浙江公司、宁夏电力、安徽公司承担了多项储能技术研发和工程示范项目。下面一起来了解这些典型项目。

    浙江梅屿储能电站项目国内首个全流程合规的高标准大型储能电站标杆示范工程

    浙江省首个投运的电网侧百兆瓦级集中式大容量电化学储能电站

    国家能源集团2022年度“十大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的主体工程

    该项目利用原温州梅屿火电厂旧址闲置用地和现有输变电设施,建设国内首个全流程合规的高标准百兆瓦级集中式储能电站标杆示范工程,有效盘活闲置资产,降低初始投资成本,创造国内先例,具有良好的示范引领效应。项目组针对电化学储能电站集成层级多、核心部件多、供应商质量差异大的现状,构建了设计优化、技术选型、安全评估、抽检监造、调试验收、智慧运维等环节,涵盖建设全生命周期的全方位质量安全技术支撑体系。同时,前瞻性地在国标发布前提出采用“全氟己酮喷射+可燃气体检测”的模组级消防技术,“全氟己酮+水”电池舱级消防的双重灭火系统,成为国内首个模组级消防全覆盖的百兆瓦储能电站。新型储能技术的研究应用,有效提升了电网支撑能力,为电力系统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宁夏宁东混合式储能项目全国首个混合构网型储能项目

    宁夏宁东光伏基地“‘锂电+超级电容’混合式储能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工程”项目基于不同类型储能多时间尺度互补特性,探索经济高效的构网型混合储能配置及协同调控解决方案,提出一套可推广的低成本、长寿命、强支撑能力的构网型混合储能模式;前瞻性探索多点储能集群协同运行优势和方案,提出储能集群调控策略。该项目研究不同构网技术路线支撑电网的能力,形成技术经济评估方法,助力集团构网型储能技术体系建设;形成的构网型混合储能技术方案,可提升储能系统的响应能力与经济性、增强区域电网安全稳定性、推动新能源高质量发展,为集团新能源消纳能力提升及“沙戈荒”等新能源大基地的规划建设提供理论及实证基础,助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安徽宿州熔盐储热项目全国首个熔盐储热替代电化学储能项目

    全国首个储热容量GWh级熔盐储热耦合煤电机组项目

    安徽宿州“基于熔盐储热的煤电灵活性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应用项目”通过增加熔盐储热系统,在煤电低谷时段储存热能,在高峰时段释放热能补充供热,完成“削峰填谷”,实现“双向调峰”,将宿州热电带热负荷调峰能力由50%-80%拓宽到30%-100%,有效解决机组供热、供电难以兼顾的问题。大规模长时熔盐储热技术与煤电机组的深度耦合,解决机组调峰与供热的矛盾,为新型储能的发展开辟了新的方向,同时也为“双碳”目标下我国能源结构的转型提供解决方案。

    来源机构: 能源界 | 点击量:0
  • 摘要:

    记者25日获悉,在中国氢能联盟2024氢能专精特新创业大赛决赛暨氢能专精特新产业大会上,国家能源局科技司发布了《中国氢能发展报告(2023)》(以下简称《发展报告》)。《发展报告》聚焦国内外技术和产业发展,系统梳理了2023年氢能产业发展现状,并对我国2024年氢能产业发展进行了展望。

    《发展报告》指出,2023年,中国氢能产业稳中求进,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氢能创新体系建设,持续完善产业发展基础性制度体系,为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作出积极贡献。世界氢能发展方面,氢能产业发展战略不断更新,氢能产量保持增长态势,氢能国际贸易加快部署,国际氢能价格持续下降,多元场景试点加速落地,关键核心装备迭代加快。我国氢能发展方面,各地陆续出台氢能指导政策,氢能供需规模保持平稳,国际合作模式加速探索,清洁供给体系逐步完善,多元应用加快创新发展,自主研发水平显著提升。

    《发展报告》显示,我国氢能整体规模保持平稳,产业集聚效应趋势凸显。截至2023年底,全国氢气产能超4900万吨/年,产量超3500万吨,同比均增长约2.3%,主要作为合成氨、甲醇,以及炼化等工业过程中的中间原料。煤制氢、天然气制氢和工业副产氢仍是我国氢气供应的主要来源,电解水制氢稳定发展,产能达到45万吨/年,产量约30万吨。

    《发展报告》指出,2024年中国氢能产业要强化政策引领,推动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强化基础研究,提升关键核心技术水平;强化示范推广,有序推动多元化产业化;强化合作交流,赋能产业链高质量发展,逐步打造能源领域新质生产力,推动氢能在支撑能源结构转型中发挥积极作用。

    据悉,《发展报告》由国家能源局科技司会同北京国氢中联氢能科技研究院联合行业相关机构和专家共同编制。

    来源机构: 中国能源网china5e | 点击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