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您好,欢迎您进入科技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帮助中心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编译内容

编译内容

编译服务: 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编译者: 郭楷模 编译时间: 2024-4-16 点击量: 7

日前,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发布的《2023煤炭行业发展年度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指出,2023年煤炭行业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力做好煤炭增产保供稳价工作,扎实推进现代化煤炭产业体系建设,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去年,全国煤炭供应总量再创新高,能源安全保障的基础更加坚实;煤炭生产开发布局持续优化,东中西区域协同发展格局加快形成;产业结构加快优化升级,以智能化为代表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保供、生产再创新高

据《报告》统计,“十四五”以来,全国新增煤炭产能6亿吨/年左右。全国原煤产量分别于2021年、2022年跃上41亿吨、45亿吨台阶,2023年达到47.1亿吨,年均增长4.5%;原煤占我国一次能源生产总量的比重始终保持在65%以上。2023年煤炭进口量达到4.74亿吨,比2020年增加1.7亿吨。煤炭的安全稳定供应有力地支撑了我国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特别是在防范应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和抗震救灾中,煤炭行业践行“国之大者”,全力以赴做好煤炭增产保供工作,以煤炭的“稳”和“增”为全国能源安全稳定供应作出了重要贡献。

同时,煤炭生产开发布局持续优化,东中西区域协同发展格局加快形成。“十四五”以来,中部地区原煤产量由13.1亿吨增至16.0亿吨,占全国的比重增加0.5%;西部地区原煤产量由23.2亿吨增至28.5亿吨,占比增加1.2%;东部地区原煤产量下降3049万吨,占比下降1.4%;东北地区原煤产量下降978万吨,占比下降0.2%。2023年,原煤产量超亿吨的省(区)共有7个,比2020年減少1个,原煤产量41.8亿吨,占全国的88.7%。

作为我国煤炭主要产地,晋陕蒙新四省区原煤产量38.3亿吨,占全国的81.3%,比2020年增加7.78亿吨。陕西、内蒙古、山西原煤产量分别在7亿吨、12亿吨、13亿吨的台阶上再创新高;新疆加快释放煤炭先进产能,煤炭产量较2020年增长近2亿吨,“疆煤外运”突破1亿吨,已经成为全国煤炭供应的新增长极。榆林、鄂尔多斯原煤产量分别突破6亿吨、8亿吨大关,两市原煤产量占全国的比重提高到30.2%。山西、蒙西、蒙东、陕北和新疆五大煤炭供应保障基地建设加快推进,煤炭与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链协同发展持续深化,煤矿先进产能加快释放,煤炭输送通道体系日益完备,全国煤炭资源配置能力显著增强。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报告》指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煤炭生产结构持续优化。截至2023年底,全国煤矿数量减少至4300处左右;其中,年产120万吨及以上的大型煤矿产量占全国的85%以上,比2020年提高5%。建成年产千万吨级煤矿81处、核定产能13.3亿吨/年,比2020年增加29处、产能5.1亿吨/年;在建千万吨级煤矿24处左右、设计产能3.1亿吨/年。年产30万吨以下小型煤矿产能占全国的比重下降至1%以下。

全国建成安全高效煤矿1146处,百万吨采煤队683个。安全高效煤矿原煤产量占全国的比重超过70%,平均产能273万吨/年,月平均综合单产16.56万吨,原煤工效16.77吨/工,主要生产指标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百万吨死亡率0.00069,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以一井一面、连续运输、机电一体、采掘合一、绿色智能等为主要特点的安全高效煤矿建设模式在不同省区全面铺开。

大型煤炭企业引领能力显著增强。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稳步推进,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取得新突破,世界一流煤炭企业建设取得新成效,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扩容提质取得新进展。17家企业原煤产量超5000万吨,原煤产量合计约为26.9亿吨,占全国的57.1%;8家企业原煤产量超过1亿吨,原煤产量合计21.4亿吨,占全国的比重达到45.4%。7家煤炭企业上榜《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十四五”以来,煤炭行业新增境内上市公司4家,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40多家、绿色工厂30多家。

新兴技术全面推进

去年,煤炭行业数字基础设施、数字经济、数字产业、数字生态文明等一体化统筹推进。《报告》显示,去年矿山领域商用人工智能大模型落地应用,露天煤矿无人驾驶矿用卡车、120吨级充电重卡投入运行。

“十四五”以来,我国建成了一批多种类型、不同模式的智能化煤矿,智能化采掘工作面由400多个增加到1600个左右;煤炭数字产业营业收入、利润、研发投入等主要指标均保持了30%左右的增长态势,相关发明专利数量年均增长超25%;在5G应用、自动驾驶、工业互联网操作系统等领域,走在工业行业第一方阵;以共享中心为代表的煤炭企业生产经营数字化管理系统普遍推广应用;以煤炭各领域数字化、智能化为主业的主板上市公司增至13家。数字煤炭建设助推更多企业走上创新发展的新赛道。

新兴产业不断培育壮大。一大批企业持续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加快布局前沿新材料、电子信息、高端装备、新型储能、工业软件、智慧物流、现代金融等新兴产业,推动煤炭与新能源优化组合。钠离子电池实现商业化应用,尼龙新材料突破“卡脖子”技术,多项创新成果填补技术空白、实现进口替代。年产2000吨电子级碳化硅粉体项目进入试生产。一大批新产业、新项目落地见效,培育形成了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军企业、龙头企业、链主企业,推动传统煤炭企业由单纯以煤为主向煤炭产业、新兴产业“双轮驱动”转变。

 

提供服务
导出本资源