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您好,欢迎您进入科技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帮助中心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编译内容

编译内容

编译服务: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编译者: liguiju 编译时间: 2024-6-28 点击量: 60

全球许多重要的经济中心和人口密集区位于海岸带,其具有特殊的地理和经济特征。同时,海岸带作为陆地与海洋相交的环境敏感区,拥有如盐沼、红树林等独特生态系统。海岸带地区的大气污染可直接影响人类健康,及通过干湿沉降作用影响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二氧化氮(NO2)作为形成臭氧等污染物的前体物,其浓度的增减对地面臭氧和PM2.5的形成有直接影响。研究海岸带地区大气NO2长期变化趋势,能够提高我们对空气污染形成机制和影响的理解,也是制定有效环境政策、保护公共健康和生态系统的基础,可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提高生活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本研究以典型海岸带地区对流层及地表NO2浓度的长期变化趋势为研究对象,通过地面测量和卫星遥感数据,深入探讨了全球三个高NO2浓度沿海地区(中国中东部、西欧及美国中东部)2004至2013年的变化趋势。

研究结果表明,由于环保政策的实施等因素,中国中东部地区对流层NO2浓度呈现出由增到减的变化趋势,转折点发生在2011年。美国中东部及西欧在研究期内均为下降趋势,但下降幅度表现为由快到慢,且整体浓度远低于中国中东部地区。对研究区对流层NO2浓度季节变化分析表明,通常在冬季达到最高值,这与取暖措施及有利于污染物累积的气候条件有关。

论文通过多个地面观测网分析了地表NO2浓度变化,结果表明,2014至2022年研究区地表与对流层NO2浓度变化一致,均变现为降低趋势,但中国中东部地区超过82.8%的站点NO2浓度超过30 μg m-3,显著高于西欧(12.8%)和美国中东部(3.8%)。通过分析地表NO2浓度的日变化,发现白天NO2浓度明显低于夜间,峰值出现在夜间的08:00和20:00左右,而最低浓度出现在夜间的12:00左右。这些研究结果明确了环境政策对NO2浓度的影响,确定了有针对性的污染控制的关键区域,增强了我们对全球高污染地区NO2动态的认识。

该工作以“Long-term variations and trends of tropospheric and ground-level NO2 over typical coastal areas”为题发表在Ecological Indicators上。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为论文第一完成单位,田信鹏助理研究员为论文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2206240,42177089)、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ZR2020QD055)和研究组群项目(YIC E351030601)等项目的资助。

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1470160X24006204

 

提供服务
导出本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