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您好!欢迎您进入科技信息监测服务平台!登录 | 注册  帮助中心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编译报道
  •  分类浏览
  • 摘要:

    6月26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启用国家绿证核发交易系统的公告》,定于2024年6月30日正式启用国家绿证核发交易系统。自2024年7月1日起,发电企业或项目业主可通过国家能源局门户网站“在线办事”栏目中的“国家绿证核发交易系统”登陆系统,原登陆账号和密码不变。

    原文如下:


    为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 国家能源局关于做好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全覆盖工作 促进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的通知》(发改能源〔2023〕1044号文)相关工作要求,切实提升绿证核发效率,推动绿证核发全覆盖,定于2024年6月30日正式启用国家绿证核发交易系统,现就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自2024年6月25日至6月30日,原国家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信息管理平台停用绿证申领功能,期间发电企业或项目业主可正常登陆查看绿证核发信息。

    二、自2024年7月1日起,发电企业或项目业主可通过国家能源局门户网站“在线办事”栏目中的“国家绿证核发交易系统”登陆系统,原登陆账号和密码不变。

    三、国家绿证核发交易系统每月以电网企业、电力交易机构提供的数据为基础,对已建档立卡的项目上月电量核发绿证。尚未完成建档立卡的发电企业或项目业主应尽快完成建档立卡,避免影响绿证正常核发。

    国家能源局综合司

    2024年6月24日

    来源机构: 国际能源网 | 点击量:0
  • 摘要:

    国际能源网获悉,近日,河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河北省开发区分布式新能源高质量发展推进方案》的通知。

    《通知》指出工作目标:

    2024年,启动一批具有丰富屋顶、闲散空地资源和较好电力消纳能力的开发区,开展分布式新能源建设试点,力争新增屋顶分布式光伏和分散式风电装机100万千瓦以上,创新示范工程30个左右。

    2025年,在第一批试点基础上,总结经验,再次启动一批试点,力争新增屋顶分布式光伏和分散式风电装机200万千瓦以上,创新示范工程60个左右。

    2026年,全面推进全省剩余省级以上开发区分布式新能源建设,力争到2030年覆盖率达到90%以上,全省省级以上开发区分布式光伏、分散式风电高质量发展模式创新取得积极进展,各类新场景、新应用不断涌现,分布式新能源助推开发区绿色低碳转型成效初步显现。

    《通知》要求合理界定开发范围,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开发原则上在省级以上开发区(不含托管园区)核定范围内已建成的企业屋顶及围墙范围内闲散空地实施;分散式风电项目开发在省级以上开发区(不含托管园区)核定面积全域内实施。

    各开发区要积极探索开发区分布式新能源开发模式,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模式:

    1.整体推进模式。在取得产权方同意后,可采取由开发区管委会主导整体推进模式,整合资源优选投资合作对象,规模化推进。整体推进模式要通过竞争性配置方式选择开发企业,在建、已报装项目仍由原开发企业继续主导开发。

    2.联合开发模式。支持在开发区内注册法人实体的能源企业参与项目建设,鼓励各类能源开发企业与拥有屋顶、闲散空地和负荷资源的企业主体合作,采取“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开发。

    3.自主开发模式。拥有屋顶、闲散空地和负荷资源的企业主体自主开发。

    在政策支持方面,鼓励有条件的开发区按照相关规定布局分散式风电项目,单体规模不超过5万千瓦。同一主体开发的同类型项目可打捆办理项目核准(备案)及开工前各项手续。

    配储方面,试点开发区新建分布式新能源项目,参照2023年保障性并网项目管理要求和建设标准配置或租赁一定比例储能设施,可不受可开放容量限制。配套储能应与分布式新能源项目在同一220千伏供电区域内,同步建设、同步并网,并承诺参与调峰,接受电网统一调度。

    地方政府在开发区分布式新能源开发过程中要优化提升地方行政部门服务能力,及时为项目审批、并网提供所需材料;电网公司要结合项目报装容量、负荷和电网情况提供接入方案,支持项目“应并尽并、能并早并”;地方能源主管部门要加强宣传引导,提升企业对分布式新能源的认识,提高企业主体积极性;不得向开发企业收取任何形式的资源出让等费用,不得将配套产业作为项目开发建设的门槛。

    此外,试点开发区建设期为2024-2025年,试点建设期限原则上不超过两年。试点期内如遇国家政策调整,按国家政策执行。根据试点建设情况,适时在全省省级以上开发区全面推广。

    原文如下:

    河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河北省开发区分布式新能源高质量发展推进方案》的通知

    冀发改能源[2024]872号

    各市(含定州、辛集市)发展改革委(局),张家口市能源局,雄安新区改革发展局,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

    为进一步推进全省分布式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现将《河北省开发区分布式新能源高质量发展推进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河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4年6月20日

    河北省开发区分布式新能源高质量发展推进方案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决策部署,推动新型能源强省深入实施,进一步发挥分布式光伏和分散式风电在促进工业领域绿色低碳转型方面的积极作用,结合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按照“系统谋划、分步实施、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创新驱动、优质高效”的原则,在充分尊重企业主体意愿的基础上,根据开发区不同应用场景、不同产业用电负荷需求和未来产业项目布局,科学规划、统筹推进开发区分布式新能源开发利用,进一步加快分布式新能源高质量发展。

    2024年,启动一批具有丰富屋顶、闲散空地资源和较好电力消纳能力的开发区,开展分布式新能源建设试点,力争新增屋顶分布式光伏和分散式风电装机100万千瓦以上,创新示范工程30个左右。

    2025年,在第一批试点基础上,总结经验,再次启动一批试点,力争新增屋顶分布式光伏和分散式风电装机200万千瓦以上,创新示范工程60个左右。

    2026年,全面推进全省剩余省级以上开发区分布式新能源建设,力争到2030年覆盖率达到90%以上,全省省级以上开发区分布式光伏、分散式风电高质量发展模式创新取得积极进展,各类新场景、新应用不断涌现,分布式新能源助推开发区绿色低碳转型成效初步显现。

    二、工作任务

    (一)合理界定开发范围

    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开发原则上在省级以上开发区(不含托管园区)核定范围内已建成的企业屋顶及围墙范围内闲散空地实施;分散式风电项目开发在省级以上开发区(不含托管园区)核定面积全域内实施。

    (二)积极探索不同开发模式

    各开发区要积极探索开发区分布式新能源开发模式,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模式。

    1.整体推进模式。在取得产权方同意后,可采取由开发区管委会主导整体推进模式,整合资源优选投资合作对象,规模化推进。整体推进模式要通过竞争性配置方式选择开发企业,在建、已报装项目仍由原开发企业继续主导开发。

    2.联合开发模式。支持在开发区内注册法人实体的能源企业参与项目建设,鼓励各类能源开发企业与拥有屋顶、闲散空地和负荷资源的企业主体合作,采取“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开发。

    3.自主开发模式。拥有屋顶、闲散空地和负荷资源的企业主体自主开发。

    (三)创新应用环境

    1.绿色用能替代。即开发区内企业利用自有屋顶、闲散空地开发建设分布式新能源,提高终端用能绿色电力比例的项目。

    2.推行绿色交通。即开发区或区内企业通过分布式新能源建设,为区内使用新能源的交通设施提供电力服务的项目。

    3.开展绿色园区建设。即在不同企业主体组成的同一开发区或同一增量配电区域内,利用区域内屋顶、闲散空地开发建设分布式新能源,满足区域内负荷绿色用能需求的项目。

    三、试点支持政策

    (一)屋顶分布式光伏不设置规模上限

    利用试点开发区内企业固定建筑物屋顶及围墙范围内闲散空地建设的屋顶分布式光伏,不设置单体规模限制。期间,如遇国家政策调整,按照国家最新政策执行。

    (二)优化分布式新能源管理程序

    开发区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由县级能源主管部门或行政审批部门备案;鼓励有条件的开发区按照相关规定布局分散式风电项目,单体规模不超过5万千瓦。同一主体开发的同类型项目可打捆办理项目核准(备案)及开工前各项手续。

    (三)优化可开放容量管理

    试点开发区新建分布式新能源项目,参照2023年保障性并网项目管理要求和建设标准配置或租赁一定比例储能设施,可不受可开放容量限制。配套储能应与分布式新能源项目在同一220千伏供电区域内,同步建设、同步并网,并承诺参与调峰,接受电网统一调度。

    (四)加快配电网数智化改造升级

    以开发区分布式新能源高质量发展为重点,加强统筹规划,强化电网消纳分析和研究,统筹区域负荷水平,适度超前规划变配电布点,加快配电网建设改造和智慧升级,提升配电网承载力和灵活性,切实满足试点开发区分布式新能源发展需要。

    (五)多种方式支持市场消纳

    各开发区要积极引导分布式新能源项目基于园区或者工厂用能水平和负荷特性选择“全额自发自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全额上网”模式,优先支持全额自发自用和具备可调节能力负荷的项目建设。涉及“自发自用”上网模式的,用电方、发电项目应位于同一所有权人的同一土地范围内。

    鼓励分布式光伏项目装配分时计量设备,在系统高峰时段按高峰电价结算,在低谷时段按低谷电价结算,合理反映分时发电价值。支持分布式光伏项目以独立或聚合的方式参与绿电交易,以市场化方式消纳。

    (六)优化服务保障

    地方政府在开发区分布式新能源开发过程中要优化提升地方行政部门服务能力,及时为项目审批、并网提供所需材料;电网公司要结合项目报装容量、负荷和电网情况提供接入方案,支持项目“应并尽并、能并早并”;地方能源主管部门要加强宣传引导,提升企业对分布式新能源的认识,提高企业主体积极性;不得向开发企业收取任何形式的资源出让等费用,不得将配套产业作为项目开发建设的门槛。

    四、推进方式

    (一)分级推进

    县级能源主管部门要会同城建、规划、安全、用地等相关部门,结合电网接入条件,指导开发区高质量编制分布式新能源试点方案,并严格按照方案实施,不得擅自变更建设内容、建设地点、投资主体等。

    市级能源主管部门要指导开发区谋划分布式新能源项目,做好试点方案初审工作,并督促方案落地实施。

    省级能源主管部门将对开发区分布式新能源试点方案(试点要求附后)进行评估审核,结合电网公司意见,确定年度建设规模,及时公布试点建设方案,并定期开展评估,指导市县做好试点经验总结。

    (二)试点先行

    试点开发区建设期为2024-2025年,试点建设期限原则上不超过两年。试点期内如遇国家政策调整,按国家政策执行。根据试点建设情况,适时在全省省级以上开发区全面推广。

    (三)强化安全和质量监管

    各开发企业负责电站建设和运营,要严格落实开发区分布式新能源项目安全主体责任,坚决贯彻执行国家、省及行业安全生产管理规定;要充分考虑房屋质量安全、风机避让距离、寿命期限等因素,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的设计、建设、验收及运营,同步安装电网远程调控装置,承诺全量全时段参与调峰弃限,服从电网统一调度,涉网性能满足相关标准要求;要依法加强电站建设运行全过程的安全管理,杜绝设备质量、工程质量、施工及后期运维安全问题发生,保障项目质量可控、安全运营。各市及各开发区管委会要强化监督检查,督促指导项目相关单位严格落实安全主体责任。

    来源机构: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 点击量:0
  • 摘要:

    当地时间6月19日,在德国慕尼黑进行的Intersolar Europe 2024展会上,隆基重磅发布晶硅-钙钛矿叠层太阳能电池领域的研发最新进展。经太阳电池领域权威认证机构德国弗劳恩霍夫太阳电池研究所(Fraunhofer ISE)第三方独立认证,隆基叠层团队研制的商业化M6尺寸晶硅-钙钛矿叠层电池实现30.1%的光电转换效率,较该技术路线此前28.6%的电池效率记录,大幅提升1.5个百分点,标志着隆基在晶硅-钙钛矿叠层电池技术商业化应用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本次新纪录的发布,距隆基在上海SNEC展会上公布34.6%晶硅-钙钛矿叠层电池新纪录不到一周,在持续探索叠层电池效率极限的同时,隆基研发团队从2023年10月开始面向商业化应用同步开展叠层电池量产技术研究,仅仅6个月,先后攻克空气中大面积钙钛矿薄膜制备和超低温金属化两大关键难题,结合原型器件研究工艺经验,首次在商业尺寸晶硅-钙钛矿叠层电池器件上实现30%以上的光电转换效率,相对隆基晶硅团队刚刚创造的单结晶硅太阳能电池27.3%的效率纪录,此次30.1%的晶硅-钙钛矿叠层太阳能商业电池效率记录表现出显著的效率优势,极大地提振了全球光伏业界对晶硅-钙钛矿叠层电池技术的信心和期待。

    晶硅-钙钛矿叠层太阳电池理论极限效率高达43%,被认为是单结晶硅背接触电池(BC)之后的下一代超高效太阳电池,是全球光伏业界竞相研究的新兴光伏技术。隆基在原型器件及晶圆级叠层电池的突破,不仅重新定义了两端叠层电池效率极限,同时向叠层电池产业化迈出关键的一步,助力隆基在晶硅单结电池及叠层电池两大主流赛道持续领先。

    来源机构: 能源界 | 点击量:0
  • 摘要:

    据外媒报道,英国钙钛矿光伏电池造商Oxford PV公司日前宣布,该公司通过其60个钙钛矿-硅串联光伏电池组装的住宅光伏组件创造了光伏发电效率的新记录。

    该公司进一步指出,这种光伏组件的光电转换效率高达26.9%,而目前发电效率最高的多晶硅光伏组件在相同面积下的效率约为25%。这种采用双层光伏玻璃设计的光伏组件面积为1.6平方米,重量为25公斤,主要用于构建住宅光伏系统。

    Oxford PV公司首席执行官David Ward为此表示:“Oxford PV公司的这款创造光伏发电新纪录的光伏组件代表了光伏发电技术的一大飞跃,我们为这一里程碑式的成果感到骄傲。房主、商业客户和公用事业用户都将从中获益,因为可以在相同的空间内增加20%以上的电力。这不仅显著降低了住宅光伏系统的安装成本,还加快了脱碳进程,为全球能源转型做出更多贡献。”

    Oxford PV公司将在其位于德国勃兰登堡和哈维尔的制造工厂生产这种串联光伏电池,为全球的能源需求提供创新且高效的解决方案。

    来源机构: 能源界 | 点击量:0
  • 摘要:

    《世界能源统计评论》近期发布的报告为我们揭示了全球能源使用与排放的深刻变化。据报告显示,去年全球排放量显著上升,增长了2.1%,这一数字超过了惊人的400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其中,直接能源消费所产生的排放量占据了绝大部分,超过350亿吨二氧化碳当量。这一增长无疑给全球气候变化的应对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在发电量方面,全球的增长态势同样显著。报告显示,2023年全球发电量达到了创纪录的29,924.8TWh,较上一年增长了2.5%。在这一增长中,中、美、印三国的表现尤为抢眼。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之一,其发电量达到了9456.4TWh,增长了6.9%,全球占比高达31.6%,较上年提高了1.3个百分点,创下了历史新高。这一增长不仅显示了中国能源产业的强劲势头,也体现了中国在推动能源转型和绿色发展方面的坚定决心。

    与此同时,美国的发电量虽然达到了4494TWh,但较上一年下降了1.0%。这一变化可能源于美国能源结构的调整,以及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而欧洲的发电量也呈现出下降趋势,为3805.1TWh,下降2.4%。这可能与欧洲近年来对能源效率和可再生能源的重视有关。

    然而,在全球发电量增长的大背景下,印度的表现令人瞩目。其发电量达到了1958.2TWh,增长了7.0%。这一增长不仅展示了印度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也体现了印度在推动经济增长和能源转型方面的努力。

    具体来看,2023年全球发电量增量为736.7TWh。其中,中国的发电量增量高达607.7TWh,占据了全球增量的82.5%。这一数字不仅体现了中国能源产业的强劲增长,也显示了中国在推动能源转型和绿色发展方面的巨大贡献。与此同时,中国的人均发电量也达到了6700千瓦时,这一数字已经超过了德国、西班牙、意大利、英国等发达国家,但与美国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值得一提的是,《世界能源统计评论》报告是由英国能源研究院与毕马威和科尔尼合作发布的。这一报告汇聚了全球能源领域的专家智慧和数据资源,为全球能源政策的制定和能源转型的推进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此前,该报告由石油巨头BP发布,去年开始在BP支持下,由英国能源研究院与毕马威和科尔尼共同发布,进一步提升了报告的权威性和影响力。

    总体来看,全球能源领域正在经历着深刻的变化。随着气候变化和能源转型的推进,各国都在积极探索和尝试新的能源发展模式。作为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之一,中国在这一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推动能源转型和绿色发展,中国不仅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来源机构: 国际能源网 | 点击量:5
  • 摘要:

    据印度商业线报(The Hindu Businessline)6月17日消息,5月份,印度煤炭进口达到6个月来最高水平。

    2024年5月,印度动力煤进口连续第六个月上升,进口到货量创下6个月来新高。由于预计夏季高温将导致电力需求上升,火力发电厂(TPP)已持续囤积了煤炭这种重要大宗商品。

    能源信息机构开普勒(Kpler)的数据显示,5月份主要由电力行业消费的动力煤进口量为1699万吨,环比增长近6%。然而,同比下降了近4%。“5月份,印度动力煤进口量攀升至1699万吨的6个月高点,但与去年同期相比则略有下降。这也结束了连续八个月的月度同比增长。”开普勒干散货分析师亚历克西斯?埃伦德(Alexis Ellender)告诉 Business line。

    动力煤进口增长,主要是由于夏季需求上升。近些年来,印度的电力需求一直以每年近10% 的速度增长,工商业不断发展以及家庭消费不断增加带动了电力消费的增长。今年气温上升也刺激了更多的电力需求。例如,5月30日,因为强烈的热浪侵袭了印度北部、西北部和中部等大部分国土,导致了对制冷的更高要求,使得印度白天的最高电力需求达到了创纪录的2.5亿千瓦。

    2024年5月印度火力发电厂的负荷系数(plant load factor-PLF) ,即容量利用率为77.84%,而去年5月为73.64%。发电量达到43,332.91吉瓦时(GWh),增长了12%。

    “炎热、干燥的天气一直在激发着对动力煤的需求。然而,接近创纪录的煤炭库存、强劲的国内产量增长以及季风降雨的提前到来,预计将减缓煤炭进口步伐。

    预计6月份印度煤炭进口将减弱。据印度气象局(India Meteorological Department -IMD)预测,“高于正常”的季风降雨量将补充水库来水,提高水力发电量,从而影响燃煤发电。他补充说: “天然气发电量也有所增加,尽管它在印度整体电力结构中所占的比例仍然很小”。

    “我们预计,印度6月份动力煤进口量环比将有所下降,但同比可能仍将保持上升,原因是国内煤炭运输由于降雨而受到影响。7月至9月这一季度的煤炭进口预计将比4月至6月有所下降,然而随着印度潜在电力需求的增加,煤炭进口还将继续走高”。

    前5个月印度动力煤进口同比增长12%

    据CoalMint的船运数据显示,2024年1-5月,印度动力煤进口量近8000万吨,同比增长12%,而去年同期进口量只略高于 7100万吨。这些煤炭主要用于发电和其他工业用途。

    由于印度经济和基础设施的增长增加了能源消耗和国内资源的负担,2023年印度动力煤进口量同比增长约10%,增至近1.8 亿吨。印度80%以上的动力煤需求用于发电。印度目前的发电结构由煤炭(77%)和可再生能源(23%)组成。

    传统煤炭出口国均位居前列:印度尼西亚仍然是印度最大的煤炭进口来源国,2024年前5个月的煤炭进口量为4910万吨,其次是南非(1200万吨)和美国(660万吨)。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2024年1-5月印度国内动力煤产量达到约4.45亿吨,比上年同期的4.04亿吨增长了10%。同时,今年前5个月的动力煤进口量也大幅增加。

    为何印度2024 年煤炭进口量会上升?

    *电力需求持续增长:印度进口的动力煤大部分用于电力行业,据CEA估计,电力行业的年复合增长率为8-10%,与印度整体经济增长同步。BigMint 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印度的电力消耗量达到700,855百万单位(million units),而去年同期为 639,304 百万单位,同比增长约 10%。

    因为印度自4月底以来一直受到持续高温天气的侵袭,许多地区的气温接近50摄氏度。要满足这种前所未有的电力需求增长,就意味着要保持发电厂煤炭库存充足。

    *燃煤发电量上升:印度发电量中煤炭的份额从去年1月至5月的约74.4%上升至今年同期的75%以上。由于降雨模式不稳定,水库水位较低,大型水力发电在全国电力需求中所占的份额同比下降了10%以上。尽管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略有增加,但高间歇性和存储成本加剧了对动力煤的依赖。

    *政府对煤炭进口的强制规定:电力部已将进口燃煤发电厂的满负荷运行期限延长至10月15日,以满足夏季预期的高电力需求,预计高峰需求将超过260吉瓦,而去年为243吉瓦。尽管全球大宗商品市场波动,但仍要求进口燃煤发电厂(ICB)进口煤炭,以便继续无缝运营。

    *印度海绵铁产量不断增加:印度海绵铁产能迅速增长,2024年月均产量超过450万吨,而去年同期的月均产量远低于400万吨。进口南非动力煤固定碳含量较高,VM含量较低,每生产一吨海绵铁需要约0.8吨,而国内煤炭需求量超过1.3-1.4吨。因此,进口是首选。

    展望未来,预计印度仍是未来十年内动力煤需求将增长的少数几个市场之一。这一增长将在多大程度上传导至海运市场,将取决于该国增加国内生产的能力以及相关物流网络能否可靠地按必要的规模完成煤炭运输。

    国际能源署发布的《2023年世界能源展望》报告预测,到2030年,印度的煤炭发电量将增长,与西方世界和中国形成鲜明对比。尽管预计印度国内煤炭产量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继续增加,但可能仍跟不上需求增长的步伐,因此预计2025年印度海运煤炭进口量将出现高于中等增速的增长。

    来源机构: 中国能源网china5e | 点击量:2
  • 摘要:

    记者近日从东华大学获悉,该校科研人员成功研发出集无线能量采集、信息感知与传输等功能于一体的新型智能纤维,由其编织制成的纺织品无需依赖芯片和电池便可实现发光显示、触控等人机交互功能。

    该成果已于前段时间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科学》,被认为有望改变人与环境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交互方式,对功能性纤维开发以及智能纺织品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具有重要启发意义。

    当前,智能可穿戴设备已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并在健康监测、远程医疗、人机交互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较于传统刚性半导体元件或柔性薄膜器件等,由智能纤维编织成的电子纺织品具有更好的透气性和柔软度,但目前智能纤维开发多基于“冯·诺依曼架构”,即以硅基芯片作为信息处理核心开发各种电子纤维功能模块,如信号采集的传感纤维、能量供应的发电纤维等,复杂的多模块集成必然增大了纺织品的体积、重量和刚性。

    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先进功能材料课题组在一次实验中,偶然发现纤维在无线电场中发出了光。以此为基础,课题组开创性地提出“非冯·诺依曼架构”的新型智能纤维,实现了将能量采集、信息感知与传输等功能集成于单根纤维中。

    课题组成员杨伟峰表示,电磁场和电磁波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这些电磁能量就是这种新型纤维的无线驱动力,而人体作为能量交互的载体,开辟了一条便捷的“通道”,使原本在大气中耗散的电磁能量优先进入纤维、人体、大地组成的回路。记者看到,仅是用手轻触,这种添加了特定功能材料的新型纤维便呈现了发光发电的神奇景象。

    据介绍,新型纤维具有三层鞘芯结构,芯层为感应交变电磁场的纤维天线(镀银尼龙纤维)、中间层为提高电磁能量耦合容量的介电层、外层为电场敏感的发光层,原材料成本低,纤维和织物的加工都已有成熟工艺。

    在不使用芯片和电池的情况下,科研人员还通过这种新型纤维实现了织物显示、无线指令传输等功能。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东华大学)研究员侯成义表示,新型纤维有望运用到服装服饰等日用纺织品中,当它们接触人体时,可通过发光进行可视化的传感、交互甚至高亮照明,还能对人体不同姿态动作产生独特的无线信号,进而对电子产品进行无线遥控,这些新功能或会改变人们智慧生活的方式。

    课题组表示,深入研究如何让新型纤维更有效地从空间中收集能量,并以此驱动包括显示、变形、运算等在内的更多功能,将是团队下一阶段的工作。

    来源机构: 中国能源网 | 点击量:2
  • 摘要:

    来自西班牙多家研究机构和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的科学家利用钴钨氧化物,研制出一种新型非铱催化剂,并获得了非铱催化剂迄今最高的电流密度和最高稳定性。新研究首次在不使用铱的工业条件下,实现了稳定的质子交换膜(PEM)水电解制造绿氢,是该领域的一个新里程碑。相关论文发表于20日出版的《科学》杂志。

    绿氢已成为一种极有潜力的化学和能源载体,有助人类社会脱碳。水电解技术是目前制造绿氢的一种有效途径,实施方式之一是利用PEM来高效生产绿氢。

    但迄今包括PEM在内的很多水电解技术,都需要基于铂和铱等稀有元素的催化剂。鉴于阳极催化剂必须在高腐蚀性的酸性环境中运行,只有铱氧化物在所需的工业条件下表现出稳定性。但铱是地球上最稀有的元素之一。在最新研究中,来自西班牙巴塞罗那光子科学研究所(ICFO)等机构的科学家,在寻找铱催化剂的替代品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

    ICFO团队解释说,传统催化剂设计通常侧重于改变所用材料的组成或结构。但他们另辟蹊径,基于丰富且廉价的钴设计出一种新材料。该材料能积极地将反应成分(水及其组成成分)纳入其结构中。结果显示,这种方法能够在与工业应用相关的高电流密度下稳定运行。

    ICFO研究人员指出,他们将得到的钴催化剂组装到PEM反应器中,实现了比其他现有技术更高的活性和稳定性。他们将电流密度提高到1安培/平方厘米,催化剂能稳定运行600多小时,实现了使用非铱催化剂在水解制氢中迄今最高的电流密度和最高稳定性。因此这种钴基催化剂是铱基催化剂的可行替代品。

    不过,研究团队也指出,尽管钴比铱更丰富,但其也有缺陷,比如有毒,因此他们也在研究基于锰、镍等其他材料的替代品。

    来源机构: 能源界 | 点击量:2
  • 摘要:

    站在玛尔挡电站进水口处,叠放安装着一层层像竖立着的百叶窗样的闸门,该闸门可以在5分钟内灵活实现任意一层门叶的启闭,控制水流从该分层下泄。这便是西北院联合有关单位历时几年研发出的一种业内首创的新型分层取水工艺:分层立式导叶阀。该分层取水工艺可快速有效的实现水库低温水下泄对下游生态带来的不利影响。

    据了解,玛尔挡水电站工程蓄水运行后,库区将出现水温分层,出库水温与自然河道水温会出现较大差异,特别是在鱼类繁殖季节,下泄水温会较自然水温降低2.4℃-3.8℃,低温水对下游鱼类的生长繁殖会产生比较大的不利影响。

    低温水减缓措施是世界各国高坝大库建设面临的普遍性难题,目前采取的措施主要以传统叠梁门为主,通过吊装机械操作叠放一块块整体平板闸门,实现低温水的减缓。该方法操作流程繁琐,启闭一次历时耗时长,水温恢复响应慢,不能短时间达到低温水减缓效果。为解决这一难题,通过近几年的技术攻关,西北院研发提出了一种百叶窗式“分层立式导叶阀”型式的分层取水工艺,利用这种百叶窗式的闸门结构替代了原来的整体平板闸门。新型闸门可通过电气直接控制每个单块上的电机、螺杆,灵活快速的实现单块闸门的启闭,大大缩短低温水减缓响应时间,提升分层取水效率和低温水减缓效果。

    该分层取水新工艺在玛尔挡水电站的应用,将会显著促进分层取水技术创新的发展,减缓库区水温分层对下游河段水生生物的不利影响,维护水生生物多样性,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支撑推动高质量发展。

    来源机构: 能源界 | 点击量:1
  • 摘要:

    近日,我国首套自主研发的百千瓦级电氢双向转换装置在广州投运,在国内率先通过一套装置完成制氢和发电,实现了绿电和绿氢的双向高效可靠转换,标志着我国可逆固体氧化物电池技术从“实验室”走向了“示范应用”。

    由南方电网广东广州供电局研发并投运的电氢双向转换装置,位于广州南沙小虎岛电氢智慧能源站,在外观上看,纵横交错的“钢管森林”旁矗立着三个银灰色集装箱,以及一个小型储氢罐。该装置基于可逆固体氧化物电池技术,具有电解池和燃料电池两种模式,集制氢与发电功能于一体:在电解池模式下,装置通过高温电解水制取“绿氢”,将这些氢气收集到储氢罐,可随时向站内供氢;当一键切换成燃料电池模式后,可将储氢罐内的氢气输送回装置,通过电化学反应按需发电并网。

    广州供电局氢能源研究中心杨怡萍介绍:“目前,通过对大功率可逆固体氧化物电池技术的突破,装置的系统电解制氢功率已达100千瓦,电堆平均每三度电可制一立方氢,相比传统电解制氢技术的效率提升了20%-30%,尾气循环利用下发电效率可达60%。”

    据悉,该装置依托“电-氢”和“氢-电”的高效、双向转化优势,丰富了新型电力系统的调节资源,助力更多的新能源并网消纳,也提升了电网在各种极端情况下的韧性与可靠性。一方面,该装置可以作为储能设备,在用电低谷时将富余的绿色电能用来制氢,并储存起来,有助于粤港澳大湾区风电等新能源的大规模就近消纳,促进能源间的“时空转移”,也为交通、工业等行业提供“绿氢”,助力各行业深度脱碳;另一方面,该装置可以作为发电设备,在用电高峰时,以及各类应急情况下,将储存的绿色氢气用来发电,实现电力供应更加安全可靠、绿色低碳。

    “这套装置实现了从材料到系统的全面国产化。”杨怡萍介绍,“作为小型、分布式的能源生产单元,未来通过模块化叠加组合,装置的制氢与发电功率可达到兆瓦级。”据了解,这套电氢转换装置处于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今后该技术有望进一步应用于冶金、化工等行业领域,电氢转换规模将提升百倍,拓展到万千瓦级。

    “双碳”目标的提出,使氢能产业被赋予新的历史使命。广州供电局副总经理龙云认为,通过“电-氢”转换,全社会用氢客户可以直接或间接地成为用电客户,以绿氢为途径,既能大幅增加电网消纳新能源的能力,也能进一步提高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的比重,最终支撑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来源机构: 国际能源网 | 点击量: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