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您好,欢迎您进入科技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帮助中心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编译内容

编译内容

编译服务: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编译者: liguiju 编译时间: 2024-6-24 点击量: 180

近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王凡团队联合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科研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Journal of Climate发表最新成果,基于观测和气候模式资料揭示了大西洋热含量增加快于印度洋-太平洋海盆的新机制,研究结果有助于理解全球海洋热量储存格局,为提高气候模式模拟和预测提供了科学依据。

20世纪中期以来,大西洋存储了大量的人为热量,上层2000米大西洋的平均增暖速度几乎是印度洋-太平洋的三倍。CMIP6历史模拟捕捉到该海盆间增暖差异,并预计这一差异将持续到未来。在CMIP6模拟中,通过海表热通量变化导致的海洋热量吸收在形成海盆间增暖差异上发挥了核心作用。除了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减弱的原因外,变暖背景下大气过程的变化对进入北大西洋的海表热量吸收增加也至关重要。具体而言,1980年以来北大西洋人为气溶胶浓度的降低有利于大西洋海表热量吸收的增强。此外,大气环流向极地迁移,表面风速和云量在中高纬度减少,导致中纬度海表热吸收广泛增强,形成海表热吸收的经向结构。加之各海盆的地理形状,与印度洋-太平洋相比,大西洋的中纬度相对较宽,低纬度相对较窄,地理形状效应使得大西洋海盆平均热量吸收更高。

论文第一作者为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任秋萍博士,任秋萍与李元龙研究员为共同通讯作者,合作者包括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Young-Oh Kwon研究员、杨嘉岩教授和黄瑞新教授,以及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王凡研究员。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国科学院战略重点研究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物理海洋学计划等项目资助。

论文详细信息:Ren, Q., Kwon, Y.-O., Yang, J., Huang, R. X., Li, Y., & Wang, F. (2024). Substantial Warming of the Atlantic Ocean in CMIP6 Models. Journal of Climate, 37(11), 3073–3091. https://doi.org/10.1175/JCLI-D-23-0418.1

 

提供服务
导出本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