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您好,欢迎您进入科技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帮助中心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编译内容

编译内容

编译服务: 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编译者: 郭楷模 编译时间: 2024-4-17 点击量: 5

4月3日,《中国海油数据责任落实年倡议书》(简称倡议书)正式发布,号召总部部门、各所属单位落实全员数据责任,不断推动中国海油向数字化、智能化深层次迈进。这一过程中,提升数据质量是关键。今年3月,集团公司启动中国海油数据责任落实年相关工作。从油田、厂站、车间到经营管理,中国海油各领域正加速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建设数字中国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是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有力支撑。中国海油党组高度重视数据治理工作,积极推进 以数字化赋能各项产业,驱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为进一步解决数据不够畅通、平台不够完善等问题,倡议书提出建立数据责任“131”体系,即一个数据责任,三项具体工作,一套考核机制。将数据责任落实到人,通过强化数据资产意识、树立管理精益理念、打造基础数据平台,加速数字海油形成横向打通、纵向贯通、协调有力的一体化推进格局,同时强化数据治理考核,不断提升数据治理能力。

高质量数据基础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倡议书围绕管业务必须管数据、管流程、管系统,提升数据质量提出“五定”工作要求,即定标准、定质量、定数据源、定安全等级、定共享等级。“五定”既是数据责任落实年的核心工作,也是筑牢数据质量根基的重要抓手,能够有效夯实数据基础。系列数据治理举措将助力中国海油实现业务数字化、数据标准化、流程自动化,以数字赋能为全面打造智慧海油、创建世界一流示范企业贡献力量。

中国海油修订发布新版《工种目录》

集团公司近日发布《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工种目录(2024年版)》(简称《工种目录》),进一步健全完善职业技能等级制度,压实所属单位人才评价主体责任。

该目录共包含18个大类、172个工种,覆盖集团公司各单位各业务板块技能操作岗位,系统融入了国家职业分类体系,形成结构层次清晰、定义描述准确、等级设置合理、便于查询使用的海洋石油特色技能工种分类文件。

新版《工种目录》延续2015版整体框架结构,对大类进行必要拆分、重组,原化工产品生产大类优化为化肥生产、石油炼制、化学品制造3个大类,调整原采矿大类工种归属,新增船舶操作大类;新增11个一线工种,其中包括涉及新质生产力要素的ROV(水下机器人)领航员等;调整部分工种职业归属,修改工种名称及定义,增加数字职业(S)、绿色职业(L)标识,系统梳理编排工种代码;调整部分工种认定评价等级、评价方式,明确62个可实施特级技师、首席技师评审的工种,有效指导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等。

该目录是落实国家职业分类体系、有序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的职业分类文件,是公司产业转型升级的“风向标”和规范技能人才管理的“标准尺”。随着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不断推广应用,产业结构调整、工艺升级也使得部分工种发生变化。目录自2005年首次制订以来,先后于2011年、2015年进行过两次修订。本次修订工作于2023年3月启动,围绕国家政策方针,并聚焦公司产业发展形势及技能队伍建设需求。

我国海上第一深油气井投产

4月13日,我国首口自主设计实施的超深大位移井——恩平21-4油田A1H井在珠江口盆地海域顺利投产,测试日产原油超700吨。

该井钻井深度9508米,水平位移8689米,是我国海上第一深井,同时创造我国钻井水平长度纪录,标志着我国成功攻克万米级大位移井技术瓶颈,海上超远超深钻井技术水平跨入世界前列。

据悉,大位移井是高效勘探开发海洋、山地等复杂地带油气资源的重要手段。此次恩平21-4油田超深大位移井刷新了4项全国纪录,形成了5类13项技术成果,使用的材料、装备国产化率达95%。依托该模式,未来可实现在生产平台1万米范围的油气资源动用,显著提高油气田开发效益,对推动国内油气增储上产、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国内首艘集成式全电驱大型压裂船开建

4月11日,国内首艘集成式全电驱压裂船开始建造。该船计划于2025年交船,将用于渤海油田诸如渤中25-1、渤中19-6等海上低渗油气田群的开发。此前,国内船舶行业无同类型船建造经验。

针对海上低渗透油气储量规模大、分布广,但动用程度低、产量贡献不高的情况,中国海油对压裂船全电驱智能动力系统、压裂设备集成化控制等技术开展重点攻关。

为应对海上压裂作业的特殊需求,该船内配有的供液、混配、混砂、储砂、输砂设备、油田增产设备均采用进舱集成布置。同时,该船采用综合电站设计,若发生最大单点故障,船舶电站可实现自动电能分配,有效保证压裂作业安全开展。”

 

提供服务
导出本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