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您好,欢迎您进入科技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帮助中心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编译内容

编译内容

编译服务: 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编译者: 郭楷模 编译时间: 2024-6-11 点击量: 3
今天(6月10日)中午12时,亚洲首艘圆筒型“海上油气加工厂”——“海葵一号”最后一根锚链完成锁紧固定,在珠江口盆地的流花油田安家落户。 “海葵一号”是集原油生产、存储、外输等功能于一体的高端海洋装备,由近60万个零部件组成,总重达3.7万吨,相当于3万辆小汽车,高度接近30层楼,主甲板面积相当于13个标准篮球场,最大储油量达6万吨,每天能处理约5600吨原油。它的设计寿命长达30年,可连续在海上运行15年不回坞。 “海葵一号”如何扎根深海? “海葵一号”所在海域水深300多米,风向多变、内波流频发。为确保在波涛汹涌的大海安稳扎根,项目在海底安装了由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12套深水吸力锚,并通过12条由“锚链+中水浮筒+聚酯缆”构成的系泊锚腿进行连接,像“拴马桩”一样将其牢牢固定在海面上,能够抵御百年一遇的恶劣海况。 “海葵一号”海上安家主要分四个步骤: 第一步,将12根“拴马桩”一样的锚腿嵌入海床以下21米,确保牢固扎根; 第二步,三艘拖轮形成三角矩阵将“海葵一号”限位在指定海域,确保其不发生转动; 第三步,主作业船“海洋石油291”在水下机器人的配合下,将提前铺设在海底的12根锚链逐根提升到甲板上,与“海葵一号”上预留的锚链进行“接龙”; 第四步,将完成“接龙”的锚链下放到海水中,并通过锚机张紧,完成海上安装作业。 接下来,“海葵一号”将陆续开展联合调试等工作,投产后,它将与“海基二号”平台一起服役于我国第一个深水油田——流花油田,创新形成“深水导管架平台+圆筒型FPSO”开发模式,为我国深水油气田高效开发提供全新方案。 

提供服务
导出本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